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皓
-

-

- 所属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洪光祥

- 作品数:315被引量:1,789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 外科皮瓣 坐骨神经
- 王发斌

- 作品数:103被引量:73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干细胞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
- 陈振兵

- 作品数:353被引量:1,37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肌源性干细胞 手术治疗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 翁雨雄

- 作品数:178被引量:7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肌源性干细胞 周围神经 手术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 先天性
- 黄启顺

- 作品数:185被引量:6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神经再生 先天性
- 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失神经过程中的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了解其生长规律并进行体内定位。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完成。选取清洁级3周龄昆明种小鼠5只,切断小鼠双侧坐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损伤模型。采用X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分离细胞获取小鼠肌源性干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分析肌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失神经骨骼肌内肌源性干细胞生长特性: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细胞贴壁及生长较慢,1个月后才进行传代。传代培养3d后部分细胞呈梭形,成簇状生长。7~10d后大部分为梭形和多形状,细胞间相互出现成片融合,此后细胞生长速度放慢。②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细胞培养前3d细胞生长慢,3d后生长明显加快,7d后生长明显放慢,进入平台期。③失神经骨骼肌内肌源性干细胞的表型鉴定:细胞质CD34和Sca-1染色均呈阳性,细胞核大。④失神经骨骼肌内肌源性干细胞的体内定位:CD34和Sca-1阳性细胞位于肌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细胞小,细胞数量较少。结论:采用差速贴壁法可从失神经骨骼肌内分离出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肌源性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适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
- 陈振兵洪光祥陈燕花郑怀远康皓黄启顺翁雨雄
- 关键词:干细胞表型
- 臂丛神经鞘膜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鞘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1975年至今共收治臂丛神经鞘膜瘤17例,源自臂丛上干7例,中干8例,C_(5、6)神经根1例,外侧束1例。14例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3例曾在外院误将肿瘤与神经于一并切除,行神经移植修复术。结果 14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随访6个月至10年,无1例复发。3例误将臂丛上干切除行神经缺损修复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结论 臂丛神经鞘膜瘤在手术显微镜下逐层剥离包膜,完整切除瘤体,保护好神经干,均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康皓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黄启顺翁雨雄
- 关键词: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 MCP-1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其作用对损伤的坐骨神经华勒变性过程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B、C、D(n=24)。另取42只随机分为2组E、F组(n=21),于右大腿后部中段切断坐骨神经,A、B组用聚乙烯软管套接固定神经远端于充满MCP-1抗体的微渗透泵直到取材,近端返折固定于临近肌肉。C、D、E、F组神经切断后远端旷置,近端处理同A组。A、B组于0h、24h、3d、7d(n=6)分别作光镜和电镜观察远端神经轴突和髓鞘形态变化,C、D组分别为其对照。E、F组在损伤后0h、6h、12h、24h、3d.7d、14d(n=3)取坐骨神经远端,E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MCP-1mRNA表达,F组Western Blot测定MCP-1蛋白含量。结果神经损伤后,在24h和14d时E组MCP-1mRNA和F组MCP-1蛋白水平达到高峰,于24h时最高。光镜和电镜下各实验组髓鞘厚度均高于各自对照组。结论MCP-1在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后在时间上存在分泌高峰,在神经损伤后远端华勒变性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 聂铭博康皓邢丹谋彭正人洪光祥
- 关键词:坐骨神经髓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华勒变性
- 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主观功能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手部肌腱损伤在手外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且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恢复差。目前国内评价肌腱功能恢复的方法就是术后复诊时医生对患者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指定的TAM(手指肌腱功能恢复率),但没有患者的主观评价。
- 娄湘红陈振兵李萍康皓
- 关键词: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肌腱损伤修复手外伤
-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治疗被引量:2
- 2001年
- 黄启顺洪光祥王发斌陈振兵康皓翁雨雄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外科手术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提取液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周围神经损伤后促进轴突再生使其尽快致靶在其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也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液是全血的提取物,富含多种生长因子,我们研究发现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其作用优于单一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且制作简便,有望应用于临床。
- 张卫兵洪光祥王发斌康皓
-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富血小板血浆提取液自体周围神经损伤轴突再生
- MRI诊断与治疗肢体血管瘤的价值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MRI对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5例肢体血管瘤患者,使用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矢状、冠状T1加权和他加权扫描,然后注射Gd—DTPA进行增强。并对8例患者行CEMRI增强血管成像。15例中1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与术前MRI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所有患者T1WI显示为不均匀的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边界不清楚。T2WI亦显示为不均匀的混杂信号,而以高信号为主。Gd—DTPA增强后,肿瘤影像明显强化,可清楚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EMRI血管成像,可见肿瘤组织内成团的血管畸形图像。10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RI影像显示完全一致。结论MRI对血管瘤的定性及准确的定位诊断、血管瘤的侵犯范围以及对术后疗效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康皓陈燕花李进张栋益洪光祥
- 关键词: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 纤维蛋白胶粘合修复周围神经抗牵拉强度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了解用纤维蛋白胶粘合修复周围神经后早期的抗牵拉强度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 96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神经缝合组 (n =48)和粘合组 (n =48)。切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 ,缝合组用 11 0无创尼龙缝线作端端缝合 ,粘合组用纤维蛋白胶粘合两断端。于术后 0、3、7、14、2 1和2 8d 6个时间组 (每组n =8)取材 ,测量神经断裂时的最大负荷、功耗 ,并描绘出神经应力 -应变曲线。结果 神经抗牵拉强度曲线表现出粘弹性特性。缝合组与粘合组的最大抗牵拉强度及功耗 ,在术后 0、14、2 1和 2 8d时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在术后 3、7d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 <0 .0 5 )。结论 纤维蛋白胶有足够的抗牵拉强度 ,可以满足大鼠神经修复的需要。
- 黄启顺洪光祥王发斌康皓翁雨雄陈振兵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纤维蛋白组织粘着剂生物力学神经修复
-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被引量:9
- 2008年
-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以克服外源性生长因子成分单一、来源有限、价格昂贵且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足。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区组设计,开放实验,于2004-09/2005-02在同济医学院医学实验公共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及传代方法提取、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较纯和生长状态较好的第3代细胞。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兔富血小板血浆。在完全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0.2,0.1,0.05富血小板血浆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未加入富血小板血浆的完全培养基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②以MTT比色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结果:①加入富血小板血浆干预第2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较高的增殖活性,呈快速生长,曲线上升幅度大,细胞倍增时间最短,约30h。以体积分数为0.2富血小板血浆组明显。对照组细胞从第3天起呈快速生长,细胞倍增时间最长,约46h。②富血小板血浆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在培养第3天细胞生长的剂量依赖不明显,培养第6天后较高剂量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细胞的增殖作用显著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使细胞产生剂量依赖性。
- 张卫兵洪光祥康皓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增殖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软组织皮肤缺损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评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软组织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小腿下段及踝部软组织皮肤缺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以腓肠神经的体表投影为轴线,其蒂部在外踝上2.5~4.5cm,皮瓣面积4.7cm×3.2cm~10.8cm×7.6cm。结果 1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4~8个月,外形美观,质地柔软,厚薄适中。结论 该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变异少、不牺牲下肢主要血管等优点,适于小腿下段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康皓洪光祥王发斌黄启顺翁雨雄陈振兵
-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小腿下段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