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20篇“ CAPITALISM“的相关文章
-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研究
- 2024年
- 列斐伏尔断言,相对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危机重重的竞争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走向消亡和垂死性的政治断言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马克思和列宁都没有预料到的实际情况是:资产阶级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并且已经真的改变了自己。资本主义却靠着“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获得了自己的新的发展空间——空间的生产,由此获得了有限的幸存。
- 张一兵
- 绿色资本主义的非现实性与困境——浅析对绿色资本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 2024年
- 面对当今社会的生态问题,“绿色资本主义”提出了一种试图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改良方案。但是,当今社会的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所造成的,因而“绿色资本主义”这种思潮受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的束缚,其主张体现为一种非现实性的幻想,并在实践中屡屡陷入困境。基于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生态问题,必须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对“绿色资本主义”进行现实的、强有力的、触及本质的批判,并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探寻超越“绿色资本主义”的实践路径。
- 刘琳吴云飞
- 关键词:生态环境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作为空间范畴的数字资本主义——基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考察
- 2024年
- 资本主义是一种创造更大空间生产的制度,空间是资本的存续之根。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空间性考察,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到资本在国家空间形态的生产场域的运作中推动了世界性生产空间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单位的数字空间化,数字空间化的媒介是数字平台。如果任由作为空间力量的资本主义无限制地发展下去,由数字资本主导人类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就会利用数字生产力地发展,在不断制造和占有空间中实现物质与数字世界的双重统治。数字资本并非以数据为中心,而是以数字空间的布局为中心的资本发展形态。数字时代是人类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历史时代,需要立足于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空间性考察,寻求实现人的空间解放的历史性力量。
- 董新春孙晓鹤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
- 平台资本主义与劳动新异化被引量:2
- 2024年
- 平台资本主义是以数字平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沿袭了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的本质。从劳动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言,平台资本通过对劳动方式的“数字化颠覆”、对劳动时间的“无规制量化”、对劳动空间的“全景式监控”、对劳动主体的“多层次剥削”、对劳动价值的“否定性重构”,引发了深刻的劳动新异化。劳动新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平台资本主义时期的延展,其实质不过是数字平台技术在平台资本增殖逻辑主导下的应用效应,对其研究依然遵循资本批判和工具理性批判的逻辑。从根源上来说,实现从“平台资本奴役”到“数字劳动解放”是对平台资本主义中劳动新异化的有效应对。
- 杜巧玲肖峰
- 关键词:资本积累
- 亚历克斯·卡列尼克斯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
- 2024年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英国左翼学者亚历克斯·卡列尼克斯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在坚持其一贯的批判理论基础上,批判内容和逻辑都有新的扩展与深化。批判内容的扩展聚焦于新自由主义遭遇的多重危机,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深,工人阶级受剥削方式产生新变化,世界不平等鸿沟加深等。批判逻辑更加深入,从理论到实践,从阶级基础到批判武器,环环相扣,论证缜密严谨。然而,作为一名生存于资本主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卡列尼克斯的资本主义批判始终清醒客观,但其对未来社会模式的设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其观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 刘文卿禚明亮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布兹加林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 2024年
- 布兹加林作为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对晚期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将已进入到极权市场和全球资本霸权统治时期的当代资本主义称为晚期资本主义,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雇佣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公共所有和私有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人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是一个一方面发展生产力,同时又限制其进步,并产生荒谬形式的制度。布兹加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复兴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在总结反思苏联社会主义解体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复兴21世纪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
- 陈红甘晓娟
- 关键词:晚期资本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
- 数字资本主义的三重悖论及其消解
- 2024年
-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实现了资本主义的数字化转型。但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甚至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数字资本的技术化缩减了劳动时间,但技术的进步导致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的界限不断消弭;数字资本的数字化更新了劳动形式,但数字劳动以更隐蔽的数字化手段剥削劳动者;数字资本的信息化创造了数据共享,但其背后同时隐藏着数据监控,数字技术在将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违背了自主性的承诺。分析与考察数字资本主义的内在悖论,能够深入剖析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从而为消解其内在悖论、寻求自由解放找到合理化的解决路径。
- 谭新凤
- 关键词:工作时间数字技术私有制
-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与政治
- 2024年
- 奥托·欣策是第二帝国和魏玛时期德国重要的历史学家,其理论对于20世纪社会科学有很大影响。中译文译自吉尔伯特等编译的《奥托·欣策历史学文集》。该文系欣策1929年刊于德国《历史研究》第139卷关于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长篇批判性评论的续篇,欣策正是在这篇文章中重申了他的观点以回应桑巴特的批评。同时,欣策此文也是“一战”后至大萧条前德国知识界持续进行的广泛讨论的一部分,反映出战后十年间德国思想界的时代特征。欣策此文批判了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截然二分的观点,从共同体的角度强调了二者的相互嵌入,明确提出根据经济制度对经济史所作的分期不仅不会同根据重大时代变迁对政治史所作的分期相矛盾,而且会以更清晰的经济内涵丰富历史分期,并将此视为方法论上的重大进步。他据此考察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内在关联,更为深入地论证了韦伯关于独立的民族国家是现代资本主义存活之担保人的观点。文章作为一篇经济史论作,结合英、法、德、美等国的相关史实,着重说明在资本主义发展各阶段,政治与经济都是相互嵌入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不过是乌托邦,呈现了市场与国家的协同演化进程,有助于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纠偏,对于今日理论界探讨建构性市场、反思决定论式唯物史观、批判纯粹市场决定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奥托·欣策张雪琴(译)陈模玲(译)
- 关键词:现代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政治
- 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技术异化
- 2024年
- 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技术与资本最大限度的联袂合谋将人们推入数字化生存境地,数字技术最广程度地渗透和浸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劳动过程、消费模式和交往范式。资本对技术的调用和技术与资本的合谋催生了技术的晦暗面和技术异化,造成了劳动过程的剥削循环、消费需求的虚假过溢和社会交往的虚拟泛化,将人类社会置于技术依赖和数字化生存的困境。消解技术异化和超拔技术生存困境,需要深刻检审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技术异化现象,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拆解和打破资本对技术的调用以及技术与资本的联姻,重塑自由劳动过程、归正消费需求取向和复归社会交往真谛,从而使技术朝向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服务。
- 姜英华
- 关键词:资本逻辑技术异化
- 数字时代的情感资本主义及其批判
- 2024年
- 作为一种将情感变为资本积累重要手段的资本主义新形态,情感资本主义是情感社会学兴盛、社会经济结构大变革和数字社会交往普遍化、社会关系商品化相耦合的产物,主要表征为情感的市场化、政治化、预设化和层级化。消费主义逻辑和情感的交织,使情感被资本逻辑所围猎、绑架和操控,促成了资本积累实现形式的持续性创新、政治统治方式的有序化转型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具象化渗透。情感资本主义以消费主义逻辑粉饰资产阶级利益的伪普遍性,以情感统治的“后真相”性掩盖资产阶级统治的伪合法性,以情感劳动异化遮蔽资产阶级命运的伪永恒性,以情感拜物教掩饰颠倒的现实经济基础,以情感公众消解革命阶级的主体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蛊惑性、虚假性和欺骗性特征和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加以分析、揭露和批判。
- 杨慧民李娜
- 关键词: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