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星
-

-

- 所属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十一

- 作品数:127被引量:51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腔内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置管溶栓
- 种振岳

- 作品数:92被引量:3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学 下肢 静脉曲张
- 吴学君

- 作品数:81被引量:238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静脉血栓形成 动脉瘤 动脉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 并发症
- 张精勇

- 作品数:82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动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 董典宁

- 作品数:81被引量:3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治疗 动脉瘤 腔内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
-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得以最终确诊。采用Shamblin分型标准分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例,本组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Ⅰ型患者行单纯摘除术。11例Ⅱ型患者中,3例行单纯摘除术,3例行摘除术并颈外动脉切除,3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动脉修补术,2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动脉重建术。2例Ⅲ型患者,1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动脉修补术,1例行摘除术、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动脉重建术。结果16例患者病理均证实为颈动脉体瘤。无手术死亡、偏瘫和失明。术后并发症中以颅神经损伤最多见,共有7例(43.75%),经对症治疗,6例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遗留永久性口角歪斜。随访13例(81.25%),随访时间2~76个月,平均(42.0±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体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可根据瘤体与血管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术式。
- 孙岩袁海刘洋何玉祥金星张十一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外科手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长期系统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探讨
- 2004年
- 吴学君郭培明金星张精勇
- 关键词:合理用药下肢深静脉血栓尿激酶DVT后遗症
-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1例报道被引量:1
- 2007年
-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走行中,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或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受到挤压而引起血尿及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为临床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近期我们采用了一种尚未有文献报道的术式一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来治疗该病,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林峰张十一金星
- 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自体血管外科疾病肠系膜上动脉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较为常见的静脉性疾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其发生率约2.3%[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1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2196例CVI患者。
- 孙岩张十一刘洋金星袁海
- 关键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腔静脉滤器置管溶栓术肺动脉栓塞
-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2例,女14例;平均(69.6±2.1)岁,病程平均(11±1.1)个月。病变部位:左侧19例,右侧14例,双侧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表现,病变范围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长度平均(27.6±1.3)mm,狭窄程度均≥60%。均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75±5)min,颈动脉阻断时间为平均(13.2±1.2)min,术中使用颈动脉内转流管7例,使用血管补片13例。1例术后因内膜撕脱形成夹层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术后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2周后康复出院,无后遗症。1例损伤耳大神经,1例舌下神经牵拉损伤;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3例,平均随访(23±2)个月。1例随访6个月时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后16个月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再狭窄,狭窄程度为60%,无临床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余患者颈动脉通畅。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预防脑卒中的可靠治疗方法,但是具有高风险性,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以及科学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取得好的疗效至关重要。
- 孙岩张十一刘洋金星袁海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转流管
- 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0例髂股静脉血栓,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惠肢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以及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门诊以彩超随访髂静脉通畅率。结果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100%(平均7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4)万元,平均7.7万元,30例随访1-31个月,平均11个月,2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者髂静脉通畅率100%,5例单纯球囊扩张者髂静脉再通率0—2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临床应用困难,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董典宁张十一金星吴学君种振岳李国建张精勇孙岩
- 关键词:髂股静脉溶栓血管支架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证型与体外血栓形成检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1999年
-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利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对2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发现:①患者组的体外血栓各值明显地高于健康组(P<0.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其体外血栓各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01);③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体外血栓各值明显改善(P<0.01,P<0.001)。提示:①患者即使在发病后血液仍常处于高凝状态;②体外血栓检测结果的变化与本病的病情改变呈正相关。③体外血栓各值的变化亦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 金星秦红松尚德俊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体外血栓形成下肢辨证分型
-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syndrome,PVES)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PVES 14例(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术前均确诊。除双下肢受累1例1条患肢(Ⅲ型)拒绝行手术治疗外,余15条患肢均进行了周围组织松解和(或)腘动脉探查术,其中8条患肢因动脉闭塞或动脉瘤同时施行了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肺栓塞,1例(1条患肢)术后腘动脉发生血栓仍有间歇性跛行外,余患者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PVES早期确诊和及时正确外科治疗预后较好,并可减少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截肢率。
- 王茂华刘振川孙岩吴学君金星张精勇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老年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06例血流变学观察被引量:1
- 1994年
- 老年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06例血流变学观察金星,秦红松,赵绚德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aselercaisoblit-erans简称ASO)为老年期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致残率高,甚至危及生命[1]。本病的发生、进展与血液流变性质异常有密切关系...
- 金星秦红松赵绚德
- 关键词:老年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流变学ASO周围血管疾病
- SEPS联合EVLT治疗下肢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被引量:8
- 2007年
- 回顾性分析笔者1年余采用内镜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20例下肢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CEAP分级:C4~C6)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联合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2周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症状完全消失者占85.7%;12例足靴区活动性溃疡经换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7~45d,平均16d。住院时间7~35d。随访1~15个月,疗效满意。提示SEPS联合EVLT治疗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微创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 董典宁李国建张十一种振岳吴学君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