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
作品数: 95被引量:2199H指数:24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徐锡伟
作品数:386被引量:6,137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M 地震地表破裂带 滑坡
于贵华
作品数:98被引量:2,69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青藏高原 活动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谭锡斌
作品数:55被引量:98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汶川地震 地震 龙门山 青藏高原 地表破裂
李陈侠
作品数:36被引量:941H指数:10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东昆仑断裂带 断裂带东段 晚第四纪 汶川MS8.0地震 地震
袁仁茂
作品数:81被引量:54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汶川地震 滑坡 地震 水土流失 新近沉积土
关于2008年汶川M_s8.0地震震源断裂破裂机制几个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5
2011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是一条陆内活动逆断裂带最新活动的结果.地震震源断裂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发生斜滑作用和沿前山断裂发生纯逆断裂作用,断裂产状前者陡后者缓,垂直位移前者大后者小,这是一条少见的具有右旋走滑特征的挤压性质双断坡破裂,它是深部斜滑断裂在上地壳脆性域发生应变分解的结果.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分段活动和位移分布、地震波反演、余震空间分布、主震和余震震源机制解都说明这一条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机制和震源断裂破裂机制的复杂性.北西向小鱼洞左旋走滑破裂带是调节北东向破裂带中缩短量不同的破裂段之间的捩断裂,但由于震源断裂西南段经受着强烈挤压,左旋走滑的小鱼洞断裂也具有明显的挤压分量.在中央断裂这一条走滑逆冲和逆走滑性质的断裂和破裂带中出现的走滑正断裂控制的沙坝沟槽是在一个特殊的构造和地貌条件下,由震源断裂滑动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力作用加大了该段破裂的正断层型垂直位移量,它不能真正代表震源断裂的最大地表垂直位移.
邓起东陈桂华朱艾斓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沁-玛曲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李陈侠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陈桂华杨虎安艳芬高翔
华北克拉通破坏区最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间讨论被引量:16
2019年
华北克拉通破坏区是历史破坏性地震频发区,震源机制解和地震地表破裂带等反映出历史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新生走滑断层,很难用地壳的伸展构造系统来合理解释.首先对1679年三河-平谷M8.0级地震的大厂隐伏凹陷西边界夏垫断裂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上盘钻孔地层进行标定,然后在河套断陷盆地带大青山南麓晚更新世湖相地层中识别出2期角度不整合面(UC1和UC2),并进行了系统测年,综合近年来活动断层比例尺填图和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明确指出,在华北克拉通破坏区,代表新生代早期地壳伸展运动的铲形正断层的活动性在上新世至第四纪早期逐渐减弱,到晚更新世早期基本停止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大青山构造运动为华北克拉通破坏区最新一期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区域剪切应变条件下新生走滑断层形成和扩展,并伴随相关地震活动.最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以及其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强烈东向推挤作用.这些新认识对深化华北克拉通破坏区地震发震机理研究,理解板内最新变形动力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徐锡伟白鸾曦魏雷鸣陈桂华于贵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块体构造地质
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
本研究据矢量分析方法,将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及其相邻块体作为一个区域性构造系统,利用构造带内主要断裂的运动学定量数据,分析了构造带横向上的构造运动学转换关系和纵向上的变形分解作用,确定出贡嘎山隆起区存在6.2mm...
陈桂华徐锡伟闻学泽王亚丽
关键词:区域地质川滇块体
文献传递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被引量:67
2010年
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是反演地震破裂过程的基本约束条件和预测其他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不可缺少的物理量.以野外地表破裂带重要观测点全站仪或差分GPS仪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资料解译、先存断层陡坎构造地貌标志的识别、以及地形测绘资料的考证等,重新论证了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样式、长度、最大同震位移值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可达240 km,最大垂直位移为6.5±0.5 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 m,基于倾角向下变缓逆断层模型推测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产生了最大~7 m的地壳缩短量,说明青藏高原东缘横向逆断层为将高原内部东向水平运动转换为高原隆升的转换构造,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理.
