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锦波
作品数: 159被引量:1007H指数:17
  • 所属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通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

相关作者

谢仁国
作品数:130被引量:82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肌腱 生物力学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镜 桡骨骨折
侍德
作品数:112被引量:919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周围神经 外科皮瓣 肌腱 外科手术
徐燕
作品数:21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肌腱 屈肌腱 D区 生物力学研究
于晓巍
作品数:19被引量:12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研究 肌腱 屈肌腱 D区
王古衡
作品数:42被引量:360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骨折 腕关节镜 腕关节 骨折
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4
2011年
【摘要】目的比较锁定加压接骨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21例行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19例行外固定支架。按AO/ASIF分型:C1型10例,C2型15例,C3型15例。随访内容包括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捏力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按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18.8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组优良率为81.0%,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优良率为78.9%。两组在掌曲、背伸、桡偏、旋前、旋后、握力、捏力、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等方面,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和DAS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接骨板组的腕尺偏活动度小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接骨板治疗组中无并发症出现。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中1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药物治疗和理疗后好转;1例钉道感染,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采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相同效果,具体可根据骨折类型、患者的功能要求及经济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张昌军谢仁国王古衡徐静邢树国汤锦波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
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导基因至愈合肌腱及载体组织反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转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肌腱愈合的影响,并观察腺病毒、AAV以及脂质体-质粒三种基因治疗载体应用于肌腱所产生的组织反应。方法取13只成年白色来亨鸡的双侧中趾趾深屈肌腱(26根),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根,实验组肌腱完全切断后注射AAV2-bFGF并以改良Kessler法修复,对照组不注射AAV2-bFGF,仪以改良Kessler法修复。第4周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8周末测定趾屈曲功。将6只成年新西兰白兔的趾深屈肌腱(36根)分成三组,每组12根,分别注射10μL的腺病毒、AAV2和脂质体-质粒载体,术后第3、7、14天分别取肌腱,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AAV2-bFGF可以在术后4周显著地提高肌腱bFGF的表达,而且不增加趾屈曲阻力(粘连形成)。所测屈曲功第8周末实验组为(0.052±0.031)J,对照组为(0.049±0.035)J,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66,P=0.8984)。脂质体-质粒载体组肌腱组织反应重于腺病毒载体组,AAV2载体组肌腱组织反应最轻,在腱外膜处有组织反应,而腱内膜区域几乎无组织反应。结论用AAV2载体转bFGF基因至肌腱能有效增加愈合肌腱的bFGF。在三种所研究的载体中,腺病毒和AAV2载体引起的组织反应比脂质体-质粒载体轻。AAV2引起的组织反应最轻。AAV2可能会成为肌腱的转基因良好载体。
朱蓓汤锦波曹怡陈传好
关键词:基因疗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腺病毒
伴舟状骨骨折脱位的舟月骨分离一例报告
1994年
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最常见,舟月骨间分离亦常发生,手法复位外固定常因腕部诸韧带的断裂复位后不稳定而失败。作者在收治一例伴舟状骨骨折脱位的舟月骨分离中采用开放复位舟月骨间韧带重建及诸韧带修复手术方法,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汤健汤锦波葛明范跃峰
关键词:舟月骨分离骨折脱位舟状骨骨折骨间韧带韧带修复
自体腱鞘移植在修复肌腱及腱周组织严重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 探索自体腱鞘移植在屈肌腱伴腱周组织严重损伤时 ,重建指屈肌腱背侧或环周腱鞘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2 1例 2 5指 区指屈肌腱伴腱周组织严重损伤者 ,取自体腕伸肌腱腱鞘作游离移植 ,修复缺损的指屈肌腱背侧或环周腱鞘 ;并按肌腱损伤时间的早晚 ,同时作肌腱修复术、肌腱移植术或肌腱粘连松解术。术后共随访到 2 4指 ,平均随访 10个月。结果 根据 Strickland评价标准 ,优 7指 ,良 11指 ,中 5指 ,差 1指 ;优良率为 75 %。结论 用游离自体腱鞘移植重建指屈肌腱背侧腱鞘或环周腱鞘 ,可提高肌腱修复术在治疗肌腱伴腱周组织严重损伤中的疗效。
汤锦波谢仁国侍德
关键词:自体移植显微外科手术
不同区域的肌腱组成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行为差异(英文)
2004年
背景:目前已经证实肌腱具有内在愈合的潜能,但不同区域的肌腱组成细胞在修复过程中的增殖能力及行为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区域的肌腱组成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能力及行为学差异。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地点和对象: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白色纯种Leghorn鸡15只,雌雄不拘,体质量约400g,购自南通医学院动物中心。方法:将鸡Ⅱ区趾深屈肌腱立体分割成区:腱外膜组织、外膜下腱组4织、亚中心腱组织、中心腱组织。两相同区域肌腱组织按间隔0.5,1,排列方式培养于式培养孔。2mm3种24孔培养板中,每种排列方5完整肌腱段组织也以相同方式培养作为对照。每天计数每种排列方式细胞游出数目、方向及来源,培养第9天作组织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区域的肌腱组织细胞增殖能力及其行为。②立体分割的肌腱段组织体外培养后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细胞游出最早、数目最多的组织为腱外膜组织,其他依次为亚中心腱组织、中心腱组织、外膜下腱组织。两腱外膜组织间距越小细胞游出越早,而其他区域的肌腱组织则相反。组织学检查显示培养第9天的完整肌腱段组织,表面腱外膜细胞明显增殖;外膜下腱组织、亚中心腱组织内的腱内膜细胞与培养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31,P>0.05);中心腱组织的腱内膜细胞84?
