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日祥
-

-

- 所属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朱精强

- 作品数:132被引量:1,14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 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
- 李志辉

- 作品数:96被引量:74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 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
- 魏涛

- 作品数:66被引量:73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 喉返神经
- 龚艳萍

- 作品数:19被引量:254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右叶 甲状旁腺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刘枫

- 作品数:23被引量:292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旁腺 甲状腺结节 手术
- 重组hNIS病毒感染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性细胞介导放射性碘治疗被引量:2
- 2010年
- 为探讨重组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基因的腺病毒感染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介导放射性碘治疗的可能性,通过构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的重组hNIS的腺病毒(Ad-CMV-NIS),感染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细胞体外和荷瘤裸鼠瘤体内分析,发现感染Ad-CMV-NIS的PC-3细胞能迅速摄取125I,其摄取能力约为空病毒转染组的120倍,摄碘功能可被NaClO4特异性抑制,125I在细胞内的半排期T1/2 efflux为26.7 min,131I可特异性杀死93.0%±3.8%的PC-3细胞。感染Ad-CMV-NIS的PC-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摄取125I 2 h达最高((16.30±8.72)%ID/g),125I在瘤体内的有效半衰期T1/2 effective为5.4 h,131I显像肿瘤显示清晰。结果表明,Ad-CMV-NIS感染可使PC-3细胞获得摄碘功能并被131I特异性杀死,肿瘤摄取高,为进一步体内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 黄蕤马晓娟李素平牟达龚日祥匡安仁
-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放射性核素治疗
- 纳米碳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甲状腺癌复发率较高。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其复发再次手术的患者也逐年增多。手术区域原有解剖结构的破坏、瘢痕结缔组织的增生、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难以辨别等因素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纳米碳作为一种新型淋巴示踪剂,具有辨识度高、染色时间长、淋巴示踪精准等特点,可精准定位可疑淋巴结,提高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赵婉君付琳茹罗晗苟泽辉魏涛李志辉龚日祥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癌纳米碳再次手术
- Graves眼病的治疗被引量:5
- 2004年
- Graves眼病又叫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浸润性突眼 ,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有关 ,尤其是与 Graves甲亢有关 ,发病率占甲亢的 5 %~ 10 % ,男性多于女性。严重 Graves眼病的治疗是一个临床难题 ,因此人们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企图攻克 Graves眼病这一课题。在此 ,将 Graves眼病的治疗作一简要的介绍 ,并展望 Graves眼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 郑建国张霞龚日祥王继谭天秩
- 关键词:GRAVES眼病GRAVES甲亢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浸润性突眼自身免疫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附8例报告)被引量:9
- 1998年
- 973~1992年作者所在医院共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33例,其中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合并甲状腺癌,占该组病例的2.4%(8/333)。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作者着重讨论了该病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诊治问题。
- 朱精强李霞龚日祥徐惠珍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策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 探讨cN0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中央区清扫的最佳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对150例cN0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以甲状软骨下角下方1 cm的水平线将双侧中央区分为患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患侧中央区下份、对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对侧中央区下份4个区域,分析这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侧中央区下份淋巴结转移率在4个区域中最高(56.7%),其次是对侧中央区下份(28.0%),再次是患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17.3%),对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淋巴结均无转移(0).在多因素分析中,侵及甲状腺被膜是患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β =0.1835,x2=0.3102)和对侧中央区下份(β =0.3166,x2=1.4640)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45岁(β=0.5737,x2=6.5923)、侵及甲状腺被膜(β=0.4258,x2=3.4735)是患侧中央区下份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N0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甲状软骨下角区域淋巴结可以不行常规清扫.
