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8篇“ 髁突形态“的相关文章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形态变化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偏斜患者形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偏斜程度患者形态和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下颌偏斜患者,根据颏下点偏离值(menton deviation,MD)分为A组(轻度偏斜组:4 mm≤MD<10 mm)和B组(重度偏斜组:MD≥10 mm),每组各10例。将患者术前(T1)、术后6个月(T2)颅面部CT数据导入Proplan CMF软件,三维重建获得模型,读取体积、表面积,计算形态学指数(morphometric index,MI)。结果:T2时A组偏斜侧(the deviated side,DS)与非偏斜侧(the non-deviated side,NDS)体积与表面积均减小(P<0.05);2组T1、T2时NDS体积、表面积、MI均大于DS,双侧差异的统计学意义,B组更显著;A组各指标数值大于B组,2组DS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变化幅度不同,2组DS体积、表面积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手术会导致术后体积与表面积减小,且术后6个月时轻度偏斜组体积与表面积减小的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患者DS体积、表面积及MI小于NDS,轻度偏斜者DS体积、表面积及MI大于重度偏斜者,术后形态变化与偏斜程度相关。
史红丽孙秀梅肖艳菊李男男王琳吴国民
关键词:下颌偏斜正颌手术髁突形态三维重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矫治,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ANB、SNA、SNB、Sn-H、LL-E等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H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的磨牙移位距离显著降低,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2.90%,其中龋齿5例、口腔黏膜损伤1例、食物嵌塞1例、牙周炎1例。治疗6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上尖牙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
田华郝天喜邓刚
关键词:成人髁突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前后形态与位置特征
2023年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常见的牙颌畸形,不同的牙颌畸形类型也会影响形态和位置特征。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咬合发生改变,同时形态与位置会发生适应性改建,进一步维持口颌功能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文章就不同类型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形态与位置特征做一阐述。
郑博文何佳刘奕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髁突形态髁突位置
形态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形态与单侧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SFMC)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矢状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螺旋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根据Yale的形态的分类标准,将形态分为平、凸、角、圆4种。根据Hlawitschka的矢状骨折分类标准,将矢状骨折分为A、B、M 3类,分析形态与单侧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患者中,健侧形态占比分别是平形41.9%、凸形37.4%、圆形11.6%、角形9.0%,矢状骨折的分类占比分别是A型20.6%、B型42.6%、M型36.8%。不同形态矢状骨折发生率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5)。平形相比其他3种类型的更容易发生矢状骨折,角形最不容易发生矢状骨折。结论:形态不同会影响矢状骨折发生率,平形更容易发生矢状骨折,而角形最不易发生矢状骨折。
王桃仙程立军魏泽全潘祥峰赵民朝
关键词:髁突髁突矢状骨折髁突形态螺旋CT
下颌骨形态与单侧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形态与单侧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
王桃仙
关键词:发生率SPSS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牙合]力及与形态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牙合]力及与形态位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初次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50例。采用T-scanII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接触记录,拍摄锥形术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并测量位置及形态,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总[牙合]力(Total ocdusal force, 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occlusal force, AOF)、前牙[牙合]力、后牙[牙合]力、[牙合]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aximalmovement of COF,MMCOF)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区[牙合]力与关节窝深度、近远中径呈正相关(r>0.00,P<0.05);后牙区[牙合]力与关节窝深度和近远中径呈负相关(r<0.00,P<0.05)。后牙区[牙合]力与Ⅱ类侧TOF呈正相关(r>0.00,P<0.05)。结论 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当前牙[牙合]力增加时,关节窝深度增加,近远中径增宽;而当后牙[牙合]力增加时,近远中径减小。
夏衣旦·艾合买提江祖丽呼玛·阿热甫江潘旭
关键词:髁突形态[牙合]力
单纯型皮罗序列征婴儿下颌骨形态的3D分析
背景:皮罗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PRS)是一种以小下颌畸形、舌后坠及上呼吸道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畸形,其治疗方案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改善体位,放置鼻咽通气管等;手术治疗...
魏秀茹
关键词:下颌骨
前牙开(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及形态的锥形束CT评价
2021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前牙开(牙合)患者54例(前牙(牙合)开组)和正常覆(牙合)患者54例(正常覆(牙合)组),对其拍摄的颌面部CBCT图像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后、前间隙,根据骨质情况将形态分为正常型与异常型2类,对前牙开(牙合)组和正常覆(牙合)组进行关节间隙及形态的统计学分析。将前牙开(牙合)组根据开(牙合)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1)Ⅰ°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3 mm);(2)Ⅱ°开(牙合)组(3 mm≤开(牙合)距离≤5 mm);(3)Ⅲ°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5 mm),比较3个亚组间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前牙(牙合)开组与正常覆(牙合)组相比,颞下颌关节前、上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显著增宽(P<0.01);前牙开(牙合)组骨质异常占52.8%,正常覆(牙合)组骨质异常占21.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Ⅰ°和Ⅱ°前牙开(牙合)患者相比,Ⅲ°前牙开(牙合)患者在关节窝内更靠前(P<0.05)。结论前牙开(牙合)患者的在关节窝内位置更加靠前、骨质异常比例较高。
赖展文胡子洋潘笑郝燕清林梓桐
关键词:锥形束CT前间隙后间隙髁突形态
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形态及位置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骨性Ⅱ类1分类是临床中常见的错合畸形,三维方向的生长发育对下颌骨发育及正畸治疗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本实验通过CBCT测量颞下颌关节的三维结构,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性别间位置及形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
户青波
关键词:生长发育髁突CBCT
文献传递
基于锥形束CT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形态和位置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比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与个别正常患者形态和位置。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40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20例(偏斜组),个别正常患者2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0软件对CB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两侧形态和位置的差异。结果(1)偏斜组患者两侧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发现,在形态方面,偏斜侧最大轴面面积、高度、顶高度均比非偏斜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位置方面,偏斜侧外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比非偏斜侧小;偏斜侧前间隙、内间隙及距比非偏斜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对照组两侧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偏斜组两侧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形态方面,偏斜组偏斜侧高度比对照组大,最大轴面面积比对照组小;非偏斜侧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位置方面,偏斜组偏斜侧上间隙小于对照组,内间隙、前间隙、距及与正中矢状面距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双侧形态和位置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偏斜侧形态较对侧小,并向后上外方向移位。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的高度比个别正常患者大。
周林曦张幸竹房兵张桂荣
关键词:下颌偏斜髁突锥形束CT

相关作者

丁寅
作品数:299被引量:1,18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制法 牙周组织 牵张成骨 成人 正畸
王欢
作品数:9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
研究主题:垂直骨面型 骨性 髁突形态 口腔正畸学 生长发育
程鹏
作品数:4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
研究主题:翼外肌 髁突形态 髁突矢状骨折 强直 愈合过程
邹冰爽
作品数:38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正畸治疗 前牙开HE 颅面形态 前牙 上颌牙弓
刘昌奎
作品数:64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 个性化 同种异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