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2篇“ 80后文学“的相关文章
- 边缘的青年与边缘的文学——从小昌小说论及80后文学的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在自杀前的几个月,胡迁在2017年初接受过天津《每日新报》的一个采访,谈及他的小说《大裂》:如果有人想拍《大裂》,我希望不要当做一个青春片,这里面的写的不是青春,是中国大部分大学生,或者叫专科生。人们总是讨论白领群体、底层、既得利益者、创业者,等等人群,这些标签下的人在若干年前还是青年时,人们又都统一美化成青春,这是一个错误的定义。
- 黄平
- 关键词:80后文学小说青年《每日新报》既得利益者白领群体
- 论80后文学叙事模式的传统回归——以网络小说为研究对象
- 2018年
- 新时期文学中反思文学、先锋文学、新鞋式文学、草根文学等流派先后相继影响深远,多种文学创新尝试带动文学模式的变化。在80后作者尤其是受众广泛的网络小说中,其叙事模式呈现出一种向传统叙事模式的回归。80后作者以最现代化的网络数字技术为依托,且大多数作者都接受了良好的现代化教育,但在其作品中向传统的回归现象非常明显。探寻这种回归背后的原因及表现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
- 孙姝
- 关键词:网络小说叙事模式
- 还需要一个“80后文学”的概念为我们加冕吗?被引量:1
- 2017年
- 最近几年,80后在多重意义上得到关注和讨论,在社会学的层面,这一代的长大成人构成了历史事件,并必将在整体上改变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在文学或者文化的层面,这一代人创造的精神产品也将接受更多的质疑、挑战和反思。强调原创性和个人风格的文学创作一步步在瓦解固有的“80后文学”概念。“80后文学”这一命名还有意义吗?它已经并将继续呈现何种变化?本期非常观察栏目邀请80后的作家、批评家、媒体人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 杨庆祥黄平林森李峥金理蔡东宝树戴潍娜罗皓菱
- 关键词:80后文学文化生态历史事件文学创作
- 80后文学的都市文化经验
- 2017年
- 现代意义上的大都市和都市文化出现于19世纪的巴黎和伦敦,以大街区、走廊、广场等都市景观的建设为物质硬件,以都市文学、都市艺术和都市生活方式等文化精神形态的形成为软件标志。a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城市化运动的快速发展,中国都市文化逐渐形成,从而成为现代文学的土壤。80后是城里长大的一代,拥有丰富的都市生活经验,网络作为第二都市文化空间,扩展了80后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观念。
- 于霞
- 关键词:城市化运动都市文学都市景观审美方式
- 在“小时代”中重构“中国”主体——郭敬明、《小时代》与80后文学的可能性
- 2017年
- 作为郭敬明创作转型的标志,"小时代"三部曲突破了他的"青春体验"书写框架和僵化模式,和众多80后写作一起,在当代中国"漫长的90年代"这一特殊历史语境中成为一代人的生存样本,为重构中国主体这一大时代叙事提供着合法性论证,更为重建个体在当下剧烈变革的大时代中的及物生活,进而促进当代文学的嬗变重生,勾连起一种关联的可能性。
- 刘成才
- 关键词:80后文学
- 孤独的一代 80后文学的叛逆叙事模式与传播途径研究
- 80后文学作为一个以作者出生年代命名,做群体考察的文化研究,我们除了把它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大流中进行外还需要用一个整体的眼光将它搁置在全球化文化大视野下来考察这个仍在发展的群体文学。绪论部分谈及80后概念;研究意义...
- 马芳芳
- 关键词:中国文学文学研究
- “代际写作”及其问题——“80后文学批评”的反思
- 2017年
- 可以说,80后写作是被诸多外力“推搡”着登上文坛的。它的迅速崛起让批评界猝不及防,却不得不整装应对,然而长久以来文学与批评、文坛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往往造成言说的困境。
- 张钰
- 关键词:文学批评80后写作文坛言说
- 历史维度的体验性写作:80后文学的审美回归——评《南方有令秧》被引量:1
- 2017年
- "小我"价值的认可和张扬是当下新时期作品,特别是80后文学最有特点的地方。关注自我,关注个体价值,表达与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不一样的声音,用青春热血武装自己,与一切的道德伦理宣战、对抗,乃至刺穿胸膛染红天空,这种自负和自恋的情绪化写作方式,一度是80后标志性的文学姿态。
- 王燕子
- 关键词:历史维度文学比较体验性写作方式历史想象
- “80后文学”:符号化建构的尴尬被引量:1
- 2016年
- “80后文学”是个旧命题,也是个新命题。说它是旧命题,是因为早在2000年新概念作家群出道的时候,媒体就将“80后”(彼时“80后”还是新锐)作为话题进行炒作,在2004年2月“少女作家”春树还登上了TIME杂志亚洲版封面,“80后”这一标志同通俗政治、大众明星一样成为一个流行符号。说它是新命题,是可观的“80后文学”热,也就是近两三年的现象,有系统、
- 李定通
- 关键词:80后文学符号化尴尬作家群女作家
- 世代研究与80后文学的文学史建构被引量:1
- 2015年
- 80后文学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文学与文化现象,从"拒绝命名"到成为媒介与学界追逐与研究的重要对象,一直伴随着广泛的的争论与争议,前不久,还有学者提出"何必以‘代’论文学"。那么,在80后世代与80后文学已然成为一个社会与文化"现实"的今天,"世代"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哪里?80后作为一个世代在当代中国的位置与意义何在?
- 刘俊峰
-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文化场域学史白话文运动言说方式
相关作者
- 朱爱莲

- 作品数:20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学院
- 研究主题:80后文学 80后 文学文本 宏大叙事 主题表现
- 黄凤玲

-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昭通学院
- 研究主题:80后文学 80后 艺术分析 彝族 春树
- 黄平

- 作品数:141被引量:68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新时期文学 80后 细读 文学 当代文学
- 帅泽兵

- 作品数:13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80后文学 文学史 80后 网络 叙事
- 金理

- 作品数:147被引量:322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小说 文学 青年 80后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