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刚
作品数: 125被引量:693H指数:14
  • 所属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王志亮
作品数:603被引量:2,53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新城疫病毒 非洲猪瘟 小反刍兽疫病毒 小反刍兽疫 新城疫
吴晓东
作品数:229被引量:1,13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病毒 小反刍兽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小反刍兽疫
张永强
作品数:76被引量:50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病毒 病毒 单抗 引物
王君玮
作品数:259被引量:1,14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沙门菌 耐药性 风险评估 非洲猪瘟 毒力基因
李林
作品数:61被引量:65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小反刍兽疫病毒 小反刍兽疫 引物 结节性 皮肤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a株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的高效表达与初步应用被引量:21
2002年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_1a株核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的多克隆位点中 ,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ET30a_N ,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BL2 1中 ,用诱导剂IPTG分别以不同浓度进行诱导 ,并在不同诱导时间进行采样 ,经处理后做SDS_PAGE、Western_blot分析 ,并以此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 ,结果发现以终浓度为 1mmol/L的IPTG进行诱导 ,4小时后表达可达到高峰 ,其大小约为 2 3kD ,薄层扫描结果表明该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32 % ,该蛋白不仅与PRRSV阳性血清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而且可被PRRSV抗N蛋白单抗所识别 ,证实此大量表达的蛋白为核蛋白。将此表达产物应用ProBondTM纯化系统进行纯化 ,其纯度可达到 91% ,纯化后的蛋白以 5 0 μg/孔包被 96孔板 ,检测来自不同地区送检的猪血清 ,同时以全病毒ELISA为对照 ,结果发现二者的符合率高达 93.3% ,而应用该蛋白进行检测其反应更为敏感 ,且背景低 ,制备过程简单 ,这将为今后应用该蛋白作诊断抗原检测PRRSV奠定了基础。
周艳君童光志薛强仇华吉王云峰赵永刚王玫
关键词:CH-1A株核蛋白基因原核系统PRRSV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
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途径与感染剂量研究现状
2024年
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传播,感染途径多样,致病机制复杂。在ASFV研究特别是疫苗研究中,ASFV的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尚无国际标准,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对国内外的ASFV感染途径和剂量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中主要的感染途径包括口腔感染、鼻腔感染、口鼻同时感染、模拟同居感染、肌肉注射感染,其中口鼻接种是研究常用的感染途径。但由于口鼻接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目前大部分研究特别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以肌肉注射方式为主,其只需极少剂量就可以发生感染。在ASFV感染研究中,研究者设置了不同的攻毒剂量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选择出合适剂量更好地模拟临床感染,从而获得真实、合理的试验数据,得出可靠的试验结论。
戈胜强于家荣初薛霏韩秀琚韩秀琚李瑞红屈海龙赵永刚赵永刚任炜杰包静月包静月李金明魏荣
关键词:非洲猪瘟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4年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任炜杰邹艳丽刘春菊刘珊赵永刚李金明王志亮
关键词: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血清学检测
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现状与研究现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为“猪蓝耳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1987年首先爆发于美国,然后迅速向...
赵永刚王志亮王君玮萨仁高娃陈继明童光志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文献传递
塞尼卡谷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2
2016年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塞尼卡谷病毒(SVV)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病毒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引物和探针,并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SV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2.8×107拷贝/μL^2.8×10~1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与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2.8拷贝/μL,灵敏度高于普通PCR;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为1.73%~4.0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SVV的检测,还可以作为诊断技术储备,应对我国未来可能出现流行的猪原发性疱疹病。
樊晓旭赵永刚迟田英哈登楚日亚吴晓东王志亮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
免疫层析试纸条(ICS)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研究
以纯化的口蹄疫(FMD)非结构蛋白3ABC作为捕捉抗原,金标口蹄疫抗原作为金标试剂,建立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ICS)。同时,应用FMD ICS试验和UBI FMD非结构蛋白酶联免疫吸附...
张喜悦徐天刚刘春菊赵永刚赵云玲王志亮
关键词:非结构蛋白抗体
文献传递
副溶血弧菌tlh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2011年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s,VP)是我国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的重要病原,其主要致病因子热不稳定性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的功能和致病性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VP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lh基因,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副溶血弧菌tlh基因打靶载体;利用PCR方法筛选tlh基因缺失株,并在卵磷脂存在条件下进行溶血性检测,结果在5%兔血平板上能够引起溶血,5%的马血琼脂平板未出现溶血现象,说明tlh基因敲除成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副溶血弧菌tlh基因缺失株,为进一步研究tlh基因致病性和溶血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其他基因的敲除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赵永刚唐小千战文斌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溶血活性
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进展
2024年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它是一种单负股RNA病毒,可感染猪、马、犬、猫等多种动物,对人的致死率可达75%以上。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该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是目前疫苗研究的主要靶标。以此为靶标,已有多种候选疫苗在不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是当前研究热点,已有3种相关人用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尼帕病毒病兽用疫苗研究进展缓慢,而兽用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跨种传播,符合“同一健康”理念,因此应加大兽用疫苗的研发力度。本文对尼帕病毒病不同类型疫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疫苗研究中的问题,以期为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张慧戈胜强刘爽刘爽王晓华郑辉王淑娟赵永刚魏荣
关键词:尼帕病毒疫苗研究人兽共患病
水泡性口炎病毒核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2005年
根据已经发表的IN型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核蛋白(N)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编码IN VSV的N基因,将PCR产物按相应的阅读框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 BL21株,以1.0 mmol·L-1 IPTG在37℃的条件下诱导,N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用 VSV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分子质量与预期的65.3 ku相符。
盛祖勋赵永刚陈义平萨仁高娃王宝安王志亮
关键词:水泡性口炎病毒核蛋白基因
小反刍兽疫病毒分离株China/Tib/07辅助质粒及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辅助质粒和微型基因组并验证其功能,为建立PPR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构建表达PPRV分离株China/Tib/07的N、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CI-N、pCI-P和pCI-L。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3个辅助质粒转染细胞后的蛋白表达情况,并从mRNA水平上验证蛋白表达的正确性;扩增PPR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和eGFP报告基因,三者通过overlap-PCR连接并克隆至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微型基因组。将构建的微型基因组分别与辅助病毒和3个辅助质粒进行共转染。经鉴定各辅助质粒完全正确,构建的微型基因组不论与辅助病毒还是与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报告基因均表达。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PRV分离株的表达N、P和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以及微型基因组,并用微型基因组验证了3个辅助质粒可以作为PPRV反向遗传操作的辅助质粒,为该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刘文华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刘华雷赵永刚刘秀梵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EGFPN蛋白L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