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篇“ TP-E间期“的相关文章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
2024年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BPV)对原发性高血压(PH)病人室性心律失常(VA)易感性的预测效能,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100例PH病人,统计VA发生情况。比较发生与未发生VA病人临床资料、心电图Pd、Tp-e间期、BPV,分析PH病人并发VA的影响因素,分析心电图Pd、Tp-e间期、BPV预测VA的价值,绘制决策曲线(DCA)、临床影响曲线(CIC)分析各参数预测VA的临床效用和实际符合率。结果:发生VA病人年龄、PH病程、高血压分级、Pd、Tp-e间期高于未发生VA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VA病人(P<0.05);发生VA病人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高于未发生VA病人(P<0.05);年龄、PH病程、高血压分级、LVEF、Pd、Tp-e间期、dSBP-SD、24 hSBP-SD均为PH并发VA的影响因素(P<0.05);Pd、Tp-e间期、dSBP-SD、24 hSBP-SD联合预测PH并发V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参数单独预测(P<0.05);Pd、Tp-e间期、BPV联合预测PH并发VA临床效用良好,与实际情况符合率较高。结论:PH病人并发VA受年龄、PH病程、高血压分级、LVEF、Pd、Tp-e间期、dSBP-SD、24 hSBP-SD等多种因素影响,Pd、Tp-e间期、BPV联合预测对PH病人并发VA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及临床效用。
马跃新王巍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血压变异性P波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和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状况,并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波峰-末(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其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与血压变异性检查,记录P波离散度、Tp-e间期值,观察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并将其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39例,占30.95%;室性心律失常组右心房横径(RAD)[(47.39±6.25)mm]长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0.37±6.74)mm],P波离散度[(42.82±8.14)ms]、Tp-e间期[(112.96±11.34)ms]、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DPB-SD)[(13.79±5.22)mmHg]、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SBP-SD)值[(18.75±5.76)ms]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6.16±7.28)ms、(99.23±12.61)ms、(9.78±4.36)mmHg、(14.03±5.17)mmHg](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血压变异性(24 h DPB-SD、24 h SBP-SD)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r=0.276、0.463、0.207、0.293,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波离散度、高Tp-e间期、高24 h DPB-SD、高24 h SBP-S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112、1.095、1.199、1.177,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Tp-e间期、24 h DPB-SD、24 h SBP-SD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AUC分别为0.733(95%CI 0.635~0.830)、0.800(95%CI 0.723~0.877)、0.719(95%CI 0.621~0.817)、0.712(95%CI 0.614~0.810)、0.912(95%CI 0.863~0.961)。结论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具
郑莉凡张振玉王秀芹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血压变异性
静脉麻醉药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Tp-e 间期和Tp-e/QT的观察
2023年
以血流动力学及Tp-e 间期和Tp-e/QT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探讨老年全身麻醉(GA)诱导时静脉麻醉药对机体与电生理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为2019.05至2021.05我院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年龄高于60岁的70名GA病人,经由随机数字表法,将35人归入丙泊酚组(B组),另35人归入依托咪酯组(E组)。在麻醉诱导前,准确放置12 导联 ECG电极,得到此阶段的12导联同步 ECG。计算T0时(麻醉诱导前)两组病人12导联Q-T与Tp-e间期;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B组、E组所用镇静剂分别为丙泊酚(2mg/kg)、依托咪酯(0.2mg/kg),此外,2组共同诱导所用的镇静剂、肌松剂与镇痛剂皆分别为剂量相等的咪达唑仑、罗库溴铵。待药物输注结束,各自于丙泊酚(1.5mins)与依托咪酯(80s)峰效应时间(T1)将电生理与生命体征参数展开记录、计算。结果 (1)T0时B组MAP、HR分别为98.71±0.52、77.42±0.44;依托咪酯组MAP、HR分别为98.11±0.46、77.14±0.46;T1时B组HR、MAP各是77.42±0.44、98.71±0.52。相比T0时,T1时B组合E组这2项指标皆下调,T1时相比B组,E组这2项指标皆上调。表现出显著区别( P<0. 05)。(2)相比T0时,T1时B组和E组Tp-e/QT未见明显改变;T1时B组和E组Tp-e/QT对比未见明显变化,没有表现出显著区别( P > 0. 05)。结论 就对老年手术病人GA诱导期MAP与HR的影响程度而言,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偏低,两种静脉药在电生理指标Tp-e 间期和Tp-e/QT无明显差异,对心脏电生理影响较小。
刘兴建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麻诱导间期
吸烟对青少年Tp-e间期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吸烟对青少年心电图参数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Tp-e/QT和Tp-e/QTc比值的影响,探讨吸烟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5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烟龄≥1年,每日吸烟支数≥3支受试者归为吸烟组(152例),其他归为对照组(15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获得Tp-e间期、Tp-e/QT和Tp-e/QTc比值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分析每日吸烟量、烟龄、开始吸烟年龄与Tp-e间期、Tp-e/QT和Tp-e/QTc比值相关性。结果吸烟组Tp-e间期、Tp-e/QT比值、Tp-e/QT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96.1±10.8)ms vs(74.7±9.6)ms,0.25±0.03 vs 0.20±0.03,0.23±0.03 vs 0.18±0.03,P均<0.05]。烟龄6年组Tp-e间期、Tp-e/QT比值、Tp-e/QTc比值高于1~3年组、4~5年组(P均<0.05),每日吸烟量>10支组QT间期、Tp-e间期、Tp-e/QT比值、Tp-e/QTc比值高于3~5支组、5~10支组(P均<0.05),开始吸烟年龄12~13岁组Tp-e间期、Tp-e/QT比值、Tp-e/QTc比值高于13~14岁组、15岁组(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Tp-e/QT比值、Tp-e/QTc比值与开始吸烟年龄呈负相关(rs=-0.251、-0.213,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开始吸烟年龄与Tp-e/QT比值、Tp-e/QTc比值关系均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青少年心电图Tp-e间期、Tp-e/QT、Tp-e/QTc比值增高,开始吸烟年龄越早对心室复极影响越大。
