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正贵
-

-

- 所属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 梁法清

- 作品数:20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逆序法 乳房重建 乳腺癌 腋窝入路 胸肌
- 吕青

- 作品数:122被引量:7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 乳腺肿瘤 乳房重建 预后
- 李波

- 作品数:1,052被引量:3,880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肝移植 洞庭湖区 东方田鼠 活体肝移植 肝癌
- 冯曦

- 作品数:19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肝切除术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 受体 肝移植术 肝功能不全
- 尹杰

- 作品数:11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吲哚氰绿排泄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肝移植患者 肝移植 焦虑
- 逆序腔镜和传统开放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术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逆序腔镜和传统开放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在外科学安全性、美容学效果及肿瘤学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01—2022-04-30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行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7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按手术方式分为逆序腔镜组(39例)和传统开放组(3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外科学并发症及术后病人对切口不满意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序腔镜组(314.7±91.8)min vs.传统开放组(278.5±95.8)min,P=0.097]。与传统开放组相比,逆序腔镜组随访时间更短[76(37,90)个月vs.38(27,51)个月],任何外科学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63.9%vs.10.3%),Scar-Q评分结果更高[(34.0±8.4)分vs.(81.2±10.9)分],Hurris量表、Ueda量表结果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逆序腔镜手术是术后发生外科学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7,95%CI 0.01~0.42,P=0.003),是术后病人对切口不满意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6,95%CI 0.01~0.28,P=0.001)。逆序腔镜组有1例病人术后6个月出现胸壁、腋窝及锁骨上局部复发,传统开放组有1例病人术后14个月出现骨转移,两组24个月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7%vs.97.5%,P=0.648)。结论逆序腔镜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术与传统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美容学效果显著改善,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晴谢妍妍梁法清邬昊朱中建杜正贵
-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
- 日间乳腺癌保乳术的安全性、经济效益及社会心理满意度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日间手术的安全性、经济效益及心理学效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单一医疗组进行乳腺癌日间保乳术(日间组)及住院部保乳术(病房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前瞻性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单一医疗组进行乳腺癌日间保乳术(日间组)及住院部保乳术(病房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医疗交通费用、术前及术后BREAST-Q评分等,分析日间手术的安全性、经济效益及社会心理满意度。结果回顾性研究共纳入4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前瞻性研究共纳入3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无论在前瞻性还是回顾性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均<50岁。基线资料方面,仅在前瞻性研究中,两组患者高血压(P=0.022)、新辅助化疗(P=0.037)及术后雌激素受体(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方面,无论是前瞻性研究还是回顾性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外科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瞻性研究中,日间组患者较病房组医疗费用更少(P=0.002)。在术后社交、性生活、乳房满意度及胸壁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的管理规范下,在日间手术中心进行乳腺癌保乳术是安全可靠的,更能节约医疗费用且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
- 周娇肖小潇杨加彬冯玉杨焕佐邱梦雪张晴刘洋黄明君梁鹏杜正贵
- 关键词:日间手术保乳术心理效应
-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中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方法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复习,就乳腺癌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对于乳腺癌肿瘤位置的分类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肿瘤所在象限和肿瘤至皮肤距离。在象限分类方法中,肿瘤位于内上象限者(UIQ)的淋巴结转移率最低,而发生在内下象限(LIQ)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最低;在测量肿瘤至皮肤距离的方式中,肿瘤距离皮肤越近,越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合淋巴管及淋巴管网在分布、组织学及解剖学上的差异,笔者所在团队提出了按照肿瘤位于乳房不同解剖层次进行分类的方法,分为:局限腺体内、向前突破腺体、向后突破腺体者及前后均突破腺体者4类。结论不论按照何种方式进行位置分类,乳腺癌的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按照肿瘤在乳房不同解剖层次分布的新分类方式符合淋巴系统转移的规律,具有合理性及科学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建议使用此方法对肿瘤位置进行分类,并且应当考虑到患者肿瘤位置的差异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为乳腺癌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张元欣李宏江杜正贵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
