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35篇“ SPME-GC/MS“的相关文章
- 基于HS-SPME-GC-MS解析核桃雄花挥发性成分
- 2025年
- 检测分析核桃雄花的香气组分种类、相对体积分数,探明核桃雄花的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以鲜核桃雄花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技术(HS-SPME-GC-MS)对核桃雄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从核桃雄花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胡桃醌、二甲硫醚2种化合物占总体积分数的62.18%±2.93%、醇类占19.03%±1.91%、烯烃类占10.32%±1.84%、醛类、酮类及酯类化合物占比较低;核桃雄花香气主要由芳樟醇、反松香芹醇、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壬醛、十六烷酸乙酯及烯烃类所贡献;主成分分析将22种挥发性化合物归为2类。综合显示:贵州产区核桃雄花香气主要由醇类、醛类和烯烃类成分所构成,种类最为丰富的烯烃类化合物贡献了突出的水果类气味。
- 王纪辉胡伯凯周雯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 基于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
- 2025年
- 保靖黄金茶品质特征“香、绿、爽、浓”,“玉米香”为其中一类典型代表产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的构成,共获得39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13个、醛类3个、酮类3个、酸类1个、酯类10个、烯烃类7个和其他2个。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醇类(78.57%)、酯类(5.89%)、烯烃类(5.58%)、酮类(5.10%)、醛类(2.05%)和其他类(1.86%),酸类最低为0.96%。以“清香”保靖黄金茶为对照,通过最小二乘法(PLS)和聚类分析进行差异化合物筛选,获得“玉米香”保靖黄金茶主要呈香物质为香叶醇、己酸己酯、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顺-3-己烯酸-顺-3-己烯酸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水杨酸甲酯、柠檬烯、壬酸、二甲基戊酸甲酯、反-β-罗勒烯、苯甲醛、苯甲醇、辛醇、顺-己酸-3-己烯酯、橄榄醇、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苯甲酸叶醇酯、β-紫罗酮、壬醛、α-古巴烯、β-丁香烯、反-戊酸-2-己烯酯、4,8-二甲基-1,3,7-任三烯、反-丁酸-3-己烯酯、二甲基硫醚等化合物。
- 黄怀生黎娜钟兴刚石建云李健权粟本文
- 关键词:保靖黄金茶茶叶品质挥发性成分GC-MS
- 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HS-SPME-GC-MS的西芎质量研究
- 2025年
- 目的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相结合系统评价西芎的质量。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10批西芎样品的色度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鼻测定西芎的气味,并进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和主成分分析(PC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芎项下方法测定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绿原酸和川芎嗪含量;通过HS-SPME-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通过色度值-气味-有效成分相关性分析,评价西芎的质量。结果10批西芎样品总色度值范围为31.2101±1.1937~43.9763±0.7214,当欧氏距离为10时,10批西芎可聚为四类;Loadings和PCA表明传感器W2S、W5S、W2W、W1W、W1S对西芎样品的贡献率较高,第一、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6%、22.4%;10批西芎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HPLC测定结果表明,10批西芎的阿魏酸含量均大于0.1926%,川芎嗪含量为0.0012%~0.0061%,绿原酸含量均大于0.0164%;HS-SPME-GC-MS共鉴定出西芎样品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化合物种类丰富,苯酞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色度值ΔL^(*)、Δb^(*)和ΔE与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A含量的相关性较高。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西芎的内在质量,可为西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张佳玲陈奕旸刘娟娟王良才马晓辉晋玲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 HS-SPME-GC/MS分析不同牛奶制备鲜牛乳奶基底的风味差异
- 2025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牛奶1^(#)(伊利)、奶基底2^(#)(花花牛)、奶基底3^(#)(蒙牛)3个不同品牌牛奶制备的鲜牛乳奶基底进行检测,探究不同牛奶所制备的鲜牛乳奶基底风味差异。结果表明,3种奶基底成分呈现一致的趋势,酸类化合物含量最高,酯类物质其次,醛类物质含量较少,醇类和其他物质含量最少。风味角度分析,奶基底1^(#)(伊利牛奶)的焦糖和咖啡风味质物较多。奶基底3^(#)(蒙牛牛奶)中花香、草本、果香、脂肪味风味物质最多。奶基底1^(#)和奶基底3^(#)的酸香风味物质均高于奶基底2^(#)(花花牛牛奶)。
- 常金翠张阳阳秦新磊
- 关键词:风味
- HS-SPME-GC-MS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 2025年
- 以川芎为材料,通过建立适用于川芎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方法,探究不同浓度(0、1、3、6、10 mg/kg)镉胁迫对川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镉浓度下川芎大多数挥发性成分含量呈增长趋势,镉浓度为3 mg/kg和10 mg/kg时,川芎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差异显著。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川芎挥发性成分共33种,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53.36%、55.55%、52.66%、48.72%、48.10%;特有成分分别为7、7、11、4、17个。其中,桧烯、反式-β-金合欢烯、γ-松油烯在1 mg/kg镉胁迫下浓度增加,在3 mg/kg镉胁迫后则呈下降趋势。
- 徐皖菁赵豆豆张超罗姣姣杨鹃孔艺娟刘利吴宇毛常清廖海浪陶珊徐正君彭芳
- 关键词:川芎镉胁迫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 基于HS-SPME-GC-MS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甘松不同部位快速鉴别
- 2025年
