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贻
所属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天文地球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代世峰 作品数:87 被引量:1,040 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煤 赋存状态 乌达矿区 煤系 晚古生代 赵峰华 作品数:121 被引量:1,314 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煤 赋存状态 砷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唐跃刚 作品数:184 被引量:1,359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煤 黄铁矿 赋存状态 有机硫 煤岩 张军营 作品数:368 被引量:1,880 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煤燃烧 煤 脱汞 汞 吸附剂 赵蕾 作品数:29 被引量:394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煤 煤系 赋存状态 矿物 显微组分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与分类(ICCP system 1994)解析Ⅰ:镜质体 被引量:17 2021年 煤的显微组分定义与分类的国际标准"ICCP system 1994"是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ICCP)历经26 a(1991-2017)完成,按照显微组分组和发表的时间,该标准共分4个部分,分别是镜质体(1998)、惰质体(2001)、腐质体(2005)和类脂体(2017)。"ICCP system 1994"目前已被国际上从事煤岩学和有机岩石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广泛采用。国际煤和有机岩石学委员会在1994年第46届ICCP年会上确定了镜质体显微组分组、亚组和显微组分的定义和分类,并于1998年发表,它是"ICCP system 1994"重要的组成部分。在"ICCP system 1994"镜质体分类方案中,镜质体显微组分组被划分为3个亚组,结构镜质体亚组、碎屑镜质体亚组和凝胶镜质体亚组,它们分别进一步被划分为2个显微组分。其中,划分亚组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组织的破环(降解)程度,显微组分之间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凝胶化程度和(或)形貌特征。该分类体系与ICCP腐植体分类体系紧密关联。基于"ICCP system 1994",对镜质体各亚组和各显微组分的定义、光学特征、物理和化学特征、来源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对"ICCP system 1994"中镜质体显微组分分类提出了尽可能规范的中文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8—2013)和"ICCP system 1994"相比,前者采用了显微组分组、显微组分和显微亚组分的分类方案,将均质镜质体(Telocollinite;即本文中的胶质结构体Collotelinite)和基质镜质体(Desmocollinite;即本文中的胶质碎屑体Collodetrinite)划入无结构的显微亚组分。 代世峰 唐跃刚 姜尧发 刘晶晶 任德贻 赵峰华 赵蕾 王西勃关键词:镜质体 显微组分 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主采煤层的煤相演替特征 被引量:43 2007年 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6号主采煤层为一超大型煤-镓矿床,镓的主要载体为勃姆石.煤相的研究可为该镓矿床镓及其特殊载体勃姆石的富集提供成因信息.通过对该煤层煤岩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发现准格尔黑岱沟6号主采煤层的显微组分明显富集惰质组,显微煤岩类型以微亮暗煤为主,显微组分的形态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反映出该煤层的主采分层是干燥沉积条件下或潜水面高低交替变化使泥炭表面周期性干燥环境下形成的.该煤层中镓及其特殊载体勃姆石的最佳富集条件处于4个过渡带:(ⅰ)山麓沉积和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ⅱ)微环境属于干燥森林沼泽和潮湿森林沼泽的过渡带,但偏向于干燥森林沼泽;(ⅲ)森林密度处于由大变小的过渡带;(ⅳ)在泥炭周期性堆积中,居于2个高位泥炭沼泽转折处的低位泥炭沼泽. 代世峰 任德贻 李生盛 赵蕾 张勇关键词:煤相 显微组分 矿物 乌达矿区煤的洁净利用地质技术与动态评价 唐跃刚 马凤学 代世峰 李宝春 任德贻 唐真 侯慧敏 张建华 刘须强 潘秀梅 艾天杰 郭晓晴 赵刚 辛泽时 许培树 该项目综合运用煤炭学、煤化学、沉积岩石学、选矿学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等理论,采用显微镜光度计、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仪等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乌达矿区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及可行性、煤质煤类变化规律...关键词: 关键词:煤炭 地质学 煤中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99年 镍是煤中毒害性元素之一,燃煤过程中镍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的危害性是不可低估的。本文综述了镍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煤中镍的分布、赋存状态与迁移规律。 许德伟 任德贻 姜鹏 赵峰华 张军营 隋广仁关键词:镍 地球化学特征 赋存状态 煤 燃烧 环境保护 贵州织金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正> 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不仅对研究煤地质成因和地质历史演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煤中潜在的共伴生资源开发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煤中共伴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依赖于多种地质因素,但在某一具体的含煤... 