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肖
作品数: 13被引量:18H指数:3
  • 所属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郭潇嵋
作品数:9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僧侣 藏传佛教 藏区 扎仓 社会
陈昌文
作品数:91被引量:258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宗教 藏传佛教 社会 宗教信仰 道教
李苓
作品数:54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数字出版 功能分析 建置 农家书屋 民族
陈娟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
研究主题:公平 新公共行政 向家坝 水库移民 社会公平
岳碧松
作品数:332被引量:746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林麝 微卫星 基因组 大熊猫 美洲大蠊
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共生——以四川贡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自然保护区周边仍有大量必须依赖保护区资源才能发展的社区。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是否和谐,是优化保护区管理的基础。
郭潇嵋臧肖岳碧松
关键词: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
藏族牧民两性分工的宗教社会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藏族牧民女性在两性劳动分工中承担了更多的生产和生活事务。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两性劳动分工起因和动力机制进行理论梳理,将藏族独特的地域环境、宗教禁忌、民族文化及现代化影响等因素纳入分析视野,对藏族两性劳动分工模式的特殊成因、延续机制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
臧肖嘎玛措扎西当周
关键词:藏族藏传佛教
新公共行政理论视野下的水库移民公平问题研究——以宜宾向家坝水库移民为例
2008年
向家坝水电站移民过程中产生的不公平现象.是我国水库移民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新公共行政理论的社会公平和民主行政理论对世界各国行政管理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运用该理论对向家坝水库移民过程中的政策制定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平进行分析,指出作为水库移民执行主体的政府必须以移民为中心,以社会公平为知道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臧肖陈娟
关键词:社会公平水库移民
西北边疆跨境社区特征探析
2008年
西北边疆地区是作为一个跨境民族的信仰社区而存在。与八个邻国具有民族和信仰上的共性,都面临着共同的民族信仰矛盾;同时发展中的经济和制度差异又非常的明显。
臧肖
关键词:西北边疆
爱与恨的交织——试析小汉斯的阉割焦虑
2008年
小汉斯对母亲的爱慕来自于力比多的能量,即俄迪普斯情节。但这种爱慕又囿于父亲的在场,而形成小汉斯的矛盾:一方面,小汉斯对父亲有无限的爱意,但另一方面,父亲又在阻止着小汉斯对母亲的爱慕,因此形成了小汉斯的焦虑。而这一切都起源于力比多的能量。
臧肖
关键词:阉割焦虑
藏区僧侣的社会支持构成研究
2013年
藏区僧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支持,具体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要指经济供养和政策对僧侣的影响,主观支持主要指僧侣的自我认同、出家原因和休闲娱乐活动对其修行和生活的影响。不同城镇化水平下的僧侣社会支持呈现出不同的反映。
臧肖郭潇嵋
关键词:社会支持僧侣
大众传媒在羌族传统文化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抢救和保护羌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文化保护必须在加强民族团结的目标下进行。大众传媒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质载体,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更为高效和生动;而且,虽然传媒对羌族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强化了羌族的民族意识,但涉羌宣传具有的将民族文化符号化的倾向,又将羌族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觉知与其他民族对羌族的认知统一了起来,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往和团结。因此总的来说,传媒在羌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扮演了重要且适当的角色。但是,传媒对旅游及相关产业推广的力度还需加大;应广泛应用羌语这一民族象征符号来包装民俗旅游和民俗手工业品,而对于羌语新闻和校园中的羌语宣传,则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臧肖郭潇嵋
关键词:大众传媒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关系
传媒辐射与区位中的拐点研究--关于中国西部汉藏羌民族混居区域的传媒调查
2011年
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媒现代化。而传媒的现代化又是跟随着公路的现代化而逐渐深入到西部社会各种形态的社区当中。公路和传媒的这种特有的地缘关系也同时构成了西部不同地形,不同海拔上的社区现存的信息流通关系。当传媒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效益在该类社会现实中更具有优先性时,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传媒的这种拉动功能在广袤的西部国土上是否呈现出较东部地区更明显的针对性,以及长期被学界忽略的西部域内的传播效果差异性?西部社区的传媒使用,如何做到从制度建设到盈利模式的现代化?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是中国发展传播学不能回避的研究现实。
李苓臧肖
关键词:区位差异
藏族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化潮流下的积极调适
2013年
藏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寺院教育,支撑这种教育模式的三个要素为寺院、僧侣和信众。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在藏区的推进,藏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藏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这三个要素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变化:寺院改良了建筑规模,将现代传媒、通讯工具和科技设备吸纳入寺,还尝试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组织教学。僧侣接受寺院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年限差距不断缩小,自身知识构成体系获得了更新,增强了适应新时代各类新生事物的能力。
郭潇嵋陈昌文臧肖
关键词:寺院教育
城镇化与藏区僧侣修行行为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藏区僧侣修行所依托的社会现实环境发生改变。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学经僧在加行道、基本修持等方面的修行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僧侣,而在成就修持阶段差异并不明显。城镇化所带来的更大的开放性与更多的社会支持为藏传佛教及其僧侣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发展空间。
臧肖郭潇嵋
关键词: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