吴海伦
作品数: 29被引量:131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相关作者

卢世菊
作品数:41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旅游扶贫
黄金铸
作品数:10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政区 六朝 效率工资 六朝时期 岭南人
薛富兴
作品数:200被引量:65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自然审美 艾伦·卡尔松 审美 中国美学 环境美学
邓辉
作品数:32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旅游 民族村寨旅游 民族村寨 民族旅游村寨 旅游扶贫
刘纲纪
作品数:42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美学 马克思主义
老子《道德经》中“观”的本体认知及其美学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观",字源学意义是指观事物之本质,美学意义即为审美观照,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通过对老子《道德经》中"观"的分析,旨在揭示老子的"观"在认识论上对"道"之本体的认知,也即"观道"。"观"运用在美学上的意义在于人在虚静状态下,通过"观"可以获得独特的韵味,乃至进入审美境界。
吴海伦杨黎
关键词:老子美学
湖北省武陵山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民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以区域民族文化为核心,依托现代科技,运用独特的创意思维,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项目的多元化功能。湖北省武陵山试验区具有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
吴海伦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试论中国传统审美方式“观”
2012年
"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在美学意义上可称之为审美观照,是主客体之间建立审美联系的特殊方式。"观",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直觉的,是融感性理性为一体的,由观得道至味。直接的审美观照是产生审美意象的关键,
吴海伦邓辉
关键词:审美方式审美观照理性直觉美学意义审美意象主客体
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
“观”,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在美学意义上可称之为审美观照,是主客体之间建立审美联系的特殊方式。“观”,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直觉的,是融感性理性为一体的,由观得道至味。直接的审美观照是产生审美意象的关键,而且观不仅仅...
吴海伦
关键词:审美观照静观流观境界
文献传递
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美育课程建设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美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美育课程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应立足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高校的特征,建设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美育综合课程体系;打造以内外兼修为特色的高素质美育教师团队;构建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的美育课程评价机制。
吴海伦
关键词: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和中国哲学一起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中国传统美学虽然没有类似西方美学的对于“美的本原”、“艺术的本体”等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但是中国美学在长期的文化活动和审美经验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观念与审美范畴,这些观念、学说、范畴看似独立,
吴海伦
关键词:传统美学思想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范畴西方美学审美经验
“大音希声”与“道”的观审方式
2012年
"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道"作为宇宙本体是有限与无限的结合。在老子看来,道是超验的、形而上的本体。"大音"即"道",以"希声"的方式显现,"大音希声"是"无声之乐",是一种超越性的音乐审美妙境。"大音希声"突破了一般艺术的有限性,而将生命沉浸于天人合一的无限艺术境界之中。道在"大音"之中,只能"心观"得之,用心去体味领悟形而上的超验的"大音"或"道"本身,是要靠审美主体在虚境澄澈的状态下用直觉感悟去把握的,是谓致虚守静,妙道自然。
吴海伦
关键词:大音希声老子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旅游文化与审美》课程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导,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式,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需要做好教学分析,优化教学设计,重视交互式教学,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与评价。本文以《旅游文化与审美》为例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吴海伦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旅游审美观照发生条件的哲学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有赖于旅游审美主客体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其一是旅游审美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其二是旅游审美主体心理机制的建立,其三是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客体具有感性形式并能够作为感性形象自由显现。也就是说,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主体需要具有审美观念和审美感觉,不被种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念所占据;客体必须是可以被感知的实际的对象,具有丰富的美的潜能。这两个条件总体来说就是要求:主体要心"虚",客体要物"实"(具有实在形象);虚以待物,实可入心,虚实综合作用便发生了旅游审美观照。旅游审美观照发生的过程就是主体的拟物化以及客体的拟人化的生成过程。
吴海伦
关键词:旅游审美观照哲学
略论中国传统审美方式“观”与道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通过观与道的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观",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直觉的,是融感性理性为一体的,道具有同样的特点,观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对事物的整体的把握,更把握到物象的美的本质,或者称之为"美的本体",在哲学本体论上这亦可称为观道。
吴海伦
关键词:审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