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5 篇“ RCT研究 “的相关文章
艾司氯胺酮在儿童全麻诱导中的RCT 研究 2025年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 )研究 艾司氯胺酮在儿童全麻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及颌面外科就诊,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治疗及手术的儿童251例,采用随机双盲研究 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26例,静脉予以阿芬太尼)和试验组(125例,静脉予以艾司氯胺酮)。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肺功能、肺血流和全麻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2、T3、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更高(P<0.05);相较于T1,试验组T2、T4的HR和MAP均升高,T3的MAP降低(P<0.05),对照组T2、T3、T4的HR和MAP均降低,T4的氧饱和度(SpO2)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3、T4的呼吸频率(R)和分钟通气量(MV)更高,潮气量(TV)更低(P<0.05);相较于T1,试验组T3、T4的R升高(P<0.05),对照组T3、T4的R降低(P<0.05),2组T3、T4的TV、MV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3、T4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_(2))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全麻效果Ⅰ级率更低,Ⅱ级率更高(P<0.05)。结论相较于阿芬太尼应用于儿童全麻诱导中,艾司氯胺酮可更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肺通气功能和肺血流,但其麻醉效果略低于阿芬太尼。 朱歆洁 张敏 秦曦 高娟 马丽娜关键词:儿童 全麻诱导 随机对照试验 叶酸对肺癌同期放化疗导致放射性食管炎影响的RCT 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肺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全程口服叶酸降低放射性食管炎(RE)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N 2~N 3期肺癌患者(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简单随机法按1∶1分为试验组(叶酸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肺部病灶及纵隔转移淋巴结的放射治疗(放疗同期完成≥2个周期一线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接受放疗剂量≥40 Gy,分20次)。从两组出现RE开始,每周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 所常见不良事件改良分级标准评估RE严重程度,至放疗结束后1周。RE常规处理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分级标准中的建议进行。叶酸组从放疗开始时口服叶酸至放疗结束,30 mg/d;对照组无药物干预。记录并分析RE的开始时间、程度及持续时间、常规治疗后食管不良反应程度的变化,并测定放疗开始前及放疗结束时患者血清叶酸值、血清维生素B 12值及同型半胱氨酸值。对于连续性定量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于计数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在观察期间,叶酸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4级及以上的RE,0、1、2、3级RE发生率分别为10%(4/40例)和5%(2/41例)、70%(28/40例)和41%(17/41例)、15%(6/40例)和51%(21/41例)、5%(2/40例)/和2%(1/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但叶酸组0~1级R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2.72,P=0.006)。叶酸组和对照组出现RE的中位时间分别为放疗开始后12 d(范围为7~52 d)和15 d(范围为11~5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456);但个体最严重RE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2 d(范围为4~36 d)和21 d(范围为7~3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P=0.039)。叶酸组在经叶酸干预后的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分级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在RE发生后2周的降低较明显(P=0.001、0.002),� 张浩 祝义滢 欧阳伟炜 苏胜发 马筑 李青松 耿一超 杨文刚 陈霞霞 卢冰关键词:肺肿瘤 叶酸 放射疗法 放射性食管炎 针刺调神法干预阈下抑郁的循证疗效评价:一项多中心、前瞻性RCT 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法干预阈下抑郁(SD)的临床有效性和优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惠爱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诊断为SD的120例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 )研究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空白组以及药物组,每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调神法治疗,选取百会、风府、太冲、神门、脾俞等穴位,1次/d,4周为1个疗程;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治疗;药物组口服氯西汀,20 mg/次,1次/d。观察1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Sirodff编制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CES-D评分、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CES-D评分、HAMD-17评分均降低,针刺组CES-D评分、HAMD-17评分低于药物组、空白组,药物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临床疗效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组和药物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神法干预SD在改善CES-D评分、HAMD-17评分方面均有优势,且临床疗效确切、与西药疗效相当。 熊俊 万赖思琪 徐琰 胡丹 谢丁一关键词:阈下抑郁 循证评价 多中心 随机对照试验 经远端桡动脉与经传统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RCT 研究 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估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经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VIP)等数据库。由3名研究 员独立收集数据,2名研究 者评估数据内容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 研究 ,共4886例患者。与经传统桡动脉穿刺入路相比,经远端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率较低(OR=6.73,95%CI:4.58~9.90,P<0.00001,Z=9.69),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低(OR=2.86,95%CI:2.37~3.45,P<0.00001,Z=10.96),穿刺时间更长(OR=0.73,95%CI:0.40~1.06,P<0.0001,Z=4.30),远端桡动脉入路的闭塞率较低(OR=0.25,95%CI:0.18~0.35,P<0.00001,Z=7.98);两组局部血肿(OR=0.88,95%CI:0.64~1.21,P=0.43,Z=0.80)、桡动脉痉挛(OR=1.00,95%CI:0.62~1.61,P=0.99,Z=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桡动脉入路相比,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行冠脉介入诊疗时穿刺成功率较低、穿刺时间较长,局部血肿及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但可有效避免桡动脉闭塞。 王鹏飞 高丽华 史文册 陈传军 苏工关键词: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针刺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同期平行对照RCT 研究 曹露四君阴米羹药膳改善产褥期缺乳的RCT 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四君阴米羹药膳促进产褥期乳汁分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分娩的189例缺乳产妇纳入RCT 临床研究 ,观察组为四君阴米羹常规剂量组,对照组为四君阴米羹低剂量组,分别在产后1周、2周、4周、6周随访其母乳喂养率(%)、乳房肿胀程度(%)、奶阵间隔时间(分)、乳汁粘稠度(%)及乳汁淤积程度(%)及产后42天超声。