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向中
-

-

- 所属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从宗教史看和谐社会的构建被引量:2
- 2006年
- 宗教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表现在:对统治秩序的来源以及被统治者遭受的苦难进行神圣性的解释,教化和强化人们服从现实政治秩序;宗教还调整维护大量的非阶级性的道德关系。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掺杂了宗教因素的社会冲突,如中国历史上披着宗教外衣的民变和农民起义,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和教派冲突。在现代社会,贯彻宪法规定的宗教自由原则,完全可以用民主和法治的手段来预防和解决这类社会冲突。过去宗教突出倡导的容忍精神,可以转化为现代人际之间和文明之间的宽容精神;过去宗教强调的对权力和意志的服从,可以转变为现代的对法律和契约的服从———服从精神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和谐稳定都至关重要。扬长避短,把握分寸,宗教就完全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得力助手。
- 孙向中
- 关键词:宗教史和谐社会政治道德
- 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的角色判定被引量:1
- 2008年
- 以往围绕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是否扮演领袖角色的争论存在两个盲点:一是狭隘地把维新变法运动当作一场政治运动,未予注意这场运动在思想启蒙和社会革新层面上的意义以及康有为在这些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二是局限于从康有为的具体职务和政绩来分析他的影响和角色,未能看到这场运动所处的新的时代背景,康有为已经学会了运用作为"第四种权力"的报刊媒体、建立政党性质的学会以及援引国际外交力量等现代政治斗争工具为自己的政治实践服务。这些新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影响了现实的政治走向,是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能够扮演领袖角色的重要助手。
- 孙向中
- 关键词:维新变法
- 葛洪生地葬地新探被引量:2
- 2008年
- 葛洪是丹阳句容人,晚年隐居并卒于罗浮山,但葛洪的出生地并非句容,埋葬地也并非罗浮山。葛洪幼年一直和宦游在外的父亲葛悌在一起,所以葛洪很可能出生在葛悌的任职地洛阳或肥乡,而洛阳的可能性最大。至今葛洪的埋葬地共有三种说法。葛洪虽然卒于罗浮山,但罗浮山只留有葛洪的衣冠冢,他没有真正埋在那里。关于杭州西湖葛岭的抱朴子墓旧闻,源自元代诗人吴莱一首诗中的文学虚构。魏晋时期盛行归葬习俗,葛洪卒后归葬到了家乡句容,因此关于葛洪墓在句容的史料记载最为可信。确定葛洪的出生地以及真正埋葬地,对于研究葛洪的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坐标意义。
- 孙向中
- 读葛兆光著《屈服史及其他》
- 2008年
- 孙向中
- 关键词: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民间宗教学术问题宗教史道教
-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被引量:7
- 2002年
- 一些主要研究者把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利用孔子、创立孔教的努力仅仅视作是他为推动变法所施用的一个方便法门 ,或者说是实现变法目的的权宜手段 ,是新内容而旧形式。其实 ,创教本身也是康有为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除了希冀用孔子这个招牌掩护变法主张、减少变法的阻力外 ,出于对西方的误读——把宗教发达当成列强致胜的一个根基 ,他还希望通过宗教的振兴来富强国家。另外 ,他还乞灵通过和西方列强制定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教律来解决当时的教案问题。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创立孔教的努力 ,目标没有实现。适得其反 ,变法中许多分歧不是来自维新变法本身 ,反而是围绕孔教问题引起许多无谓的斗争 ,徒然增加了变法的阻力和难度。
- 孙向中
- 关键词:维新变法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