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冬
-

-

- 所属机构:天津市委党校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 李国旗

- 作品数:24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行政决策 公众参与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公众参与权
- 中国对安理会扩大的立场分析
- 2014年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安理会改革中,既要维护本国利益,也要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于安理会改革中的焦点问题——安理会扩大,中国主张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对于积极"争常"的四国: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中国主要是根据双边关系的不同采取区别对待政策。中国不支持日本"入常";对巴西、德国"入常"持消极态度;对印度"入常"持灵活立场。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对于四国"入常"的立场并非一成不变,可能会随着双边关系和国际局势的改变而改变。
- 刘文冬
- 关键词:立场
- 中国共产党人对不干涉原则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以10次党代会报告为视角
- 2012年
- 从中共八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1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次党代会的报告中都有对不干涉原则的表述。系统考察这10次党代会报告对不干涉原则的表述,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中国共产党人对不干涉原则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 刘文冬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不干涉原则和谐世界
- 试论单边国际法律行为
- 1999年
- 一、国际法律行为概说法律行为这个概念,作为涵摄合同和单方行为,能够从逻辑上统一说明依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终止行为的一般概念,是近代德国法学的产物。国际法律行为则是法律行为移入国际法体系与国际交往行为嫁接的成果。一方面,它具有法律行为的一般品质即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且依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果;另一方面。
- 刘文冬
- 关键词:单方法律行为国际法学国际法主体法律效果交往行为权利主张
- 人权委员会涉华人权提案的表决情况分析
- 2014年
- 自1990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视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先后十一次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的提案。涉华人权提案的表决情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集团表现各异。涉华人权提案的表决情况突出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而开展对话与交流则是消除这种分歧的有效手段。
- 刘文冬
- 关键词:表决
- 从国际组织约章的视角论内政的含义
- 2009年
- 随着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内政的范围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冷战结束后,安理会在依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采取执行办法时,涉及到一些传统的国内管辖事项。《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是否属于内政的问题由行政院判断。而在联合国的实践中,是由联合国的各个机关分工负责来判断争执的事项是否在本质上属于内政。
- 刘文冬
- 关键词:联合国宪章内政国际法
- 对国家承认构成说的再认识被引量:1
- 2009年
- 关于国家承认的问题,国际法学界有两种观点,即构成说和宣告说。我国有些学者倾向于宣告说而批判构成说。国家承认构成说存在一定的强权色彩和逻辑矛盾,但是它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与当代国家承认的实践相一致。我们应依据国际法原则,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认真处理好国家承认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协调国内外关系做好铺垫。
- 刘文冬
- 关键词:构成说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自签署、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来,一直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将公约内容转化为我国国内法予以实施。对公约的转化适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但是与公约的规定相比,我国的反腐败立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国应依据公约的规定加强反腐败立法,逐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体系。
- 刘文冬
- 关键词:《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反腐败立法
- 造法性条约刍议
- 2009年
-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它既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条约可分为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存在实质上的区别,只有造法性条约才是国际法渊源。
- 刘文冬
- 关键词:条约国际法渊源
- 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被引量:1
- 2009年
- 对于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二战后国际法和国际实践的发展表明:个人是有限的、部分的国际法主体。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主要体现在国际人权法和国际刑法领域。
- 刘文冬
- 关键词:国际法主体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
- 论国际法的对象效力
- 2009年
- 传统学说主张国家可以适用"坚持反对者规则"来排除习惯法的效力。但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坚持反对者"逐步消失,国际习惯越来越具有普遍效力。建立"客观制度"的条约虽然能约束第三国,但并不是对条约相对效力原则的突破,只是因为这些条约的内容已成为习惯法规则,是习惯法在拘束第三国。
- 刘文冬
- 关键词: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