- DIEP移植用于巨大外生性菜花样乳腺癌伴出血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ic perforator, DIEP)移植是Allen于1992年提出的自体乳房重建的新术式,将患者下腹部的脂肪皮瓣与供应皮瓣的动静脉血管移植修复缺损乳房,从而塑造一个美观且圆润的新乳房[1-3],因其有长久、美观、自然、并发症少等特点而成为乳房重建的金标准[4-6]。穿支皮瓣血供的分布特点能提供多支血管吻合,亦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术区皮瓣移植提供了可能。
- 刘云峰严艳玲杜正贵
- 活体肝移植术后受体肝脏储备功能和体积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常规肝功能指标、肝脏储备功能和肝脏体积增长动态变化及其与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受体术前基本资料,对围手术期常规肝功能指标、吲哚氰绿(ICG)血浆清除率(K)、CT肝体积以及术后近期(3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供肝重和受体体重比(GRBW)为0.63%~1.43%。受体术中移植肝脏体积为(638±103)ml,术后7、30及90d移植肝脏体积分别增长至(1096±152)ml、(1163±138)ml及(1158±140)ml,均大于术中的体积(P<0.001),但术后各时间点肝脏体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体术后3、7、30和90d的KICG值逐渐升高〔(0.177±0.056)/min、(0.183±0.061)/min、(0.200±0.049)/min及(0.209±0.050)/min〕,均高于术前值〔(0.123±0.0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2,P<0.001,P<0.001)。以供体术前KICG值(0.228±0.036)/min为基线,受体术后3d和7d的KICG值低于基线值(P=0.004,P=0.015),而术后30d和90d的KICG值已接近基线值(P=0.355,P=0.915)。根据术后14d总胆红素值将受体分为肝功能良好组(n=23)和肝功能不全组(n=7),与肝功能良好组相比,肝功能不全组术后3d的KICG值明显降低(P=0.001)。结论术后7d是活体肝移植受体肝脏体积增长的活跃期;受体肝脏储备功能的恢复要早于体积的恢复。ICG排泄试验可作为活体肝移植术后受体移植肝功能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 尹杰李波杜正贵冯曦魏永刚李甫强严律南文天夫唐荔
- 关键词:肝脏储备功能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活体肝移植
- 基于华西三号孔的腋窝入路腔镜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及恶性肿瘤保乳术技巧与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腔镜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及恶性肿瘤保乳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8例腔镜乳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7例良性肿瘤(乳房良性肿瘤组)和11例早期乳腺癌(乳房恶性肿瘤组),评估其手术可行性、肿瘤安全性及术后美容效果,并采用Breast-Q及Scar-Q量表分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18例女性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例为日间手术。乳房良性和恶性肿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9.6±11.6)岁、(46.7±14.3)岁,病理检测平均肿瘤大小分别为(3.3±2.1)cm、(2.0±0.8)cm,手术时间分别为(138.9±57.0)min、(177.3±46.3)min。乳房恶性肿瘤组1例切缘阳性行术中扩大切除。患者术后均获随访,乳房良性和恶性肿瘤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6.8±4.0)个月和(8.7±4.9)个月,均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性生活满意度、胸部功能满意度及乳房外形满意度在术后1个月稍有下降,于术后1年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疤痕外观满意度评分术后1年上升至(64.6±5.9)分。结论腋窝入路腔镜乳腺肿瘤切除术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可有效改善术后美容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邱梦雪杨焕佐周娇冯玉覃湘泉李娟李娟徐莉徐莉
- 关键词:乳房良性肿瘤保乳手术
- 标准残肝体积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被引量:4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脏切除术后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大小与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03/2008-02收治的75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前采用CT测定患者的全肝体积,术中被切除的肝脏组织的体积由排水法测定,全肝体积与术中切除肝脏组织体积之差除以患者的体表面积即为标准残肝体积.根据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状况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标准残肝体积均数的差异;并根据标准残肝体积再分组,比较组间术后发生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组60例,中度代偿不全组12例,重度代偿不全组3例(因重度代偿不全组例数过少,纳入中度代偿不全组进行统计分析).术后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组标准残肝体积均值为545±93mL/m2,而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组仅为398±82mL/m2,两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发生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患者标准残肝体积较小.按标准残肝体积416mL/m2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SRLV≤416mL/m2,而B组SRLV>416mL/m2,两组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分别为68.8%和6.8%,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SRLV≤416mL/m2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较高.结论:标准残肝体积是评估肝切除术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且简便的方法,对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避免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 陈熙杜正贵李波魏永刚严律南文天夫