结果:两组产妇末次随访泌乳量均明显增多,观察组痊愈率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1%;观察组乳房胀痛及乳汁粘稠度优于对照组,且奶阵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P均小于0.05;两组产妇乳汁淤积程度均低,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超声示观察组异常妇科超声1例宫腔分离,对照组4例宫腔分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低于对照组4.12%。结论:四君阴米羹药膳能明显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腺局部淤积症状,帮助实现纯母乳喂养,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值得临床推广。 易琼 王辉 徐志群 岳宗相关键词:药膳 产后缺乳 产褥期 RCT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RCT 研究 VOSviewer知识图谱热点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中医护理技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 )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综述自建库以来该领域的研究 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9大数据库,检索词为包括“刮痧”“拔罐”“麦粒灸”“隔物灸”“悬灸”“蜡疗”“穴位敷贴”“中药泡洗”“穴位注射”“中药冷敷”“中药湿热敷”“中药涂药”“中药熏蒸”“中药热熨敷”“中药离子导入”“耳穴贴压”“经穴推拿”“中药灌肠”及“随机”“随机对照”“RCT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 1.6.13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直观展示中医护理技术临床RCT 近年来的研究 热点。结果检索相关文献37669篇(其中中文文献35867篇,英文文献1802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得到文献8158篇。结论中医护理技术临床RCT 研究 近年来发文量逐渐增多,由可视化分析可见,穴位注射、中药灌肠、穴位敷贴发文量较多,而悬灸、中药冷敷、中药湿热敷、中药热熨敷等耗时较长的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率相对较低。 周璐 徐霞 苗金环 何燕 段利冬 成海燕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 随机对照试验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临床医生如何做好RCT 研究 2023年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是证实临床干预措施有效性的最佳研究 手段。一项好的RCT 应以具备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的主题为核心,重点关注干预及对照的设立、随机化方式及研究 终点的选择。在实施过程中,把握伦理申请、研究 注册、数据收集及研究 定期审核等细节,从而保证研究 的科学性及结果的可信度。 沈恺妮 李剑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干预 随机化 近十年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RCT 研究 证据图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通过系统检索并整合分析近十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 s)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旨在归纳中医药治疗DPN整体证据分布。方法检索的数据库涵盖CNKI、WANFANG、VIP、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0月23日,纳入RCT s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证据分布采用图表进行展示;利用AMSTAR-1量表对系统评价/Meta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1648篇RCT s和59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整体而言,RCT s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研究 规模比较小,68%的单个研究 样本量集中在50-100;干预时长多为4-8周;多疗法是最常用的干预措施类别,其中涉及最多的干预措施为中药汤剂联合应用;单一中医药疗法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对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中医病证等方面关注较多;经济学指标、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等指标尚未引起研究 者的重视。系统评价/Meta分析整体方法学质量不高,大多数显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结论研究 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特色优势。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系统评价/Meta整体方法学质量较低。提示未来仍需要进行更多具有广度及深度的高质量临床RCT s研究 ,以验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特色优势,为循证医学证据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曾仙月 王东军 孙璇 张乃金 崔淮星 张颖 王泓午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 循证医学 揿针干预手术后呃逆临床疗效的RCT 研究 2023年 目的与常规西药比较,评价以揿针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技术治疗手术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 )方法,纳入60例合格受试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3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揿针,以耳中(膈)、胃、神门等穴位为主。揿针1次/3 d,3次1个疗程,6次2个疗程。对照组(n=3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药物肌肉注射,如利他林10 mg等,连续治疗20次。采用呃逆症状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的依据。结果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呃逆频率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止呃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呃逆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20例(66.67%),有效6例(20.00%),无效4例(13.34%);对照组显效15例(50.00%),有效4例(13.34%),无效11例(36.67%),采用非参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68,P<0.05),说明揿针耳穴治疗手术后呃逆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西药比较,揿针干预手术后呃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涂娟 涂店红 欧阳骞关键词:揿针 手术后呃逆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相关作者
梁繁荣 作品数:935 被引量:4,476 H指数:30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灸治疗 针刺 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 李瑛 作品数:446 被引量:2,265 H指数:2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 任建歌 作品数:7 被引量:40 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 益气活血中药 RCT研究 患者生活质量 熊俊 作品数:416 被引量:2,779 H指数:24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热敏灸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针灸治疗 灸法 张艳 作品数:202 被引量:517 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补肾活血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