- 龚艳萍龚日祥朱精强黄秋实陈锐李志辉魏涛邹秀和朱信心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再手术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为探讨甲状腺再手术指征、危险性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对 2 97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 ,甲状腺再手术主要原因是术前对肿块性质缺乏准确诊断 ,仅行局部切除 ,术后病检证实为恶性 (142例 ) ;其次为良性肿瘤术后复发 (96例 ) ;142例疑癌残留患者中 ,再手术病检阳性 116例 (81.7% ) ;良性肿瘤术后较长时间 (>10年 ) ,患侧出现肿块及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术后出现肿块 ,再手术恶变率分别为 6 1.6 % (16 / 2 6 )和75 % (3/ 4) ;本组喉返神经损伤 (永久性 ) 11例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5例 ,胸导管及食道损伤各 1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 2 42例。提示甲状腺再手术适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疾病 ,因其较高的术后并发症的存在 ,首次手术时应考虑周全 ,尽量设法避免再手术。
- 龚日祥肖琴徐惠珍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再手术外科手术手术指征
-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浅面及深面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c 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右侧喉返神经浅面(Ⅵa区)及深面(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治疗的294例初诊c N0 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至少行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右侧Ⅵa区及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0.9%,Ⅵa区为23.5%,Ⅵb区为8.5%。浸润甲状腺被膜与Ⅵa、Ⅵb区淋巴结转移无关。右叶PTMC(193例)肿瘤直径>7 mm、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Ⅵa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气管前、Ⅵa区淋巴结转移是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叶PTMC(68例):无Ⅵb区转移者;气管前、喉前淋巴结转移是Ⅵa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双叶PTMC(33例):无Ⅵa、Ⅵb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 N0 PTMC病人,右叶PTMC直径>7 mm、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或左叶PTMC气管前、喉前淋巴结转移,建议清扫Ⅵa区淋巴结;右叶PTMC气管前、Ⅵa区淋巴结转移,建议清扫Ⅵb区淋巴结;左叶PTMC一般不发生Ⅵb区转移。
- 彭冬梅晏晨苏安平杜永刚魏涛龚日祥李志辉朱精强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 人结直肠癌干细胞微球体培养及鉴定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细胞系干细胞微球体培养方法,并对Colo205细胞微球体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方法结直肠癌Lovo、Colo205及SW480细胞在含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基(SFM)中悬浮培养。流式细胞术、裸鼠成瘤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Colo205细胞及其微球体表面标记分子CD133、CD44表达,体内成瘤能力和体外侵袭能力。微球体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培养后流式检测CD44分子表达变化。RT-PCR分析Colo205细胞及其微球体CD44、Musashi-1及Oct4 mRNA的表达。结果3种细胞系均能在特殊配制的SFM中形成可以稳定传代的微球体,SFM新鲜配制、用细胞分离剂Accutase替代胰酶传代以及保持细胞的悬浮状态均有利于微球体的形成和增殖。Colo205微球体中CD44+细胞比例显著增多,贴壁分化后逐渐减少至与Colo205细胞无明显差异。与Colo205细胞相比,微球体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并高表达干细胞标记分子Musashi-1及Oct4 mRNA。结论利用特制SFM悬浮培养可得到结直肠癌细胞系微球体,这种微球体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 周继陶龚日祥陈向征周海俊朱亚杰刘素蕊黄娟毕锋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微球体无血清培养基
- FNA-Tg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ine needle aspiration-thyroglobulin,FNA-Tg)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CGICA)在术中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8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中清扫的289枚颈部淋巴结标本在离体10 min内行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后制备成洗脱液,然后采用CGICA法快速定量检测FNA-Tg水平,洗脱液标记后术后再送检验科行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FNA-Tg水平。全组淋巴结根据其位置分为中央区组和颈侧区组;根据淋巴结的长径分为<5 mm组、5~10 mm组及>10 mm组。以术后病理报告为金标准,绘制全组数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计算FNA-Tg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点值。比较CGICA法和罗氏法检测FNA-Tg对全组及不同亚组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收集术中同时行FNA-Tg CGICA法检测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的55枚淋巴结数据,比较CGICA法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判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全组淋巴结FNA-Tg的CGICA法和罗氏法检测的AUC分别是0.850和0.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1,P>0.05),敏感度分别为77.7%和79.6%(χ^(2)=0.05,P>0.05),特异度分别为84.9%和93.5%(χ^(2)=7.50,P<0.05);采用McNemar检验,全组中FNA-Tg的CGICA法和罗氏法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ICA法检测FNA-Tg的诊断效能在颈侧区组优于中央区组,对淋巴结长径>10 mm组的诊断效能优于淋巴结长径<5 mm组和5~10 mm组。FNA-Tg CGICA法检测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ICA法检测FNA-Tg在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有�
- 倪帮高倪帮高吴文爽魏涛魏涛李志辉龚日祥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球蛋白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高钠性昏迷1例
- 2002年
- 龚日祥杨立川
- 关键词:原发性甲亢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