-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功不全
- 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了解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1月乳腺科患者或者体检人员,分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乳腺癌病例组共138例,即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共293例,即同时期门诊彩超提示为乳腺实性包块,经穿刺诊断为纤维腺瘤或者腺病的患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对照组共259名,即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未发现乳腺相关疾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研究对象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的多态性,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分析3组基因型的遗传平衡性,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3组间rs717600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以及携带不同基因型乳腺癌病例组对象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分别为(44.69±8.09)、(42.33±11.44)和(41.92±9.61)岁。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对象等位基因C和T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3、0.34、0.04,P值分别为0.363、0.561、0.852),即3组对象均符合遗传平衡,具有衡定性及群体代表性。138例乳腺癌病例中,CYP19A1基因rs7176005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31),其中,携带TT和CT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以≤2 cm为主,比例分别为12/16和58%(40例),而携带TT基因型者以〉2且≤5 cm为主,比例为51%(27例);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临床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P=0.025),携带CC和CT基因型者以Ⅱ期为主,比例分别为45.3%(24例)和52.2%(36例),携带TT基因型者以Ⅰ期为
- 杜正贵王刘艳周毅万航宇梁法清吕青
-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乳腺肿瘤
-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前MELD-AS评分与供肝体积大小对受体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发病严重程度与供肝体积大小对成人间活体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中心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70例。按供肝体积大小与受体术前修正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AS)分组,分析受体1年生存率与并发症率。结果受体1年生存率与并发症率分别为87.1%及34.3%。MELD-AS评分为1~13分的病人的生存率在大、小体积供肝组分别是100.0%及83.3%,其并发症率分别是14.3%和16.7%;MELD-AS评分为14~24分的病人的生存率在大、小体积供肝组分别是94.4%和75.0%,其并发症率分别是38.9%和50.0%;MELD-AS评分为25分及以上的病人的生存率在大、小体积供肝组分别是77.8%和25.0%,其并发症率分别是52.9%和50.0%。在MELD-AS评分为25分及以上组内,大、小体积供肝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生存率同时受术前MELD-AS评分和供肝体积大小的影响。大体积供肝将提高术前MELD-AS评分为25分及以上的患者的生存率。
- 冯曦魏永刚李甫强袁丁江华杜正贵尹杰李波
- 关键词:成人间活体肝移植预后
- 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在一期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介绍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的1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2~52岁,平均43岁。术前临床分期:0期3例,Ⅰ期3例,Ⅱ期9例。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0.7~3.2 cm,平均2.2 cm;肿瘤距离乳头2~6 cm,平均3.6 cm。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用BREAST-Q评分量表从乳房满意度、性满意度、胸部功能及心理社会健康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出现乳房皮肤轻度缺血1例、皮下积液1例,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皮下气肿、乳房内血肿形成、感染、乳头乳晕表皮层坏死、皮瓣坏死、假体和/或补片取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0~9.5个月,平均7.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乳房及性满意度、胸部功能、心理社会健康评分降低(P<0.05),但术后3个月乳房满意度、胸部功能评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满意度、心理社会健康评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重建乳房外观较好,可获得满意疗效。
- 刘馨然谢妍妍梁法清张颂博文楠周宇婷黄艺璇周娇冯玉邱梦雪杨焕佐吕青杜正贵
- 关键词:乳房重建逆序法假体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