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堃
作品数: 53被引量:123H指数:6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相关作者

林红
作品数:44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成像评价 超声心动图 冠心病
姚凤娟
作品数:45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成像评价 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勃起功能障碍 冠心病
范瑞
作品数:22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成像评价 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2型糖尿病患者 冠心病
李翠玲
作品数:24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成像评价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2型糖尿病患者 左室扭转运动
庞家传
作品数:27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狭窄 彩色多普勒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血流多普勒Tei指数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左心功能的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应用血流多普勒Tei指数探讨早期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心功能的情况。方法28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脉冲多普勒二尖瓣及Tei指数血流的测定,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E/A、Tei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D组Tei指数及IRT明显升高(P<0.05)。LVEF及E/A在两组间差别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血流Tei指数可以早期发现DMD患者心脏功能受损。
姚凤娟郑菊陆堃刘东红吴妙玲林红张成于红奎
关键词:TEI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心功能
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78例在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患者,其中特发性 PH1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6例,房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缺损3例...
林红于红奎陆堃姚凤娟吴妙玲
文献传递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早期改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早期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39例(DM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38例(DH组)、正常对照34名(NC组),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长轴三个切面及整体的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e)、左心室三个短轴切面及整体的圆周(SrCe)及径向的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Re)。结果 DM组和DH组的左心室SrLe均较NC组显著降低(P均<0.001),其中DH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DM组和DH组的左心室SrCe较NC组显著降低(P均<0.05),但DM与D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Re仅在DH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I技术可以评价T2D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早期改变。
范瑞林红李翠玲姚凤娟陆堃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斑点追踪成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的扭转及解旋运动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将我院确诊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三个组,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组(21例)、下后壁心肌梗死组(21例)...
林红李翠玲范瑞姚凤娟陆堃
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心室
超声心动图评估长期移居那曲高原者心脏结构变化
目的:探讨健康平原居民长期移居那曲高原后的心脏结构变化.资料与方法:选取移居那曲高原十年以上的援藏人员46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脏结构及功能,依据肺动脉压力、右心结构有无改变将其分成两组:心脏结构无明显变化者为正常组...
范瑞林红李翠玲姚凤娟刘东红刘艳秋陆堃
关键词:心脏结构超声心动图代偿反应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性。方法我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病例组(91例,包括心肌梗死组60例及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4例),病例组...
李翠玲林红范瑞姚凤娟陆堃
文献传递
健康成人彩色室壁动态RFAC时间累积曲线的特征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了解健康成人心内膜区域位移面积百分比(regional fraction area change, RFAC)时间累积曲线的特征,为客观定量评价冠心病节段室壁运动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 运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室壁动态(color kinesis, CK)技术,利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对45例健康成人心脏节段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并以RFAC时间累积曲线来表示。结果: 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不同心肌节段RFAC时间累积曲线有非常相似的形态,心尖四腔切面的曲线虽较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稍微离散,但总体的趋势仍相一致。在收缩早期,RFAC增量与时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在收缩晚期则表现为下凹的曲线。结论: RFAC时间累积曲线可校正不同节段室壁运动的差异,在健康成人显示了较为一致的形态。分析该曲线的异常,可获取左室节段运动功能的时相信息,可能作为评价左室壁节段运动状态的新的指标。
林红陆堃李晓原庞家传吴妙玲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应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血管内皮功能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应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区各医疗机构收治的52例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美沙酮门诊初诊者为美沙酮初诊组,2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为美沙酮维持治疗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肱动脉基础内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肱动脉基础血流速度、减压后肱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组及美沙酮初诊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且美沙酮初诊组大于美沙酮维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酮初诊组、美沙酮维持治疗组肱动脉血流介导内径扩张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美沙酮初诊组低于美沙酮维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酮初诊组肱动脉基础血流速度明显高于美沙酮维持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减压后肱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利用FMD技术长期随访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根据FMD结果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钟敏彭云蓉肖敏罗燕萍罗麟范国裕陆堃黎明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血管内皮功能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早期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7例我院确诊的T2DM的患者分成两组:单纯T2DM组39例(DM),T2DM合并高血压组38例(DH),排除超...
范瑞林红李翠玲姚凤娟陆堃
文献传递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
2011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性。方法我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病例组(91例,包括心肌梗死组60例及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4例),病例组至少有一条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狭窄率≥70%,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率d)及舒张末期内径(LVDs),Simpson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TDI测得二尖瓣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运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软件测定左室的扭转运动,其参数为扭转角度及扭转率。结果心肌梗死组的LVDd、LVDs、LVEF、S'均较心肌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减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及心肌缺血组的左室扭转角度(6.92±3.28,11.65±2.70 vs 17.16±5.42)及扭转率(45.78±19.36,72.68±20.77 vs 99.51±32.13)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心肌梗死组较心肌缺血组降低更显著(P值均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越严重,其左室整体的扭转运动减低越明显,以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减低显著。与常规超声检测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相比较,左室扭转运动参数能更敏感地反映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及心功能状态。
李翠玲林红范瑞姚凤娟陆堃
关键词:心肌缺血病变程度冠状动脉左室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