魏姣花彭慧如傅广林颖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吸烟青少年TP-E间期室性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PCI治疗对CTO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CTO)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的影响,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CTO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CTO患者共150例。CCC采用Rentrop评分进行分级,将入选患者分为CCC不良组(Rentrop 0级、1级组),CCC良好组(Rentrop 2级、3级组)。测量各组患者心电图中Tp-e间期、Tp-e/QT比值。另从以上研究对象中按是否成功行PCI治疗分为PCI治疗成功组及PCI治疗失败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心电图中Tp-e间期、Tp-e/QT比值的情况。结果CCC良好组患者Tp-e间期、Tp-e/QT比值低于CCC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成功组与PCI治疗失败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Tp-e间期、Tp-e/QT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成功组患者术后Tp-e间期、Tp-e/QT比值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成功组患者术后Tp-e间期、Tp-e/QT比值低于PCI治疗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O患者中,良好的侧支循环形成有利于降低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Tp-e间期、Tp-e/QT比值,更好地恢复CTO患者心肌细胞电生理稳定性;成功的PCI治疗可以减少CTO患者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Tp-e间期、Tp-e/QT比值,从而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罗进王延博刘鹏贺琳
关键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P-E间期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左心室肥厚患者危险因素及Tp--e间期的影响研究
背景和目的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患病率高达70%。研究表明,T2DM合并LV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高血糖、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功能障碍、慢性炎症、胰岛...
曹会芳
关键词:2型糖尿病左心室肥厚TP-E间期
Tp-e间期、P波离散度对室性心律失常病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Tp-e间期、P波离散度(Pd)对室性心律失常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心绞痛患者11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Tp-e间期、Pd值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心绞痛复发情况,并判定预测价值。结果:在110例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8例(失常组),发生率为43.6%,其中偶发室早21例、频发室早19例、室早4例、心室颤动3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失常组的Tp-e间期、Pd值都显著高于非失常组(P<0.05)。随访至今,失常组的心绞痛复发率为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P<0.05)。在失常组中,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p-e间期、Pd都为影响患者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p-e间期、Pd预测心绞痛复发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在85.0%以上。结论: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伴随有Tp-e间期、Pd增加,也会增加患者的复发率,Tp-e间期、P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潘昌张航钱伟春吴向起王建平
关键词: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TP-E间期P波离散度
Tp-e间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Tp-e间期和Tp-e/QT比值是新近提出的可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myocardi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心电指标,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最常见心脏结构异常,寻找冠心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SCD的有效预测指标成为近些年临床上的研究重点.
罗进贺琳欧阳泽伟
关键词:TP-E间期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肾脏病心电图Tp-e间期Tp-e/QT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心电图Tp-e间期、Tp-e/QT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019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将1~4期患者分为一组,共有50例;5期患者分为一组,共有50例。同时选取体检中心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共50例。比较3组患者心电图Tp-e间期、Tp-e/QT比值的差异。结果CKD1~4期组Tp-e间期、Tp-e/QT比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5期组Tp-e间期、Tp-e/QT比值较CKD1~4期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KD患者分期不同心电图Tp-e间期、Tp-e/QT比值不同,可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
许保红张俊伟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心脏损伤
Tp-e间期和Tp-e/QT比值对急性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急诊脑外伤患者289例,最终入选219例及与相匹配的对照组220例,入院1 h及住院72h行心电图,测算P波离散度(Pd)、校正后QT(QTc)、校正后QT离散度(QTcd)、校正后Tp-e间期(Tp-ec)、校正后Tp-e间期离散度(Tp-ecd)及Tp-e/QT比值,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r检验比较脑外伤组第1天和对照组、第1天和第3天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外伤组心电图指标与病情轻重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患者第3天QTc、Tp-ec和Tp-e/QT较对照组及第1天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格拉斯哥(GCS)评分中重度脑损伤患者Tp-ec、Tp-e/QT较评分为轻度者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48±16.58)vs(130.14±11.86),P=0.006;(0.29±0.04)vs(0.23±0.03),P=0.030]。住院期间出现MACE组患者Tp-ec,Tp-e/QT较无MACE组增大[(149.76±12.52)vs(128.84±12.47),P<0.001;(0.30±0.04)vs(0.21±0.03),P<0.001]。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Tp-e和Tp-e/QT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一定条件下可作为短期预后的评价和预测指标。
赵香梅秦历杰李法良杨先芝李琳杨蕾陈龙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心电图TP-E间期预后

相关作者

高传玉
作品数:456被引量:1,957H指数:1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
王宪沛
作品数:98被引量:554H指数:1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死 TP-E间期 血脂谱
许保红
作品数:8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TP-E间期 心电图 心肌梗死 超声辅助 心腔内
李牧蔚
作品数:135被引量:961H指数:1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冠心病患者
晏娟娟
作品数:18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脂谱 细胞移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心电描记术 TP-E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