代世峰 任德贻 邵龙义 赵蕾文献传递 四川中梁山、南桐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及成因 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详细研究了四川中梁山、南桐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发现煤中存在黄铁矿化的动物、植物遗体,尤其存在大量硫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化石。通过煤岩学及沉积学研究,探讨了聚煤环境对煤中黄铁矿形成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煤中植物残体的扫描电镜-能谱检测,发现不同成煤植物有机硫含量不同,辉木类硫高,石松类硫较低,在各组显微组分中镜质体有机硫含量高于丝质体。 苏现波 任德贻关键词:硫 晚二叠世 煤 赋存状态 在我国发现的Schwertmannite矿物及其特征 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与能谱(SEM-EDX)、X射线荧光(XRF)、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TA-TG)等分析方法,在我国山西马兰煤矿的酸性矿坑排水(AND)沉淀物中首次发现了“斯沃特曼铁矿”(Schwertnmmite)。研究表明,山西马兰煤矿酸性矿坑排水沉淀物中的Sehwertmannite矿物的粒径为0.3—70μm,且分布比较均匀,其BET表面积为44.0650m^2/g;SEM二次电子像显示为球形或椭圆形(聚集体)结构,颗粒大小比较均匀,球的表面有针状毛刺;该矿物的化学式为Fe8O8(OH)4.52(SO4)1.74·4.73H2O。 孙红福 赵峰华 丛志远 岳梅 任德贻关键词:煤矿 煤矿酸性水中亚稳态矿物Schwertmannite的形成与转变 被引量:6 2006年 斯沃特曼矿是一种形成于煤矿酸性水环境中的铁的含水硫酸盐矿物,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不稳定性,对煤矿酸性水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吸附和迁移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EDX)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手段,通过测定和对比,鉴别了中国的煤矿酸性矿排水渠中存在斯沃特曼矿物,在实验室中模拟酸性水环境对煤中非均质黄铁矿进行氧化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反应产物中存在斯沃特曼矿物,并且认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斯沃特曼矿物逐渐向针铁矿转变。 岳梅 赵峰华 孙红福 任德贻关键词:煤矿酸性水 针铁矿 煤中微量元素和矿物富集的同沉积火山灰与海底喷流复合成因 被引量:21 2008年 煤中常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的富集往往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低温灰化、X射线衍射分析、带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逐级化学提取、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对云南砚山晚二叠世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煤中微量元素和矿物富集的同沉积火山灰与海底喷流复合模式(或成因类型).研究发现,砚山矿区M9煤层硫分含量很高(St,d=10.65%),属于超高有机硫煤(So,d=9.51%).矿物组成主要有β-石英副像、透长石、钠长石、白云母、伊利石、黄铁矿以及少量的高岭石、斜长石、钙镁黄长石、金红石和片钠铝石.煤中高度富集的微量元素有F(841μg/g),V(567μg/g),Cr(329μg/g),Ni(74μg/g),Mo(204μg/g)和U(153μg/g).该煤中的矿物质主要有3个来源:(1)高温石英、透长石、白云母和伊利石等是泥炭聚积期间酸性火山灰降落到泥炭沼泽后的产物;(2)钠长石和片钠铝石以及以上超常富集的微量元素是在泥炭聚积期间,基性-超基性海底喷流侵入到闭塞缺氧的泥炭沼泽中所致;(3)稀土元素,Nb,Y,Zr和TiO2等亲石元素来源于盆地南部的越北古陆.除了物源供给以外,砚山矿区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异常是同沉积酸性火山灰和基性-超基性海底喷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代世峰 任德贻 周义平 Chen-Lin Chou 王西勃 赵蕾 朱兴伟关键词:煤 矿物 微量元素 海底喷流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及As的分布 被引量:64 2003年 研究了华北聚煤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 ,并与全国和西南地区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 ;还研究了煤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在华北地台划分了 3个煤区域地球化学带 ,绘制了山西组和太原组煤中 As等元素的分布图 .结果发现 ,除个别微量有害元素 (如 Ni,U,Cl,Mo,Cu,Zn)在局部地区富集外 ,华北聚煤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有害元素含量较低 ,整体上不足以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燃煤产物及其危害性尚值得深入研究 ) ;As的区域分布和古地理环境及煤岩煤质特征相吻合 ,指出华北地台晚古生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总体上主要受控于聚煤古环境 ,其分布具有南北分带 ,东西延展的特征 . 代世峰 任德贻 李生盛 宋建芳 武朝晖关键词:晚古生代 微量元素 区域地球化学 赋存状态 煤 华北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