- 目的:建立甘松不同部位的香气成分快速识别模型,为甘松的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提供质量监管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Smart aroma database、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数据库对甘松不同部位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相对响应因子(RRF)和3种内标物对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根据P<0.01且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聚类热分析确定甘松不同部位的香气差异标志物;运用Heracles Ⅱ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甘松不同部位样品的气味数据,绘制气味指纹图谱及气味响应雷达图,探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香气成分所属的化合物类型与HS-SPME-GC-MS定性、定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筛选区分能力≥0.700、峰面积≥200的色谱峰信息作为传感器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软独立建模聚类分析(SIMCA)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A)建立甘松不同部位样品的快速识别模型。结果:HS-SPME-GC-MS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松地下和地上部分含28种共有成分,其中22种可实现定量,从中筛选出12种显著差异成分,其中异戊酸乙酯、2-戊基呋喃、苯甲醇、壬醛、冰乙酸等5种成分在甘松地上部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分(P<0.01);β-紫罗酮、百秋李醇、α-葎草烯、丁酸芳樟酯、巴伦西亚橘烯、1,8-桉叶油醇、百里香素等7种成分在甘松地下部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P<0.01)。Heracles Ⅱ Neo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甘松地下部分及地上部分的PCA识别指数为82,分别提取2、3个主成分时,主成分因子贡献率分别为99.94%、99.89%;依据PCA构建的DFA模型判别因子1贡献率达100%;SIMCA模型对二者的判别验证得分为99;SQCA模型中2个部位样品可被明显区分。结论:基于HSSPME-GC-MS可明确甘松不同部位间共存在12种差异标志物;Heracles�
- 王涛赵小勤文阳曲模妹妹李敏魏静包晓明李莹刘圆罗霄李文兵
- 关键词:电子鼻
- 基于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不同时期木枣的挥发性物质
- 2025年
- 为了解不同时期木枣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幼果期(S1)、膨大期(S2)、绿熟期(S3)、白熟期(S4)、半红期(S5)和全红期(S6)的木枣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和风味感官评价,借助热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而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建立模型,筛选差异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木枣共检测出12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等;筛选出主要的差异挥发性物质有14种,有己酸乙酯、月桂酸甲酯、癸酸甲酯、壬醛、己酸、乙基己醇等;木枣的气味由青香转为果香,味道由涩味转甜,颜色由绿色转白又变红。此外,酸涩味与醛类、青香与醇类、脂香和甜味与酯类和酸类呈正相关。该文为木枣风味品质评价、食品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 陈建英吕迪瑚杨春
- 关键词:木枣感官评价GC-MS挥发性成分
- 基于HS-SPME-GC-MS和E-nose分析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中椰肉的挥发性物质变化
- 2025年
-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G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未贮藏正常新鲜毛椰子果椰肉和三种不同温湿度(25℃/70%、35℃/80%和45℃/90%)贮藏条件下的变质毛椰子果椰肉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借助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差异和特征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显示,利用HS-SPMEGC-MS分析变质后椰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都有所增加(种类从30种分别增加到45、40和39种,总含量从50.51分别增加到53.32、50.21和90.16μg/g),而酯类物质含量却降低(从15.30μg/g分别降到7.71、7.94和13.92μg/g)。PCA和OPLS-DA均能将四种椰肉进行有效区分,并分别筛选出5、9、6和9种特征挥发性物质。E-nose结果表明变质果椰肉在W2W(对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敏感)的响应值(13.19、5.16和5.39)显著高于FCM(4.80)。通过利用E-nose对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的分析有望进行变质毛椰子果椰肉的筛选。该研究为探索变质毛椰子果快速筛选的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提高后续产品品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媛媛沈晓君陈华阚金涛宋菲宋菲张玉锋张建国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HS-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藜麦茶及藜麦芽茶的香气成分
- 2025年
- 该研究以藜麦和藜麦芽为原料,各蒸制15 min,藜麦90℃烘烤20 min后200℃烘烤8 min,藜麦芽90℃烘烤15 min后160℃烘烤3 min;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茶的香气成分,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特征香气成分,最后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藜麦茶中有39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2-乙基-5-甲基吡嗪、苯甲醛、2-甲基吡嗪等,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26.49%;癸醛、壬醛、苯乙醛、反-2-辛烯醛为关键性风味物质,感官评分为83.76。藜麦芽茶中有49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醛、苯甲醛、棕榈酸等,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0.63%;癸醛、苯乙醛、丁香酚、壬醛、1-辛烯-3-醇为关键性风味物质,感官评分为85.11。
- 王琳琳张佰清王萍孙露霞
- 关键词: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HS-SPME-GC-MS测定水中六氯环戊二烯
- 2025年
-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测定水中六氯环戊二烯的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DB-1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检测,系统考察了不同涂层固相萃取针、进样口温度、固相萃取条件、盐效应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六氯环戊二烯在质量浓度为0.1~1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良好,相关性系数为0.997,方法检出限为0.03μg/L。对实际地表水和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废水样品监测结果为0.5μg/L,地表水样品监测结果为未检出,对实际样品分别加标0.5μg/L和1.0μg/L测定,加标回收率为70%~87%,相对标准偏差为4.14%~13.9%(n=6)。该方法操作简单,不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快速测定工业废水和地表水中六氯环戊二烯。
- 由希华石敬华王伟莉曹方方张凤菊秦承华
-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