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开斌
作品数: 27被引量:53H指数:5
  • 所属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系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齐树洁
作品数:212被引量:1,616H指数:2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司法改革 调解制度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民事司法改革
龚晓龙
作品数:1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法律系
研究主题:承诺 要约人 要约 报酬 合同标的
赵羽雁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培正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 价值体系 逻辑体系 程序正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李琴声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公司法》 股东有限责任制度 股东有限责任 诉讼 双刃剑
李振跃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法律系
研究主题:一般侵权行为 法律保护 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
台湾地区诉讼标的理论的第三次勃兴被引量:1
2010年
20世纪末,台湾地区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迎来了第三次勃兴。诉讼标的相对论的提出很大程度地缓和了新旧诉讼标的理论的对立,有力地保护了当事人的程序利益。文章对台湾地区诉讼标的理论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并侧重探讨了大陆法学学者如何从台湾地区诉讼的理论研究成果上获得有益的启示。
梁开斌
在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证明力之比较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在民事诉讼中,如何对结论冲突的司法鉴定进行证明力的比较,经常是法官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在赋予一个鉴定结论以优势证据的地位之前,法官既要进行鉴定结论外在证明力的比较,又要注重鉴定结论内在证明力的比较,更要强调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综合比较。当外在证明力和内在证明力的指向发生矛盾时,内在证明力的指向应当起到决定性作用。
齐树洁梁开斌
关键词:民事诉讼司法鉴定证明力
合同法第122条的程序视角批判被引量:1
2009年
合同法第122条是关于民事责任竞合的重要条款,但该规定的实际运作并不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至今为止,中国民法学者对该条的研究,没有能够实现纷争一次性解决的目的;民诉法学者的研究,则在利益保护的周全性方面存有缺陷。鉴于从实体法路径进行突破的巨大困难,可以考虑从程序视角对第122条作简单的修正,允许当事人合并提起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诉讼请求。
梁开斌
公证机构诉讼风险防范的实证研究
2007年
一、引言在我国,近20余年来公证机构所面对的诉讼压力,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公证机构不能因"错误公证"而成为被告。其间,公证机构过了好一阵无忧无虑的生活,其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在1988年9月2日给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失误公证机关能否作为被告"的否定性电话答复。在第二阶段,公证机构不能因"错误公证"而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
梁开斌
关键词:公证机构公证程序遗嘱公证公证法公证活动债权文书
股东有限责任例外的诉讼操作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公平、正义之目标,始终是法律设计者之根本任务,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亦不出其左右。然而,该制度的实际运作结果,已经不能完全符合设计者之本意。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股东有限责任制度自《公司法》颁发实施的那一天起,始终是以一柄双刃剑表演着其价值和缺陷。
梁开斌李琴声
关键词: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公司法》诉讼双刃剑设计者
民事再审构造的程序视角分析
2011年
中国民事再审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模式?这既是一个理论热点,又是一个实务问题。在鼎沸的学术之争中,关于再审模式的每个细节几乎都遭受到"质疑"和"拷问"。然而,在各种智识的对抗中,在对细节问题不遗余力的探究中,能够将自身论点贯穿始终提出一个具有自洽性的再审"模式"者,可谓寥寥无几。无论如何,再审是一个司法程序,其存在与展开不应当脱离程序二字本身所内蕴的法治意义。有鉴于此,从程序视角对再审构造进行解剖,当有其可自足的论说空间。一、启动与终结民事再审的程序缘由关于再审,第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再审为什么应当启动?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问题是,再审为什么应当终结?启动和终结,是同一个再审程序在时空上发展的两端,二者存在之理由既有一定的差别,又必然存在共通之处。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再审为什么应当终结?"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是对"
梁开斌
关键词:民事再审再审事由审判程序法治意义民事检察监督管辖错误
合同诉讼思维模式的构建
2002年
请求与抗辩是每一合同之诉的关键和精髓所在,把握了请求与抗辩相互对抗的变化也就把握了合同 之诉的灵魂。本文分缔约过失、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存在、合同履行和后合同义务六个阶段进行了请求与抗辩的互动分析,以期构建合同之诉的根本思路。
梁开斌赵许明
关键词:合同请求抗辩
商事合同纠纷审判对象范围的界定
2009年
在商事合同纠纷的审判对象确定上,应当充分考虑商业活动的特殊性,合理化案件事实,法律关系和诉之声明这三大要素的作用。在此三大要素中,案件事实的覆盖面最为广泛,能够最大化审判对象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实现息讼止争的目的。
梁开斌
关键词:商事合同法律关系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争鸣的终结被引量:7
2009年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事司法开始直接将案件事实列为审判对象。在诉讼标的三要素中,案件事实的覆盖范围要比法律关系和诉之声明显得更为宽广。新旧诉讼标的理论虽各具特色,但依据这两种理论所划定的审判对象范围均存在着过窄的弊端。并且,新旧诉讼标的理论之间的争鸣一直难以得出结论,这不利于民事审判实践的统一。以案件事实为审判对象,既符合中国法官的办案习惯,又有利于审判对象范围的最大化,可以终结新旧诉讼标的理论的争鸣。
梁开斌
关键词:诉讼标的法律关系
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与检察机关的价值定位--以检察机关优化履行刑事审判法律监督职责为基点
基于司法公正的原则,通过对2003-2008年刑事案件的统计分析,本文讨论了人民检察院在行使刑事抗诉权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对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进行法律监督方案进行优化。
邓世章林占发梁开斌
关键词:检察机关审判制度法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