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篇“ GPS无线电掩星“的相关文章
- GPS无线电掩星中性大气反演
- GPS无线电掩星观测技术作为21世纪导航卫星应用的新兴技术,是目前空间探测技术的重要手段。GPS无线电掩星中性大气反演技术可以通过掩星观测卫星提供的全球观测资料,反演获得高精度、全天候的中性大气参数,该技术在气象预报、空...
- 张纪满
- 文献传递
- 利用星载GPS无线电掩星数据分析全球水汽分布被引量:2
- 2014年
- 水汽是大气成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全球水汽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对于未来全球气候至关重要。并且,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用于GPS气象学,为研究者提供了高精度、全球性、连续性的数据资料,特别是海洋及无人区的数据。本研究主要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数据反演全球水汽所对应的绝对湿度值,从而得到较为精确和全面的全球水汽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报、未来气候分析的准确性及未来的大气研究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
- 刘丽梁月徐晓华霍星亮
- 基于GPS无线电掩星观测的偶发E分布特征研究
- 2013年
- 为研究全球电离层偶发E(Es)的形态学分布特征,利用COSMIC、GRACE-A和CHAMP掩星观测数据,分析归一化信噪比扰动标准差的全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归一化信噪比扰动标准差集中在中低纬上空95~110km,在北半球夏季最大,南半球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则明显减弱;归一化信噪比扰动标准差的夏季峰值现象十分明显,在北、南半球其最大值均出现在夏至月;南、北半球归一化信噪比扰动标准差的分布特征与地磁场强度水平分量分布特征一致。研究结果与利用其他方法获得的Es观测结果一致,说明利用GPS掩星观测技术可有效监测全球Es的分布特征。
- 廖清邹玉华
- 关键词:信噪比
- GPS无线电掩星资料特点被引量:6
- 2012年
- 正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的设计是为了美国军方的精确定位,于1980年代与1990年代早期开始应用。GPS共由距地球表面约20200km高度的6个轨道上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以2个L波段频率(f1=1.57542GHz,f2=1.22760GHz)持续发射电磁波。GPS为将无线电掩星(Radio Occultation)技术应用到地球大气领域提供了基础。
- 邹晓蕾
- 关键词:无线电掩星掩星观测大气折射率探空资料垂直廓线
- GPS无线电掩星资料同化技术研究
-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的无线电掩星技术(RadioOccultation,RO)能提供一种大气观测资料,其具有准实时、不受云雨影响、高垂直分辨率、不需要校验和平均分...
- 朱孟斌
- 关键词:变分同化
- 文献传递
- GPS无线电掩星后向传播方法被引量:2
- 2011年
- 在大气多路径传播条件下,讨论了两种无线电信号的反演方法:几何光学方法和后向传播方法.当大气存在多路径效应时,采用几何光学方法反演大气参数会引入较大误差.后向传播方法将无线电信号从多路径区域反推至单路径区域,减少了大气多路径效应的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的反演方法,利用多相位屏模型,数值模拟了大气多路径条件下无线电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假设信号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大气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分别用几何光学方法和后向传播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后向传播方法能消弱大气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后向传播方法优于几何光学方法.对2007年第60天至180天4个月共约15000个CHAMP掩星观测数据进行反演,将其折射率反演结果与ECMWF分析场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说明:在南半球(30°S~90°S)、热带(30°S~30°N)以及北半球(30°N~90°N)的低对流层,后向传播方法反演的折射率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偏差和均方差普遍小于几何光学方法.从而证实:后向传播方法确实能消弱大气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
- 徐贤胜黄思训郭鹏洪振杰
- GPS无线电掩星(GPSRO)探测
- 2008年
- 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可以生成有关电离层电子密度、平流层温度、对流层温度和水气垂直结构的独立资料。借助电离层的电子廓线对全球电子密度的分析,有助于改进对空间天气的分析与预报,同时对减少影响社会的大量问题也非常重要,这些问题包括卫星故障和难点、对宇航员和飞机乘客的辐射威胁、通讯中断和无线电干扰、管线腐蚀和电力问题等。
- 关键词:无线电掩星GPS电子密度无线电干扰卫星故障
- GPS无线电掩星观测数据的同化试验
- 气象卫星遥感资料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观测信息,特别是增加常规观测资料分布稀少的海洋、高原和沙漠等区域的观测信息。在数值预报中,遥感观测对有效改善数值预报的初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卫星观测资料的同化研究越来越...
- 唐细坝
- 关键词:三维变分
- 文献传递
-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监测地球大气关键技术被引量:1
- 2008年
- 介绍了国内外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研究进展。针对国内无线电掩星研究现状,从工程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实施该技术可能面临的多方面制约因素,包括:GPS接收机;星上存储介质和高速数据传输;星载接收机精密定轨;数据同化;星座卫星组网等。
- 蒋虎王小亚余金培龚文斌
-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掩星地球大气气象应用
- 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数据研究震前电离层异常被引量:21
- 2008年
-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得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研究了2006年11月15日日本千岛Ms8.0地震和2007年2月25日青海海西Ms5.3地震临震前震区上空附近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通过与K指数(磁暴)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常变化与外层空间的干扰无关。研究结果证实,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可以监测到临震前震中区上空附近的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而异常变化极有可能是由地震引起的。
- 杨剑吴云周义炎
- 关键词:短临前兆
相关作者
- 蒋虎

- 作品数:87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仿真 GPS 卫星 全球定位系统 无线电掩星
- 严豪健

- 作品数:73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研究主题:大气折射 GPS 映射函数 GPS掩星 上海天文台
- 黄栋

- 作品数:9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研究主题:GPS无线电掩星 地球大气 GPS 大气监测 无线电掩星
- 黄珹

- 作品数:124被引量:1,21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研究主题:GPS 天体力学 地球大气 定轨精度 天体测量学
- 徐晓华

- 作品数:47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 研究主题:COSMIC GPS掩星 COSMIC掩星 反演 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