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淑英
-

-

- 所属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 所在地区: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何明升

- 作品数:113被引量:1,16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网络消费 互联网 网络经济 网络管理 网络社会
- 唐魁玉

- 作品数:127被引量:5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 虚拟企业 虚拟社会 网络 互联网
- 肖本立

- 作品数:2被引量:101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公共事件 网民
- 党杰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意见领袖 话语策略 信息传播 集体行动 领袖
- 崔静

- 作品数:2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网络 集体行动 网络虚拟社会
-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观及其理论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观,其基本要义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不迷失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网络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传播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对全球化本质的准确认知和把握,是对我国主流文化的坚守和自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从理论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还原了网络文化的文化属性,实现了网络文化研究的空间转向。
- 白淑英
- 关键词:网络文化发展观
- 论虚拟秩序被引量:3
- 2009年
- 虚拟实践的产生,使虚拟秩序成为当代哲学中的一个新命题。虚拟秩序是虚拟实践者基于网络空间的技术性体验和理性设计而形成的一种群众秩序和一种合规则的关系状态,具有显秩序和隐秩序双层结构。从表面上看,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不利于虚拟秩序的生成,但是虚拟秩序指向的合目的性、演进过程的规律性以及虚拟实践者的良知和内外压力,使网络空间的秩序得以可能。虚拟秩序的生成是"自在"性与"自为"性的统一。政府与公众建立在公共协商基础上的虚拟秩序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虚拟实践者对平等性和包容性的诉求,为虚拟世界的多元化主体创造理性协商、规范参与的空间。
- 白淑英
- 关键词:公共协商
- 电子政务生态系统进化的标度与趋势被引量:5
- 2008年
- 电子政务必须形成一个适应环境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其服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电子政务生态系统,是指政府组织、社会公众、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性整体。其本质是人工事物系统,其核心是行政规则。电子政务生态系统进化的标度在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有序度,它既反映了电子政务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又是系统演化的一种标度;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结构适应度,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耦合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性态。电子政务生态系统的进化趋势为:从单一组织形式的变革向组织、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转型;从"以服务为中心"向"以多元治理为中心"转型。
- 白淑英
- 关键词:电子政务进化标度
- 因特网对我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
- 何明升唐魁玉白淑英
- 该项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一个关于网络问题的研究课题(批准号98BSH004),已于2001年1月通过鉴定,并认为研究成果富有开拓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最终成果共十余万字,包括一个总报告和十几个专题报告。总报告摘...
- 关键词:
- 关键词:因特网社会控制网络管理
-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
- 1999年
-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经济活动面临着一次质变,社会需求也将由能量型向知识型快步跃迁。
- 白淑英何明升
- 关键词:知识经济社会需求知识资源消费者
- 网络技术对人类沟通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1年
- 网络技术的兴起对人类沟通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所引发的信息媒体革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网络技术的特质使沟通空间、沟通背景、沟通距离、沟通对象等发生了变化 ,同时也引发了若干社会问题 。
- 白淑英
- 关键词:网络技术沟通方式公共领域
- 从意义建构到共识达成——关于网络集体行动的一个解释模型被引量:10
- 2014年
- 网络事件的发生与"事件"本身的特征有关,更与行动者对"事件"的选择性建构有关。因此,社会焦点问题并不必然引起网络集体行动,只有当某个"事件"被人们感知并赋予其特定意义时才会引发网络集聚,这需要通过意义建构将个体性矛盾转化为社会结构紧张。以此为基础,网民还要对"事件"被赋予的多重意义建构进行理性取舍和融通整合,这需要通过"我们化"来达成网络共识。一旦上述过程得以实现,网络集体行动就开始了。
- 白淑英崔静
- 网络时代师生互动的结构简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网络时代师生互动的环境具有现实性和虚拟性双重特征。在网络社会环境中 ,师生互动的模式将发生创新性的变化。然而 ,网络对教育行为的影响是渐进性和补充性的 ,而不是突变性和替代性的。
- 白淑英
- 关键词:网络时代现实性虚拟性教育模式
- 社会存在还是意义建构?——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辩护
- 2010年
- 在论及网络越轨行为时,学界研究大多习惯将网络越轨行为与青少年群体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缺乏必要的实证数据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越轨身份和网络越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制造"和"生产"出来的,具有意义建构的意味。青少年越轨身份的被制造,来自于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必定存在网络越轨行为的论断和对青少年年龄区间界定的含混;而网络越轨行为的"被生产",则源自于通过对网络环境容易产生越轨行为的判断而进行的标定。正确和客观地认识网络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需要将日常生活理论作为理论支点,采用统计概括和田野调查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越轨中的青少年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越轨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把握。同时也不能忽略越轨含义的中性色彩,区别对待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
- 白淑英邵力
- 关键词:青少年
- 求变、认同与融入:社会工程的困境与超越被引量:1
- 2008年
- 社会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学术上已有所建树。然而,社会工程发展的标志既体现为理论创新,更体现为社会工程知识体系能够融入到现代学科规范体系之中,获得民众、政府和学界的认同。从社会工程现有研究范式看,存在着历史的还是逻辑的、实践活动的还是方法论的边界困境,呈现了社会工程的哲学观、工程的社会观、社会的工程观和社会政策导向。社会工程发展需要规划社会工程规范,拓展学术共同体,找寻可操作性方法,推进社会工程实践。
- 白淑英
- 关键词:社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