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篇“ T淋巴细胞亚型“的相关文章
- 介入化疗对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介入化疗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胰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实验组进行介入化疗方案,每组38例,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和淋巴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疗效率高,不良反应未加重,相较对照组,疗效更理想,P<0.05,安全性也有所保障。结论 胰腺癌患者采取介入化疗方案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不会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与常规化疗相差不大,值得推广。
- 李鑫
- 关键词: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亚型介入化疗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 目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而免疫系统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来分析探究免疫细胞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的意义,以及通过对...
- 李桐
-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病理特征乳房良性肿瘤
- IgG_(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IgG_(4)相关性疾病(IgG_(4)-R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淋巴细胞亚型以及潜在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靶点。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IgG_(4)-RD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器官受累情况、实验室指标、淋巴细胞亚型、组织病理学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86例IgG_(4)-RD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6~87(62±11)岁,其中男性51例(59.3%),女性35例(40.7%),34.9%的患者有过敏史,随访时间为4.8(0.4,14.1)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为腹痛、颌下腺肿大、泪腺肿大(各占20.9%)。75.6%的患者受累器官超过1个,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胰腺(52.3%)、颌下腺(51.2%)和泪腺(34.9%)。18.8%(16/85)伴随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30.0%(24/80)IgE升高,61.2%(52/85)补体C3减低,50.0%(42/84)补体C4减低,72.9%(62/85)IgG升高,58.3%(28/48)IgG1升高,89.5%(77/86)IgG_(4)升高。64.7%(55/85)存在自身抗体阳性,最常见的阳性自身抗体是抗核抗体(ANA)(63.5%)。25.7%(9/35)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22.9%(8/3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90.0%(18/20)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升高。50.0%(11/22)IL-2升高,33.3%(10/30)IL-6升高,16.7%(5/30)IL-10升高。79.2%(42/53)存在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67.9%(36/53)存在纤维化,35.8%(19/53)IgG_(4)阳性/IgG阳性浆细胞>40%,且每高倍镜视野IgG_(4)阳性浆细胞>10个,30.2%(16/53)淋巴滤泡增生或异位形成。应用2011年日本研究小组提出的标准对53例具有详尽病理资料的患者进行评价,24.5%(13/53)可确定诊断,3.8%(2/53)很可能诊断,67.9%(36/53)可能诊断,3.8%(2/53)不能诊断。治疗后6个月,EOS%、IgE、IgG、IgG_(4)显著下降,补体C3、C4显著升高(均P<0.05),而且治疗后6个月的IgG_(4)水平与基线时的C4呈负相关,与IgE、IgG_(4)/IgG呈正相关。结论IgG_(4)-RD是一组男性多发,多器官受累,伴随嗜酸性粒细胞、IgE、IgG、IgG1、IgG_(4)升高,补体降
- 郭丽萍王位蓉刘江鹏王邦茂周璐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淋巴细胞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预测晚期肺癌患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变化,探讨其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关系。方法34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ICIs治疗,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单药,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治疗。ICIs治疗前、第3个周期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包括Treg细胞、B细胞、NK细胞、CD45^(+)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3^(+)T细胞绝对值及PD-1^(+)/CD45^(+)T细胞、PD-1^(+)/CD8^(+)T细胞、PD-1^(+)/CD4^(+)T细胞、PD-1^(+)/CD3^(+)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12项指标,并计算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值。34例患者根据治疗2个周期后是否发生irAEs分为不良反应组10例和无不良反应组24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治疗前12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模型1)、治疗前Treg细胞绝对值(模型2)预测晚期肺癌患者发生irAEs的预测模型,采用R 4.2.0软件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1、模型2预测晚期肺癌患者发生irAEs的效能。结果34例患者中10例发生irAEs(29.4%)。治疗前不良反应组Treg细胞绝对值[6.60(5.45,7.63)个/μL]低于无不良反应组[7.85(6.88,9.85)个/μL](U=61.500,P=0.025),其他11项指标与无不良反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组12项指标与无不良反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无不良反应组治疗后Treg细胞绝对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PD-1^(+)/CD45^(+)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PD-1^(+)/CD4^(+)T细胞百分比、PD-1^(+)/CD3^(+)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其他7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治疗前后12项指标差值与无不良反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李鹏秦鹏付晓敏王启鸣
- 关键词:肺癌
- 循环淋巴细胞亚型对放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安罗替尼治疗肝癌预后探讨
- 背景:靶免疫疗法与靶向治疗相结合已被确立为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晚期肝癌患者接受放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加安罗替尼的疗效,以及循环淋巴细胞亚型与肿瘤反应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从2019...
