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81篇“ TOLL样受体3“的相关文章
- 帕金森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3表达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帕金森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表达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治疗的112例帕金森患者为帕金森组,纳入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老年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TLR3的表达水平。对帕金森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修订的Hoehn-Yahr(H-Y)分级评估帕金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帕金森组外周血TLR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1,P<0.001)。112例帕金森患者中,发生周围神经病变50例,未发生周围神经病变62例。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比较,周围神经病变组外周血TLR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2,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H-Y分级、左旋多巴日剂量、同型半胱氨酸和外周血TLR3水平及较低的维生素B 12水平是帕金森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帕金森患者外周血TLR3表达水平与感觉神经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NCV)、运动神经NCV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8和-0.442,P均<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外周血TLR3表达水平评估帕金森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0.817~0.942),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71.0%。结论外周血TLR3表达水平在帕金森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中显著升高,与神经NCV显著负相关,对帕金森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张冬梅刁艳博王增宝李玮
- 关键词:帕金森周围神经病变TOLL样受体3神经传导速度
- Toll样受体3在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
- 2023年
- Toll样受体3是经典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识别来自病毒、细菌和受损细胞的双链核糖核酸,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近期的研究证实,Toll样受体3在银屑病、玫瑰痤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硬化症等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相关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万昊悦陈文琦
- 关键词:TOLL样受体3
- 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白内障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3(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06/2021-06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63例作为研究组,晶状体脱位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TLR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多态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LR3 mRNA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前囊膜组织中TLR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基因型(AA、AT、TT)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且两组患者间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基因型(AA、AT、TT)频率和等位基因(A、T)频率均有差异(P<0.05)。研究组中TT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LR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AA和AT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TLR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TLR3基因启动子区rs128912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白内障易感性有关,携带TT基因型者更易发生白内障。
- 郭晶晶马玲玲江黎周妍妍陈伟芳贺玲
- 关键词:TOLL样受体3单核苷酸多态性启动子白内障易感性
- 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鼻内针刺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dysfunction,PVOD)的临床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表达水平和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PVOD患者,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对照组、鼻内针刺组各58例,分别予鼻用激素、鼻内窥镜下鼻内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于治疗前后,进行Sniffin’Sticks主观嗅觉心理测试、嗅觉功能客观测试,检测外周血TLR3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鼻内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1.38%(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iffin’Sticks测试结果均明显好转(P<0.05);且鼻内针刺组治疗后Sniffin’Sticks测试结果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鼻内针刺组治疗后的P2波潜伏期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2波振幅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鼻内针刺组治疗后的外周血TLR3 mRNA及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针刺治疗PVOD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3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免疫反应水平有关。
- 丁晓明郑丽红柏杉
- 关键词:临床疗效TOLL样受体3炎症免疫反应
- 消疣汤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临床疗效及对皮损组织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9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消疣汤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对皮损组织Toll样受体3(TLR3)、TLR9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消疣汤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瘙痒、疼痛、皮损评分、皮损组织TLR3 mRNA、TLR9 mRNA、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50/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40/6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8周后瘙痒、疼痛、皮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4、8周后皮损组织TLR3 mRNA、TLR9 mRNA表达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4、8周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疣汤联合CO_(2)点阵激光有利于缓解面部扁平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机制可能与下调皮损组织TLR3、TLR9 mRNA有关。
- 王鸿唐龙王艺淳李燕
- 关键词:扁平疣面部
- Toll样受体3处理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人牙髓细胞共培养对细胞矿化与抗炎修复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3(TLR3)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人牙髓细胞(hDPCs)共培养后,对细胞矿化能力及抗炎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新生儿的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CD90及CD105的表达,以对hUCMSCs进行鉴定;以TLR3激动剂Poly(I:C)(10μg/mL)处理hUCMSCs,建立hUCMSCs与h DPCs的共培养体系,测定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矿化情况;利用脂多糖(LPS,10μg/mL)刺激hDPCs模拟牙髓炎症反应,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骨钙素(OCN)及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分离的hUCMSCs中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CD90和CD105呈阳性表达,表明成功分离出hUCMSCs;与单独培养的hUCMSCs和hDPCs比较,hUCMSCs与hDPCs共培养体系内细胞ALP染色加深,ALP活性升高,有较多的矿化结节形成(P<0.05);与hUCMSCs与hDPCs共培养比较,经Poly(I:C)处理的hUCMSCs与h DPCs共培养中细胞ALP活性进一步升高,矿化结节形成更多(P<0.05)。相较于未经LPS刺激的细胞,经LPS刺激后的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中TNF-α、IL-6及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DSPP、DMP-1、OCN及OP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在LPS刺激下,相较于hUCMSCs与hDPCs共培养下,经Poly(I:C)处理的hUCMSCs与h DPCs共培养中的细胞增殖活性较高,TNF-α、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IL-10 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同时,DSPP、DMP-1、OCN及OPN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均升高(P<0.05)。结论:TLR3激动剂Poly(I:C)处理的hUCMSCs与hDPCs共培养,可增强细胞的矿化能力,抑制LPS刺激下炎症因子水平,并促进炎症状态下牙本质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有利于牙髓炎症下的抗炎�
- 马依热·阿布都赛麦提热孜亚·艾尼陈晓涛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牙髓细胞牙髓TOLL样受体3矿化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Toll样受体3和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30例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其中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43例,HT标本47例,HT合并PTC标本40例,分析TLR3和NF-κB在正常甲状腺组织、HT组、HT合并PTC组中的表达,分析HT合并PTC组中TLR3和NF-κB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TLR3和NF-κB的关系。结果TLR3在正常甲状腺组织、HT组、HT合并PT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80.85%(38/47)、90.00%(36/40);NF-κB在以上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68.09%(32/47)、85.00%(34/40)。TLR3和NF-κB在HT组、HT合并PT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TLR3和NF-κB表达与性别、年龄、HT合并PTC病理学特征、病灶类型、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包膜侵犯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R3和NF-κB呈显著正相关(r=0.589,P<0.05)。结论TLR3和NF-κB在HT合并PTC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 车勇军连蕾侯钰曹海波
- 长牡蛎Toll样受体3对血淋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 血淋巴细胞是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免疫细胞,能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病原,在机体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是快速提升机体免疫防御能力的关键步骤,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免疫识别是机体识别和区...
