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金海
-

-

- 所属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马丁·布伯认为人在世存在的本质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对话关系的本质体现,艺术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对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程金海
- 关键词:马丁·布伯审美
- “心性论”与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内核被引量:2
- 2002年
- 中国现代美学经由“心性论”而与传统美学血缘相关 ,同时也由“心性论”与西方美学相关联。无论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功利主义者还是超功利主义者 ,在“心性论”这一点上是会通的 ,“心性论”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内核。
- 程金海
- 关键词:审美功利主义
- 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被引量:7
- 2003年
-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
- 程金海
- 关键词: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
- 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
- 该文把巴赫金、伽达默尔、梅洛—庞蒂、杜夫海纳以及哈贝马斯等人的美学概括为'对话美学',因为他们都坚持从主体间精神交往角度来研究审美问题.从这一点出发,该文着重研究了他们的美学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理论、审美语言理论、审美经...
- 程金海
- 关键词:美学辩证法主体间性
- 陌生化与数字艺术的审美价值被引量:4
- 2006年
- 陌生化理论对于突出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还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对于数字艺术,由于其交互性、虚拟性和可复制性等特征,欣赏者容易陷入一种艺术与现实混沌不分的数字沉迷状态,奇观化、戏拟和拼贴等陌生化艺术程序成为数字艺术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艺术形式。
- 程金海
- 关键词:陌生化数字艺术手法
- 胡塞尔与当代西方美学
- 2005年
- 胡塞尔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形式价值论与审美价值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生活世界理论与艺术的审美功能。考察胡塞尔对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的影响,可以见出胡塞尔对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贡献。
- 程金海
- 关键词:胡塞尔意向性主体间性西方美学
- 数字艺术:主体自由的契机与陷阱
- 2007年
-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是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 程金海
- 关键词:数字艺术
- 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宗教意味被引量:1
- 2002年
- 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问题。作者与主人公既是创造者和被创造者的关系,又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其哲学根基在于巴赫金从宗教中上帝与人关系中受到的影响。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模式与上帝与人的对话模式之间具有血缘般的联系。
- 程金海
- 关键词:复调理论主人公宗教巴赫金文学创作
- 数字艺术与审美经验方式的转变被引量:9
- 2007年
- 数字艺术以选择代替传统艺术的创造,以沉浸取代传统艺术的审美静观。数字艺术是后现代性经验的最好表达。
- 程金海
- 关键词:数字艺术审美经验沉浸
- 中国语境中的文化批评之反思被引量:4
- 2004年
- 来自西方的文化批评话语在中国语境中必然要受到中国固有“视域”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体现了文化批评的“中国特色”。这种“中国特色”突出的体现于批评的目的、主体、对象和方法等方面。只有明确了这样几个问题,中国文化批评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文化批评才能真正是“中国的”。
- 程金海
- 关键词:文化批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