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华
-

-

-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吕铁

- 作品数:145被引量:2,81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
- 史丹

- 作品数:306被引量:5,994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能源工业 产业结构 能源价格 能源安全 能源效率
- 方晓霞

- 作品数:43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企业 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 国际竞争力 颠覆性创新
- 贺俊

- 作品数:181被引量:2,1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产业政策 制造业 第三次工业革命 技术创新 中国制造业
- 黄群慧

- 作品数:467被引量:10,932H指数:4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制造业 工业化
- 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与未来产业的选择被引量:19
- 2022年
- 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各种战略和政策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而规划、引导和支持的前提是对未来产业进行识别和选择。基于创新的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理论,本文提出,技术与市场共轭演进,共同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技术与需求的双向互动中作出对未来产业的选择,同时考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供给条件。从技术供给看,选择未来产业需要考察技术所处发展阶段,通过专利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未来产业成熟度进行定量、定性评价;从市场需求看,需要考察市场与技术的匹配度、新技术对现有产品的替代能力及是否存在相对确定的新市场需求;从要素供给看,未来产业发展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力、科技创新和产业配套条件的影响。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应兼顾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并结合未来产业的不确定性特征选择政策工具、支持范围和力度。
- 李晓华
- 关键词:需求拉动产业政策
- 价值链的片断化及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在过去20年里,随着运输成本特别是通信成本的下降以及设计和生产模块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呈现出片断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在片断化的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作用是能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操纵着价值链的引擎,获取高额利润。价值链的片断化对国际分工格局影响明显,增强发展中国家产业的脆弱性,同时也为其创造了产业升级的机会,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是其表现出"产业空心化"的特征。
- 李晓华
- 关键词:价值链片断化垂直专业化全球生产网络
- 中国工业化的阶段特征与发展任务被引量:1
- 2015年
- 一、当前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工业化不仅是一个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还是一个广义的发展经济学范畴,可以看作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对工业化也需要从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等多个维度综合加以衡量。利用陈佳贵、黄群慧等在总结经典工业化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我们计算了201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201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得分为66,显示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 李晓华
- 关键词:经济学范畴就业人员
-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着力点被引量:1
- 2021年
-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演进,其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和影响也日渐深入和全面。与数字产业化相比,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态势更引人注目。“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9.7%的高位增长,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总体上看,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跃,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深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 李晓华
- 关键词:经济下行信息通信新业态实体经济
- 中资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问题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应对外资保险巨鳄的混业竞争挑战,中资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可以避免综合经营与现有法律的冲突和获取规模收益及范围经济,建立保险集团公司、建立保银或保证战略联盟、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是三个由低到高、逐级递进的保险综合经营的层次途径,适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资保险公司运用;中资保险公司应从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加大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统一企业文化认识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金融控股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中资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盛逖李晓华
- 全球制造业格局因何而变
- 2021年
- 世界各国都已经注意到,全球制造业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是什么在推动这种变化产生呢?产业在大空间尺度的分布,是无数企业生产区位布局决策的集中体现,而企业选择将生产经营部门或价值链环节布局在哪一个区位,是出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考量,其中涉及要素价格、要素组合的效率以及与生产组织、销售过程相关的更好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需关注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 李晓华
- 关键词:全球制造业要素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
-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 2024年
-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突出反映在作为物质技术承载的产业体系上,具体表现为科技水平高、生产效率优、经济效益好、产业韧性强、生态负面影响小五个方面。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包括工业化全过程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全领域的高质量、生产活动全周期的高质量。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两个方面发力。前者包括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后者包括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数智化转型、深化开放合作。
- 李晓华
-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 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被引量:18
- 2022年
- 当前突飞猛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孕育颠覆性的技术,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突发外部冲击进一步加速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我国应充分利用在体制机制、企业主体、科技创新、产业配套、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前瞻布局、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产业发展之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应处理好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的关系,通过组建战略咨询机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创业、加强市场需求支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等措施,释放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潜力。
- 李晓华
- 关键词:市场拉动产业政策
-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被引量:5
- 2018年
-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促使全球产业链出现重构,传统"微笑曲线"发生变形,国际分工出现新格局。中国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存在难得机遇。顺应变革,中国应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全球技术领先、品牌影响力强的领军企业;加快互补性制度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扩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 王盛勇李晓华
- 关键词:新工业革命全球价值链
-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与中国分工地位发展趋势被引量:16
- 2015年
-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 李晓华
- 关键词:国际产业分工产品内分工全球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