徐锡伟陈桂华于贵华孙鑫喆谭锡斌陈立春孙建宝陈于高陈文山张淑萍李康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青藏高原
利用小波包分析进行地震相关热红外辐射异常信息检测被引量:14
2008年
研究表明很多地震前后存在明显的热红外辐射异常.影响地物热红外辐射信息的因素很多,而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是强干扰背景下的弱信息,难以简单地将其提取出来.本文将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作为一种事件性的信号分析,通过小波包分析将热红外辐射信息的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频带的信号,通过分析各频带信号能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事件性信号检测.2005年11月26日九江地震、2006年4月21日堪察加地震和1998年8月27日伽师地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包分析能有效检测这种事件性信号,同时显示这种事件性信号与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机理和时空演化特征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王亚丽陈桂华康春丽张倩
关键词:小波包分解
活动断层研究进展及其科学前沿问题讨论被引量:1
2023年
回顾了我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程、活动断层大比例尺填图计划、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等项目的立项过程和主体研究内容,结合近20余年大地震现场地表破裂带的科学考察成果,阐述了强噪声弱信号条件下隐伏活动断层探测定位技术、断层活动性定量鉴定技术、地震危害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全过程多源数据管理技术和活动断层探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提出了青藏高原隆升变形动力学新模型、活动断层级联破裂机理与大地震成因理论、地震局部化破裂特征与避让理论和高震级地震地质判识标志及其在高震级地震危险区划分中应用等,形成了活动断层滑动习性与避让、震害预防和地震监测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理念,并对活动断层探测和研究中活动性定量参数不确定性、相邻段落级联破裂条件与特大地震震级预测、地震地质标志定量化演化特征、基于三维活动断层模型的强震动模拟与地震灾害预测、重大工程跨活动断层的抗断等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我国需要继续加强活动断层探测与填图工作及其成果的管理,保持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大比例尺填图以及深浅构造关系勘探等方面的国际领先优势,引领国际震害预防和有物理意义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方向。
徐锡伟李峰程佳刘保金陈桂华李康任俊杰贾启超
关键词:活动断层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变形定量分析--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带被引量:52
2008年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在北川-映秀断裂产生了长达240km的同震地表破裂。通过详细的测量、基于测量标志与断裂变形的几何关系对数据的分析,给出了观测点的断裂同震地表变形的垂直位移、倾向水平缩短、走向滑动、断层上盘水平运动方向等参数。结果显示,断裂同震变形分布的空间变化很大.目前获得的最大水平位移位于虹口乡深溪沟,为4.98m,同时也是最大右旋走滑位移点,走滑量4.5m,而目前获得的最大垂直位移在其东北的支沟,为5.7~6.7m。NE向断裂水平位移多为1~2m,垂直位移多为3m左右,而小鱼洞-草坝分支断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都更小,只有0.5~1.5m。擂鼓镇附近的数据则反映与断裂相关的巨型滑坡可能将重力变形叠加到构造变形中。由断层水平缩短和垂直位移计算的断层倾角表明,北川-映秀断裂是浅部陡倾的具有走滑分量的逆断层。
陈桂华徐锡伟郑荣章于贵华李峰李陈侠闻学泽何玉林叶友青陈献程王志才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基于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的抗震设防要求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汶川8.0级地震给川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通过大量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物破坏情况实地调查,并根据现行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建筑物选址、抗震设计及建筑施工等多个环节,对汶川地震中的典型建筑物破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探讨破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参考经验与科学依据。
郭婷婷徐锡伟于贵华袁仁茂陈桂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抗震设计多道抗震防线
汶川Ms8.0地震对四川省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检验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的野外现场调查与相关资料收集,分析了四川省水电水利工程的破坏情况。在汶川地震震中区和高烈度区内,其危害性程度明显比当地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烈度高Ⅰ~Ⅲ度,暴露出在当地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受限于历史地震记录时间短、无法预测出超过历史地震最高震级的上限,严重低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危险性,酿成当地水电水利工程遭受很大损坏,坝体普遍出现裂缝、渗水、局部坍塌等情况,甚至有些水库出现溃坝险情。因此,在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中应加强活动断裂的鉴定工作,可以利用古地震或地震规模与最大震级关系等来弥补历史地震资料记录时间短的缺陷,以提高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马文涛李海鸥杨主恩陈桂华陈献程杨清源邓志辉孙谦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安全性评价水电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