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5984篇“ CULTURE“的相关文章
- 文化被引量:2
- 2023年
- “文化”是人类学民族学学科最核心的概念。这一既重要又充满争议的概念与学科的建立和成长历程始终相伴,甚至自身也成为学科名称的一部分。与学科理论范式的变化同步,“文化”被赋予了不同的意涵,由对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所衍生的理论流派分野更是把握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关键所在。文化概念不仅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和生计方式,也形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人类学文化概念自被提出之后,随着理论的进展,不断被重新认识和界定、修正和颠覆。通过实在论和观念论、动态和复数等面向的争论和辨析,人们在不断重新认识“文化”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的反思。
- 王建民
- 关键词:文化
- 论文化起于何时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往学界只有关于文化起源的论述而缺乏关于文化起点即文化起于何时的研究。既有的十类文化定义中,蕴含了三种潜在的文化起点观,即文化与人同时诞生,文化与生物同时诞生和文化在人之后诞生。前两种观点明显不对,后一种观点基本可以得到肯定,只是也没给出文化起于何时的具体时间。由于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因而人类第一个创造物出现的时间就是文化的起点。人类创造物的种类甚多,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不过最终可将所有的文化之物归为器物文化、符号文化和组织文化三大类。通过分别考察可知,最早出现的器物文化之物是300万年前直立人用工具制作的木棍、石斧,最早出现的符号文化之物是30万年前早期智人发明的声音语言,最早出现的组织文化之物是10万—7万年前晚期智人用制度创建的氏族社会。由此可知,器物文化在300万年前的起点,也就是人类文化的起点。
- 韩东屏
- 关键词:文化起源组织文化
- 党内政治文化:结构、功能与发展路径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升华,是新时代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前进指南,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原创性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政治文化由“党内制度文化—党内精神文化—党内行为文化”三维一体组成。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着眼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结构及其功能,一体推进良法善治的党内制度文化、凝心铸魂的党内精神文化、清廉担当的党内行为文化建设,以持续深入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展现党内政治生活新气象。
- 陈义平
- 潜规则文化批判
- 2024年
- 潜规则由来已久,至今还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潜规则之所以如此顽固、影响深远、危害广泛,在于其背后有一套由圈子文化、游民文化、厚黑文化和权力文化构筑的文化体系,可以称之为潜规则文化,它们构成了潜规则的行为基础和价值支撑。潜规则文化具有深厚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内涵丰厚的生活价值期待。潜规则文化具有时用性、边缘性、综合性、历史性的特征。潜规则文化作为糟粕文化的最集中表现,具有强烈的恶之属性,在弘扬正气、力行明规则的同时,清除潜规则的文化土壤,是消除潜规则应遵循的根本路径。
- 李彬李中涵
- 关键词:潜规则圈子文化游民文化权力文化
- 基于SWOT分析的非遗品牌化路径构建--以地方性非遗粤讴为例
- 2024年
- 2021年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升级阶段。地方性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但其目前的传承存在不平衡状况。其中一个解决途径是在地方文化建设中通过专业引领,加强其融入当代社会人民生活的程度,使其重新深入民生。该文以广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讴”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目前遇到的问题,根据其特点尝试构建其品牌化路径,从而探索粤讴及与其具有相同特点非遗项目的有效活化方式。该文通过对粤讴在当今社会的SWOT分析,推导出其从产品化到品牌化的具体路径,并对今后的拓展研究提出了建议。
- 刘霜
- 虚拟现实技术在传承福建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福建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现阶段,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沉浸式体验、交互式沟通与自主式学习等应用优势,开发了诸如朱子文化、妈祖文化、土楼文化、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等多种福建传统文化VR体验项目,体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所具备的提升传播力、增强保护力与激发创新力的现实意义,但在技术成本、作品创新、用户体验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可以尝试从4个方面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传承福建传统文化中的创新路径:增加技术投入,降低开发成本;提升作品创意,打造本土品牌;优化用户体验,提升交互水平;注重知识产权,加强文化保护。
- 王世锋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土楼文化红色文化
- 半正式行政文化:乡村善治的文化基础
- 2024年
- 半正式行政文化是支撑基层政权推进乡村治理有效的一种文化样态。以“主体身份—场景特征”为分析框架,建构乡村治理的4种文化类型。其中,半正式行政文化作为一种理想类型,既有别于正式行政文化,也不同于非正式行政文化,更区别于类行政文化,是三者之外、生长于非科层化治理场景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实践中,半正式行政文化以压力型文化、反支配型文化、自主型文化和博弈型文化自上而下的生成过程为内在逻辑和推进乡村善治的文化基础。半正式行政文化概念的提出,有助于重新认识半正式行政的演变脉络及其对“治理有效”的作用,揭示出未被现有研究关注到的“文化缺失”问题,进而建构出一种走向乡村善治的文化图式。
- 谭九生贾晓港
- 关键词:乡村治理
- 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新思考
- 2024年
- 推动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是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义重大。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剖析体育文化数字化的内涵与表现,进而提出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成效、困境与路径。研究认为:在政策持续升温,技术不断创新下,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体育文化延伸出不同的数字形态,展现出强大的数字服务能力。但数字热引发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面临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多方协同受阻、转型存在技术鸿沟、传播监管力度不足的困境。研究提出:跨越数字鸿沟,拓展体育文化元宇宙空间;协同多方联动,串联体育文化资源数据库;弥合技术鸿沟,强化体育文化内容本真性;完善监管体系,构建体育文化质量保障机制的路径。
- 张波鲍婷汪作朋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文化传播传统体育文化
- 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 2024年
- 劳模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理应成为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主阵地。该文探讨了劳模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高校、社会的重要意义:有助于纠正学生固有的劳动观念偏差,有助于营造更充实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打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该文提出了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为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可行模式。
- 吴芳芳
-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
- 2024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高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认识现状与学习两种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值得重新思考与分析。为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精神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打造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氛围,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重新审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来引导高职校园文化的传播,满足高职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文化追求,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承。
- 肖杰
-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