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葆强
作品数: 52被引量:65H指数:5
  • 所属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康德智
作品数:715被引量:1,371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癫痫 文献复习 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
林元相
作品数:424被引量:644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难治性癫痫 手术治疗 锁孔入路
郑树法
作品数:93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锁孔入路 夹闭 单侧 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戴琳孙
作品数:65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新型隐球菌 动脉瘤 栓塞 血管内治疗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林章雅
作品数:236被引量:662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治疗 脑出血 癫痫 颅内动脉瘤
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体会
连葆强
经眼静脉途径栓塞治疗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分析
目的总结经眼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经验。方法我科自2008年至今共采用经眼静脉途径栓塞治疗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3例皆女性,平均年龄44。全麻后行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经颈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经...
戴琳孙连葆强何青何理盛康德智
关键词:栓塞动静脉瘘
文献传递
颅内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疗体会(附7例报告)
康德智郑树法林章雅余良宏林元相连葆强
高免疫原性胶质瘤细胞疫苗体外抗瘤时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2009年
目的观察高免疫原性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U251细胞疫苗体外诱发产生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以500U/mL干扰素-γ(IFN-γ)诱导48h+热43℃休克2h诱导膜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I类分子(MHC-I)双高表达,经丝裂霉素(MMC)灭活制成高免疫原性细胞疫苗。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为效应细胞(MHC-HSP-CTL),进行肿瘤特异性杀伤试验;MTT比色法检测其杀伤活性;透射电镜观察靶细胞受攻击后情况。结果MHC-HSP-CTL对野生型U251细胞特异性的杀瘤活性明显高于HSP70分子单高表达的细胞疫苗刺激组(HSP-CTL)、MHC-I类分子单高表达的细胞疫苗刺激组(MHC-CTL)以及野生型对照组(W-CTL)(P<0.05),透射电镜显示靶细胞受到攻击后出现不同程度凋亡样坏死和胀亡样坏死,胀亡样坏死细胞在高免疫原性细胞疫苗刺激的效应细胞组较多。结论介导细胞胀亡是高免疫原性即膜型HSP70和MHC-I类分子双高表达疫苗的U251细胞疫苗一种重要主动特异性抗瘤机制。
郑树法康德智林元相连葆强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70癌症疫苗
高免疫原性胶质瘤细胞疫苗体外诱导Th-1漂移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高免疫原性即膜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I类分子(MHC-I)双高表达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U251(GBMU251)细胞疫苗在体外诱导Th-1漂移现象。方法GBMU251分别以500U/mL IFN-γ诱导48h、43℃热休克2h、500U/mLIFN—γ诱导48h+43℃热休克2h诱导其MHC-I类分子、膜型HSP70高表达,随后经丝裂霉素(MMc)灭活制成细胞疫苗。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为效应细胞,进行肿瘤特异性杀伤试验:FCM检测疫苗刺激前后PBMCs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后的IFN-γ、1L-2的分泌情况。结果体外刺激后,HSP70和MHC-I类分子双高表达的U251细胞疫苗CD4^+、CD8^+比例相对于MHC—I类分子单高表达或HSP70分子单高表达细胞疫苗组明显增加,体外IFN-γ,和IL-2分泌量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免疫原性即HSP70和MHC-I类分子双高表达U251细胞疫苗体外诱导产生Th-1漂移现象,推测足其体外抗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林章雅康德智郑树法林元相连葆强
关键词:U251细胞HSP7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7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行单纯抗凝、经颈动脉溶栓和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治疗12~18个月。术后随访2~29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例行单纯抗凝治疗,3例行以抗凝治疗及颈动脉穿刺尿激酶注射,4例行动脉内溶栓,8例在动脉内溶栓同时行静脉窦内超选插管溶栓治疗。出院时,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和颅内压恢复,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戴琳孙余良宏连葆强何理盛康德智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颅内血栓溶解疗法抗凝
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C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CS-DAVF中,眼球结膜充血20例(67%),其中5例(20%)伴有不同程度水肿;眼球突出16例(53%);颅神经功能障碍14例(47%);头痛11例(37%);头晕2例(7%);6例(20%)出现耳鸣或颅内杂音。治疗上经岩下窦途径12例,其中完全栓塞10例(83%),次全栓塞1例(8%),不完全栓塞1例(8%);经面静脉途径成功完全栓塞2例;经动脉途径进行栓塞16例,完全栓塞率9例(56%),次全栓塞6例(38%),重残1例(6%)。结论以球结膜充血为主要表现的眼科疾患,要注意排查CS-DAVF的可能性;岩下窦途径治疗CS-DAVF为首先方案。
郑树法连葆强姚培森戴琳孙康德智
关键词:动静脉瘘海绵窦
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开通治疗经验初探
王灯亮戴琳孙连葆强郑树法何理盛康德智
高表达HSP70大鼠C6细胞瘤苗体外抗瘤时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2005年
目的观察高表达热休克蛋白70(HSP70)C6细胞瘤苗激活的SD大鼠脾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抗瘤机制。方法采用经诱导高表达HSP70的灭活C6细胞作瘤苗,体外刺激大鼠脾细胞进行肿瘤杀伤试验。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杀伤瘤细胞的变化。结果(1)经瘤苗刺激的大鼠脾细胞对C6细胞的杀伤率较直接用灭活C6细胞刺激的脾细胞或未受任何刺激的新鲜脾细胞显著增高。(2)行肿瘤杀伤试验时FCM检测到亚二倍体峰,电镜发现靶细胞受攻击后出现染色质浓聚于核膜边缘,呈境界分明的块状或月形、半月形小体,或整个细胞核固缩成块状物,电子密度高,核膜、胞膜完整,或可见到凋亡小体,部分见髓鞘形成。有些效应细胞坏死。结论介导靶细胞凋亡可能是高表达HSP70的C6细胞瘤苗主动免疫抗瘤效应的一个重要机制。
林元相康德智苏东辉何理盛连葆强余良宏林章雅徐如祥
关键词:C6细胞热休克蛋白70
介入治疗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探讨
王灯亮戴琳孙连葆强郑树法何理盛康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