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71 篇“ P物质 “的相关文章
P 物质 在皮肤源性瘙痒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2024年 皮肤源性瘙痒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且目前尚未完全阐明。P 物质 是一种由皮肤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肽,是介导瘙痒的重要物质 基础。该物质 可以通过P 物质 /神经激肽1受体系统、P 物质 /G蛋白偶联受体X2系统激活肥大细胞,从而引发瘙痒。研究表明,降低P 物质 在血浆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能够缓解瘙痒症状。本文对P 物质 与皮肤源性瘙痒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今后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金曼诗 马铁明 李记泉 陈语嫣 谢正伦关键词:P物质 肥大细胞 神经肽P 物质 通过调控表皮干细胞非对称增殖促进小鼠创伤愈合 2024年 目的探讨神经肽P 物质 (substance P )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其中表皮干细胞参与的机制。方法将野生型成年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辣椒素处理组(Cap 组)、P 物质 处理组(SP 组)和辣椒素+P 物质 处理组(Cap +SP 组),并进一步将4组小鼠分为创伤组与非创伤组。对创伤组小鼠进行直径为6 mm的创伤处理,每3 d拍照记录伤口愈合情况直至伤口愈合,于创伤后第4天取部分小鼠伤口周围皮肤提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判断细胞增殖方式。非创伤组处理后取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对表皮进行表皮厚度和基底层细胞密度等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皮下注射P 物质 可加快皮肤创伤愈合(P =0.0561)、显著增加表皮干细胞非对称增殖(P =0.0003)及表皮厚度(P <0.0001);与Cap 组相比,Cap +SP 组中P 物质 的加入可逆转辣椒素导致的创伤愈合延缓(P <0.0001)、表皮干细胞非对称自我更新显著减少(P =0.019)、表皮厚度减少(P =0.0136)及基底层细胞密度减少(P <0.0001)的现象。结论神经肽P 物质 可有效促进皮肤创伤愈合,促进表皮复层化,其作用机制与基底层表皮干细胞非对称增殖的增加有关。 肖彤 夏育民 肖生祥关键词:成体干细胞 细胞自我更新 创伤愈合 土大黄提取物对银屑病小鼠P 物质 及其神经肽受体-1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经土大黄干预,探讨P 物质 (SP )及其神经激肽-1受体(NK-1R)在银屑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对照组,银屑病模型组,甲氨蝶呤片组(1.3 mg/kg),阿瑞匹坦胶囊组(5 mg/kg),土大黄组(1、2、4 g/kg)小鼠皮肤、血液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 CR)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皮肤SP 、NK-1R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银屑病小鼠血液SP 、皮肤、NK-1R蛋白表达;随后分析SP 、NK-1R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的关系。结果:与银屑病模型组比较,所有药物干预组均能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小鼠皮肤SP 、NK-1RmRNA表达,血清SP 、皮肤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5,P <0.01)。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组、阿瑞匹坦胶囊组比较,1 g/kg大黄组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土大黄组(1 g/kg)比较,土大黄组(2、4 g/kg)小鼠皮肤组织NK-1R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土大黄组(2 g/kg)(P >0.05)、土大黄组(4 g/kg)(P <0.05)。结论:土大黄可能通过降低焦虑相关神经递质SP 及其NK-1R受体基因、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其作用不亚于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片、阿瑞匹坦胶囊。 热比姑丽·伊斯拉木 优力都孜·买买提 玉素甫江·艾力 开丽比努尔·阿布来提 巴合沙拉·马乃甫关键词:土大黄 银屑病 小鼠 苏木精-伊红染色 P物质 过敏性猝死大鼠血清IgE、MCT及咽喉和胃壁组织内P 物质 的检测及意义 2024年 本文旨在探讨过敏性猝死大鼠血清中的IgE、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 sin,MCT)及咽喉、胃壁、肠壁组织中P 物质 (substance P ,SP )的含量检测及其意义。实验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白鼠14只,随机分为致敏组和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每组7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的IgE、MCT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咽喉和胃肠组织的P 物质 含量。结果显示,过敏会导致猝死大鼠血清中IgE和MCT含量升高,与对照组大鼠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致敏组与对照组在咽喉黏膜、胃肠组织中P 物质 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IgE、MCT和咽喉、胃肠黏膜组织的P 物质 含量可以作为过敏性休克大鼠法医病理学诊断的检测指标。 李龙美 张兰兰 窦贵关键词:过敏 猝死 IGE MCT P物质 蜂毒镇痛作用的昼夜变化及对外周血P 物质 β-内啡肽和IL-1β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小鼠疼痛模型的昼夜节律和注射用蜂毒(Bee venom for injection,BVI)镇痛作用的昼夜差异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在6个授时(Zeitgeber time,ZT)时间点(ZT2、ZT6、ZT10、ZT14、ZT18、ZT22)测量痛阈并分析其昼夜节律。将合格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注射用蜂毒大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High dose,BVI-H)、注射用蜂毒中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Medium dose,BVI-M)、注射用蜂毒低剂量(Bee venom for injection-low dose,BVI-L)、吗啡(Morp hine,MOR)和模型(Model,MOD)组;每组再根据小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在痛阈的峰值和谷值2个时间点给药。观察各组对热板法、辐射热甩尾法和扭体法疼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P 物质 (Substances P ,SP )、β-内啡肽(Beta-endorp hin,β-EP )和IL-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小鼠疼痛模型的痛阈显示出峰值在明中期(ZT6)、谷值在暗后期(ZT22)的昼夜节律。