崔志明汤锦波谢仁国
关键词:肌腱组织外膜增殖能力内膜细胞组织学检查
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7
1999年
目的 比较三种肌腱周边缝合方法 ,即连续法、Cross- Stitch法和 Halsted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将 60只新鲜成年猪后蹄 区趾屈肌腱造成切割伤 ,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10只。第1~ 3组用 Kessler法进行核心缝合 ,第 4~ 6组用 Tang法进行核心缝合。各组均加用周边缝合修复腱周 :第 1、4组用连续缝合法 ,第 2、5组用 Cross- Stitch法 ,第 3、6组用 Halsted法。术后即刻应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修复肌腱被拉伸至出现 2 mm间隙时 ,其 2 mm间隙形成负荷及最大负荷 ;并根据位移 -负荷曲线计算其刚度及最大功耗。结果 同一核心缝合法时 ,Halsted法的 2 - 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最大功耗最高 ;Cross- stitch法次之 ;连续缝合法最低。Halsted法的刚度与 Cross- stitch法相近而连续法较差。结论  Halsted周边缝合法对肌腱抗张能力的作用最大 ,能够满足肌腱手术后早期活动所需的抗张力要求。
王斌汤锦波陈峰谢仁国潘丞中于晓巍
关键词:生物力学动物
Ⅱd区屈趾肌腱损伤早期修复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2000年
目的:为探索Ⅱd区不同伤情下肌腱的合理修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提供对临床有用的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用正常白色来亨鸡24只,每组12只,24趾。A组,单纯切割伤组,左侧修复双腱,右侧切除浅腱修复深腱;B组,严重挫伤组,修复同前。直接关闭腱鞘,术后3周控制性主、被动活动,术后6周进行修复的屈趾深肌腱的生物力学测定(滑动距离、屈曲功)、观察和测量各修复组织间的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结果:单纯切割伤组两种修复方法之间的滑动距离、屈曲功、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严重挫伤组,双腱修复侧的滑动距离小于浅腱切除单纯修复深腱侧,屈曲功和粘连面积大于单纯修复深腱侧,粘连程度较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对Ⅱd亚区的浅、深屈指肌腱单纯切割伤,应修复双腱;严重挫伤时,则应切除浅腱而只修复深腱。
谢仁国汤锦波顾宇彤徐燕于晓巍
关键词:生物力学形态学
冈上肌腱在肩关节外展时运动轨迹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冈上肌腱外展力臂和运动轨迹的研究 ,分析冈上肌腱炎的产生、肩袖损伤的成因。方法 :选用 10侧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尸体肩关节标本 ,测定肱骨从 0°~ 180°作外展运动时 ,冈上肌腱力线位移以及冈上肌腱与肩峰之间的距离变化 ;并测定冈上肌的厚度和宽度 ;计算力臂值和运动轨迹。结果 :在上臂由内收位外展的过程中 ,随着外展角度的不断增加 ,冈上肌的位移变化幅度逐渐变小。冈上肌腱在止点处、按肌腹处和临界区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0 .49,0 .48和 0 .3 5cm。冈上肌腱的平均宽度为 2 .41cm。冈上肌腱的运动轨迹方程为Y(距离 ) =2 .5 8-0 .19x(外展角度 )。结论 :在上臂外展的起始阶段冈上肌腱的力臂变化最大 ;在上臂上展 0°~ 60°过程中 ,冈上肌腱与肩峰之间的距离随外展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朱鸣镝汤锦波高永静凌树才
关键词:肩关节冈上肌腱力臂生物力学
成人50例手握力测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成人手握力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18-60岁健康成人使用Jamar液压计测量手握力,并测量其生理手形指标包括全手长、中指长、手宽和腕厚度。分析年龄、性别、优势手、生理手形指标对握力的影响。结果男性握力平均值右手为47kg,左手为45kg;女性右手为32k,左手为29kg;女性手的握力约为男性的2/3。右手握力高于左手(P〈0.01);50例中右手势利者占92%,左手势利者占8%,优势手的握力明显高于非优势手(P〈0.01)。右手势利组中,优势手比非优势手握力高9%;而左手势利组中,优势手比非优势手握力高3%。手形指标中,手宽度跟握力的相关性最强,对握力的作用最大(P〈0.05)。结论手的握力大小跟性别、侧别、优势手别、手宽度有关,参考健侧握力时需要考虑左、右优势手别对握力的影响。
谭军汤锦波
关键词:握力健康状况指标正常值
三种修复手部创面皮瓣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比较骨间背侧动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皮瓣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应用骨间背侧动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23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DASH(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分数、损伤的部位、触觉压觉(Semmes—Weinstein单丝法)、两点分辨觉(动、静态,m2PD、s2PD)、温度觉、臃肿程度和供区瘢痕挛缩程度。结果三种皮瓣的DASH评分、瘢痕挛缩程度、皮瓣的臃肿程度、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和温度觉的结果,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股前外侧皮瓣的臃肿程度高于其他两种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皮瓣各有特点,临床选择应该根据各种客观要求,不要主观臆测。
谢仁国汤锦波茅天徐静王古衡刘国峰
关键词:手损伤外科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