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2篇“ L型败血症“的相关文章
儿童L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了解儿童L败血症主要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L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其次为利福平,氯霉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其次为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以上致病菌均对青霉素耐药。30例患儿中治愈22例,治愈率73.33%;好转5例,好转率为16.67%。结论:应根据L细菌的特点进行血培养以提高确诊率,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周斌张洁涂颖昭
关键词:儿童
细菌L败血症中红细胞自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细菌L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自然免疫黏附 (RNIAF)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细胞快速自然免疫黏附S180 肿瘤细胞实验方法 ,对 5 5例SBL患者的RNIAF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SBL患者发病期RNIAF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SBL患者恢复期RNIAF功能提高 ,发病期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RNIAF功能测定可作为SBL辅助诊治指标 ,对SBL的诊断、病情的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卞建军张伊莉潘立民李莹
关键词:败血症细菌L型红细胞
细菌L败血症与发热待诊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分析确诊的 2 5例L败血症 ,评价其在发热待诊中的意义。方法  (1)对发热待诊病人连续做普通血培养和L菌血培养各 3次 ;(2 )诊断标准 :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并连续 2次或以上从血液和 /或骨髓液中培养出细菌L ,返祖后为同一种细菌 ,且普通血培养阴性者。结果  (1)热与热期 :弛张热占 80 %。热期在 3 0d以上占 50 % ;(2 )原发疾病 :约一半病例有原发基础病如肿瘤性疾病、糖尿病等 ;(3 )临床上均有发热、多有寒战 ,白细胞增高或降低占 80 % ,骨髓呈感染骨髓像 ,血沉增快 ,约 1/ 3病例胸片肺间质影增生 ;(4)治疗情况 :难度较大 ,平均退热天数 2 6 3d ;(5)误诊情况 :疑为败血症L败血症的仅 3例。结论 未明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约占1/ 3 ,仍有 5%~ 3 8%的病例不能确诊。L败血症确属未明热的病因之一 。
王衍富雷振之张英丽贾玉杰
关键词:细菌L型败血症未明热
老年细菌L败血症42例临床分析
2003年
李艳敏吴秀萍田旻
关键词:细菌L型败血症老年人抗生素
红细胞CD_(35) CD_(44s) CD_(58)免疫分子定量测定在细菌L败血症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细菌L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免疫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0例SBL患者及 5 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CD35、CD4 4s、CD58免疫分子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D35、CD4 4s、CD58免疫分子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并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SBL组发病期红细胞CD35、CD4 4s、CD58免疫分子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表明SBL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低下 ,测定红细胞CD35、CD4 4s。
张伊莉潘立民王恩举李莹卞建军
关键词:红细胞CD35CD58免疫分子细菌L型败血症
红细胞CR1分子定量测定在细菌L败血症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细菌L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SBL组发病期与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SBL组发病期CR1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病情恢复后 ,CR1上升 ,与疾病的转归相关。
张伊莉潘立民王恩举李莹卞建军
关键词:红细胞细菌L型败血症败血症
免疫学测定在细菌L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 1(ECR1)花结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EIC)花结率、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抗体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测定在细菌L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按郭峰改良法测定ECR1和EIC花结率 ,试管凝集法测定金葡菌抗体 ,常规法测定ESR。结果 :临床及细菌学诊断为细菌L败血症患者组的ECR1花结率 (11.1± 7.89) %较健康对照组低 (P <0 .0 0 1) ;EIC花结率 (10 .98± 4.99) %较健康对照组高 (P <0 .0 5 ) ;金葡菌抗体 (lg 2 .4± 0 .2 )较健康对照组增高 (P <0 .0 0 1) ;ESR(33.0 9± 2 .92 )mm/ 6 0min较健康对照组快 (P <0 .0 0 1)。结论 :ECR1花结率、EIC花结率、金葡菌抗体及ESR的指标可辅助快速诊断细菌L败血症
宋秀宇闵宏林韩俊刘丛森王利娟唐素兰张元和
关键词:细菌L型败血症免疫学测定
细菌L败血症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采用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从324例临床上诊断为败血症患者的血液中检出细菌的L74例(22.83%)。其菌落、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均符合细菌L的特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L最多见。在74例细菌L阳性标本中,同时检出细菌29株(8.95%),其余45例仅分离出细菌L。细菌L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提高病源菌的检出率和细菌L败血症的治疗。
吕厚东李秀真衣美英刘昌平曹卉徐庆梅
关键词:细菌L型败血症
肝硬变合并细菌L败血症54例
1999年
吴大桢
关键词:肝硬变合并症败血症细菌L型
新生儿细菌L败血症的血小板参数变化被引量:4
1998年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的胞壁不完整或完全丧失而形成细菌L。它仍有一定的毒力,可致细菌L败血症(SBL)。新生儿SBL发生率高,但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早期诊断较困难,确诊需靠血细菌高渗培养的阳性结果。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Platelet count,
肖昕李着算吕英肖增璜宋美岚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L型细菌血小板参数

相关作者

涂颖昭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 复方丹参 丙种球蛋白
张宏祥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病例报告 L型败血症 PCR 斑点杂交
陈贞祥
作品数:21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童 新生儿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张洁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败血症 甲状腺功能测定 甲状腺功能 新生儿窒息 窒息新生儿
傅承彬
作品数:9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寄生虫学 淋巴细胞 噬菌体表面呈现 因特网 计算机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