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9 篇“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的相关文章
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合并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SNIP)合并鼻息肉病例的临床特征,防止SNIP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8例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合并鼻息肉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包括性 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吸烟史、影像学表现、病理结果、手术方式等,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单侧SNIP合并鼻息肉的12例,单侧SNIP合并鼻息肉,同时伴FBS的2例;双侧SNIP合并鼻息肉的1例;一侧SNIP合并鼻息肉、一侧鼻息肉的1例;一侧SNIP、一侧鼻息肉的2例。18例患者术后随访≥0.5年,未见复发。结论SNIP合并鼻息肉多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发病,亦可合并真菌球型鼻窦 炎(FBS);对单侧和双侧鼻息肉外观的赘生物均应考虑深部SNIP的可能;术前应联合鼻窦 CT、MRI检查确定肿物根基部和临床分期,鼻内 镜下深部、多点病理组织取样;术中必要时进行冰冻病理检查,根据肿瘤 根基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肿物;术后患者取下的所有肿物组织均行病理检查,以减少SNIP的误诊和漏诊。 李力 苟建军 王朝山 蔡德泉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息肉 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术后36个月内 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SNIP)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并对其术后36个月内 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该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 镜下肿物切除术,术后均随访36个月。以术后是否复发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7例)与未复发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中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T_(3)~T_(4)期及中性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3~4期及NLR≥2.0是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3.309、4.888、3.435,均P<0.05)。结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3~4期及NLR≥2.0均为SNIP患者术后36个月内 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 预防,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周晓健 牛卫国 惠志虎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下手术 复发 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组织中生存素、缺氧诱导因子-1α、细胞角蛋白10与恶变的关系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SNIP)组织中生存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角蛋白10(CK10)表达量与恶变风险的关系及预警价值。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88例SNI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变分为SNIP组(153例)与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恶变(IP-SCC)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素、HIF-1α、CK10表达情况,分析生存素、HIF-1α、CK10对恶变风险预警价值。结果Ridit检验显示,IP-SCC组患者的生存素、HIF-1α、CK10表达强度高于SNIP组(P<0.05);χ^(2)检验显示,IP-SCC组生存素、HIF-1α、CK10阳性 表达率高于SNIP组(P<0.05);校正其他因素前后,生存素、HIF-1α、CK10阳性 表达均是SNIP恶变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生存素、HIF-1α、CK10预测SNIP恶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11、0.764,均具有预测效能(P<0.05),联合预测SNIP恶变风险的AUC为0.920,预警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警价值(P<0.05)。结论SNIP组织中生存素、HIF-1α、CK10表达强度与恶变风险密切相关,且阳性 表达是恶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赵俊峰 沈晓伟 马晓瑞 孔令欣 王文超关键词:鼻腔鼻窦 内翻性乳头状瘤 生存素 缺氧诱导因子-1Α 预警价值 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恶变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是鼻腔和鼻窦 最常见的良性 肿瘤 ,易恶变。因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恶变缺乏特异性 的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延误治疗。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恶变发生机制、危险预测因素、诊治流程及预后,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吴喜福 张革化关键词:鼻腔 鼻窦 恶变 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恶变为鳞癌合并Paget病1例2024年 患者,男,55岁,因右鼻阻伴头痛头昏1年入院。专科检查见右侧鼻腔下鼻道中鼻道及嗅裂区可见一肿物,质地稍韧,触之易出血,边界不清,鼻窦 平扫+增强CT示右侧鼻道内 可见一团片影,截面3.5 cm×1.6 cm, 考虑为肿瘤 性 病变,遂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本研究经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2024第15号)并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 黄倩 赵声春 张莉英 牟海 陈小莉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PAGET病 免疫组化 3D可视化技术辅助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精准手术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3D可视化技术辅助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精准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SNI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SNIP手术,观察组采用3D可视化技术辅助精准SNI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可视化技术辅助精准SNIP手术治疗SNIP能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永平 郭凌云 刘花 兰宁 凌群恩关键词: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SNIP)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 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7例SNIP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对照原则,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鼻内 镜切除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抗感染辅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洛昔康配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手术应激情况、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水平、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 粒细胞数(NE)、淋巴细胞数(LYM)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 d、3 d、5 d后CO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7 d、14 d后感染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后病情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可通过抑制SNIP患者的COX-2基因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及手术应激反应,对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及病情复发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霍方方 侯俊胜 沈瑶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美洛昔康 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鼻内 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鼻内 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62例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1年复发的15例作为复发组,将未复发的47例作为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 别、吸烟、饮酒、鼻部手术史、肿瘤 发生部位、病程、Krouse分期情况,并采用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鼻内 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 别、饮酒、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鼻内 镜术后复发与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 发生部位、Krouse分期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 发生部位、Krouse分期均是影响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鼻内 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内 镜术后,吸烟、手术史、肿瘤 位置及Krouse分期是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术后复发。 陈伟兵 侯俊伟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手术 复发 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SCCAg、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92例鼻腔炎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Krouse分期、肿瘤 体积、肿瘤 病理分类的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CCAg、β-catenin对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3-T4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T1-T2组(P<0.05);肿瘤 体积≥20 cm^(3)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肿瘤 体积<20 cm^(3)组(P<0.05);增生活跃组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增生活跃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SCCAg联合β-catenin预测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91.45%、特异度为52.38%、AUC为0.928。结论: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患者血清SCCAg、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在不同Krouse分期、肿瘤 体积、肿瘤 病理分类的患者中差异明显,联合可提高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 杨颖 李世东 高旭栋 王骏 丁瑜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癌抗原 Β-连环蛋白 病理特征 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 内 翻 性 乳头状 瘤 (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 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65例,根据术后2年内 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2)和未复发组(n=53)。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收录临床资料,包括性 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 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Krouse分期及有无糖尿病、高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2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复发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术后未应用5-FU、Krouse分期为T3~T4期、术后血清MMP-2表达水平、SCCA1表达水平是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800、0.836,敏感度分别为83.33%、75.00%、91.67%,特异度分别为71.70%、79.25%、75.47%。结论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辅助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的效果更佳。 赵慧娜 李玉杰 杨长君 于敏 韩伟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