BVI三个剂量组和MOR组均显示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BVI在热板法和扭体法模型的镇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热板法和辐射热法疼痛模型中,BVI于ZT22给药比ZT6给药显示出更强的镇痛作用。蜂毒对疼痛模型小鼠血清β-EP 水平未显示上调作用;但可明显降低血清SP 含量,且具有ZT22给药低于ZT6给药的昼夜变化(P <0.05);对扭体法和辐射热法(仅ZT22给药组)疼痛模型小鼠血清IL-1β水平显著下调,而在热板法则显示IL-1β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小鼠的痛阈存在峰值在明中后期、谷值在暗后期的昼夜节律;BVI对小鼠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镇痛作用,且存在昼夜差异;BVI的镇痛作用及其昼夜变化可能与调节内源性疼痛介质有关。 董泓 李振彬 高囡囡 郭静波 郭栋梁关键词:蜂毒 昼夜节律 P物质 Β-内啡肽 白细胞介素-1Β “从气守神”推拿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P 物质 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从气守神”推拿法对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 tamine,5-HT)、P 物质 (substance P ,SP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GA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试验组采用“从气守神”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肝气郁结型中医证候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 SQI)量表评分,血清5-HT、SP 水平。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SAS、肝气郁结证中医证候量表及P S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 <0.05);试验组HAMA、SAS及P SQI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SP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组升高和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从气守神”推拿法可调节GAD患者血清5-HT、SP 水平,调节脑—肠轴,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焦虑、失眠等临床症状。 张静 李伟彪 王雪霞 董升 桑亚男 詹巍 郭现辉关键词:广泛性焦虑症 5-羟色胺 P物质 一种基于神经肽P 物质 的功能性自组装水凝胶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神经肽P 物质 的功能性自组装水凝胶及制备方法,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获得基于神经肽P 物质 的功能性自组装水凝胶,所述水凝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扫描电镜显示所述水凝胶... 郭玉凤 刘晓明 刘立业 党旭红 林海鹏 李超 寇冰燕 杨彪 张睿凤 张忠新 王超 李建国 程娇 刘红艳 李晓臻 王婧洁 张晓泉神经肽P 物质 串联表达重组多肽及其单体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神经肽P 物质 串联表达重组多肽及其单体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蛋白酶酶切位点将2~11个神经肽P 物质 连接,通过生物合成方法,简单快速的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肽P 物质 串联表达重组多肽。同时,本发明给重组蛋白加入特异性标... 刘立业 郭玉凤 李晓臻 党旭红 刘晓明 林海鹏 李超 刘红艳 董娟聪 李建国 原雅艺 程娇 任越 张晓泉 孟倩倩 王婧洁一种负载神经肽P 物质 的功能性水凝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神经肽P 物质 的功能性水凝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水凝胶的原料包括:神经肽P 物质 溶液、RADA16储存液;以自组装肽RADA16作为支架材料,与神经肽P 物质 多肽形成负载神经肽P 物质 的功能性水凝胶;并通过透... 刘立业 党旭红 郭玉凤 刘晓明 李超 田连琛 林海鹏 刘红艳 原雅艺 张晓泉 李建国 孟倩倩 王超 张睿凤 董娟聪 任越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血清淀粉样P 物质 的表达变化及其潜在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P 物质 (SAP )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主动脉壁标本60例(夹层组),以及心脏移植供体的主动脉壁标本30例(对照组)。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的方法分析两组主动脉壁组织结构的差异。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B),免疫荧光(IF)和免疫组化(IHC)检测SAP 在主动脉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结果HE和EVG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夹层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弹性纤维断裂且减少。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对比,SAP 蛋白表达水平在夹层组主动脉壁组织中显著降低(P <0.05),且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AP 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中SAP 蛋白水平降低,提示SAP 蛋白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相关。 谭凤娇 汪馨 蒋丁胜 方泽民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血管平滑肌细胞
相关作者
李世荣 作品数:1,125 被引量:2,957 H指数:2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增生性瘢痕 大肠癌 成纤维细胞 瘢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郭政 作品数:177 被引量:462 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急性心肌缺血 P物质 心肌缺血 吗啡 王正国 作品数:1,239 被引量:6,993 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创伤 冲击伤 冲击波 创伤后 交通事故 阮怀珍 作品数:156 被引量:545 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P物质 生长抑素 神经生物学 脊髓 痛阈 李希成 作品数:73 被引量:257 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P物质 ACTH 海马 痛阈 吗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