- 刘金宇
- 关键词:长牡蛎TOLL样受体颗粒细胞血淋巴细胞增殖
- Wnt3a在Toll样受体3介导的肝脏炎症中作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3激动剂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感染的小鼠肝脏组织及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炎性反应情况,探讨Wnt3a在Toll样受体3介导的肝脏炎症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oly(I:C)组、Wnt3a+Poly(I:C)组各6只。Poly(I:C)组小鼠腹腔注射Poly(I:C)10μg/kg,Wnt3a+Poly(I:C)组小鼠腹腔注射Wnt3a 1μg/kg+Poly(I:C)10μg/kg,制备小鼠肝脏炎症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 10μg/kg。建模3 h,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2水平;建模6 h,3组小鼠肝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组织LY-6G+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取5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各10 mL,分离外周血PBMCs,将分离的PBMCs细胞分为PBMCs对照组、PBMCs+Poly(I:C)组、PBMCs+Wnt3a+Poly(I:C)组。PBMCs+Poly(I:C)组细胞加入Poly(I:C)1 mg/L,PBMCs+Wnt3a+Poly(I:C)组细胞加入Wnt3a 10μg/L+Poly(I:C)1 mg/L,PBMCs对照组细胞加等量培养基。处理24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细胞TNF-α、IL-6、IL-12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处理150 min时p-糖原合成酶激酶3 beta、β-catenin、p-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Poly(I:C)组、Wnt3a+Poly(I:C)组小鼠血清TNF-α[(648.83±138.40)、(335.17±68.42)ng/L]、IL-6[(2028.00±243.80)、(1453.17±159.34)ng/L]、IL-12[(1716.33±211.25)、(1229.50±139.97)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33±27.01)、(319.50±103.41)、(124.00±30.69)ng/L](P<0.05),Poly(I:C)组均高于Wnt3a+Poly(I:C)组(P<0.05)。Poly(I:C)组小鼠建模6 h后肝脏组织LY-6G+中性粒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和Wnt3a+Poly(I:C)组。3组细胞处理24 h后,PBMCs+Poly(I:C)组、PBMCs+Wnt3a+Poly(I:C)组细胞TNF-α[(1620.67±70.87)、(1088.00±150.88)ng/L]、IL-6[(2721.11±170.07)、(1166.00±191.16)ng/L]、IL-12[(1271.67±67.30)、
- 殷辉毛重山曾艳丽李威康谊
- 关键词:肝脏炎症WNT3ATOLL样受体3
- Toll样受体3活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2年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3活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UVECs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分别以含0.000、0.001、0.010、0.100、1.000、10.000 mg·L^(-1)聚肌胞苷酸[Poly(I:C)]的培养基培养24 h,备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组HUVECs中TLR3及pro-caspase-3、caspase-3 P17蛋白相对表达量,并计算caspase-3 P17与pro-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caspase-3 P17/pro-caspase-3)。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6组HUVECs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死亡受体(DR)4和DR5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B组、C组、D组、E组、F组细胞中TLR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C组、D组、E组、F组细胞中TLR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D组细胞中TLR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E组、F组细胞中TLR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D组,F组细胞中TLR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E组(P<0.05)。B组、C组细胞中caspase-3 P17/pro-caspase-3显著低于A组,D组、E组、F组细胞中caspase-3 P17/pro-caspase-3显著高于A组、B组、C组,F组细胞中caspase-3 P17/pro-caspase-3显著低于D组、E组(P<0.05)。B组、C组、D组、E组、F组细胞中TRAIL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C组、D组、E组、F组细胞中TRAIL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E组、F组细胞中TRAIL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和D组,F组细胞中TRAIL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E组(P<0.05)。C组、D组、E组、F组细胞中DR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D组、E组、F组细胞中DR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E组、F组细胞中DR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组,F组细胞中DR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组(P<0.05)。B组、C组、D组、E组、F组细胞中DR5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E组、F组细胞中DR5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C组、D组(P<0.05)。结论Poly(I:C)活化TLR3可能引起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外源性凋亡�
- 张宇刘雪涛
- 关键词:TOLL样受体3聚肌胞苷酸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