- 袁子富
- 关键词:肝细胞癌调强放疗预后分析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3例女性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和10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采集新鲜血,然后通过Cytomics FC500流式细胞仪(Beckman-Coulte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通过多色流式细胞仪进行聚类。通过受试者操作曲线评估淋巴细胞亚型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诊断性能。结果与乳腺良性疾病(102例)相比,Luminal乳腺癌(83例)CD19^(+)淋巴细胞亚型数显着升高(P=0.03),而CD8^(+)CD28^(+)(P<0.05)和DC2(P<0.05)Luminal乳腺癌淋巴细胞亚型显着降低。CD19^(+)^(+)CD8^(+)CD28^(+)^(+)DC2淋巴细胞亚型组合诊断的AUC最高,为0.761(95%CI 0.690,0.832,P<0.01)。结论CD19^(+)、CD8^(+)CD28^(+)和DC2联合可能有助于提高Luminal型乳腺癌的诊断。
- 吕淑贞吴敏袁可玉李艳萍
- 关键词:乳腺癌LUMINAL淋巴细胞亚群
- 原发性肝癌局部治疗前后循环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一项荟萃分析
- 李春辉
- 不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型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被认为是侵袭性最强的乳腺癌亚型,因其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的表达,目前仍缺少比较明确的评判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标志物。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进展,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三阴性乳腺癌病灶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浸润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但TIL并非单一亚型细胞,其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作用差异较大。本文总结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亚群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
- 杨怀玉宣立学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病人TGF-β_(1)/JNK-MAPK及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型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病人心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c-Jun氨基端激酶(JNK)-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型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病人149例,根据是否继发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78例)、无心房颤动组(71例),手术取右房壁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ERK(p-ERK)和TGF-β_(1)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右房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型(包括CD_(4)^(+)、CD_(8)^(+)和CD_(4)^(+)/CD_(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TGF-β_(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与T淋巴细胞亚型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房颤动组心肌组织p-JNK、p-ERK和TGF-β_(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组(P<0.01),右房血液中CD_(4)^(+)和CD_(4)^(+)/CD_(8)^(+)水平低于无心房颤动组(P<0.05)。p-JNK、p-ERK和TGF-β_(1)蛋白水平与CD_(4)^(+)/CD_(8)^(+)水平呈负相关(P<0.001)。结论TGF-β_(1)/JNK-MAPK及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并与局部血液中CD_(4)^(+)/CD_(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有关。
- 杨龙刘春明王正飞崔聪
- 关键词: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C-JUN氨基端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T淋巴细胞
- 香菇多糖联合FOLFOX6治疗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型、SII指数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6)治疗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型、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的影响。方法选择作者医院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FOLFOX6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香菇多糖,21天为1个周期,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淋巴细胞亚型、SII、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ly′s performance status,KPS)、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 se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 trolrate,D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CD8^(+)水平及SII均降低(P均<0.05),CD3^(+)、CD4^(+)水平及KPS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IL-6、IL-8、CD8^(+)水平及SI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D3^(+)、CD4^(+)水平及KP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贫血、肝损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FOLFOX6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型、SII,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 蒙丽仙饶智国
- 关键词:香菇多糖胃肠道恶性肿瘤淋巴细胞亚型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