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篇“ 骨转移灶“的相关文章
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2024年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种植小鼠亲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种植后第1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益肾祛痛颗粒水溶液2.275、4.55、9.1 g/kg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L-385组给予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20 mg/kg,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给药28 d。记录各组小鼠分组处理1~4周的体质量,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称取肿瘤质量。取各组小鼠左侧胫,micro-CT扫描后分析体积分数(BV/TV)、小梁厚度(Tb.Th)、小梁数目(Tb.N)及小梁间隙(Tb.Sp),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情况,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后分析破细胞数量及破细胞与组织接触面长度,免疫组化法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分组处理1~4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分组处理第4周,模型组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肿瘤质量均降低,但仅ML-385组和中剂量组P均<0.05。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侧胫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正常,模型组左侧胫有明显骨转移瘤形成、细胞成分以成骨转移为主,ML-385组、中剂量组左侧胫骨转移瘤形成及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近。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侧胫组织BV/TV、Tb.N、Tb.Sp、Tb.Th、破细胞数量、破细胞接触面长度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左侧胫组织BV/TV、Tb.N、Tb.Sp、Tb.Th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中剂�
殷玉琨陈佳阳常金圆刘丽星江正龙冯利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与内脏病的全身药物治疗反应差异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与内脏病对全身药物治疗的反应差异,探索临床特征及基因表达层面可能引起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肿瘤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全身药物治疗后骨转移及内脏病进展情况,从而反映病对全身药物治疗的反应性,并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GSE76194骨转移与原发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验证。结果骨转移与内脏病全身药物治疗后,优先进展率分别为79.7%以及2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OR=6.76,P=0.009)以及药物治疗前内脏转移部位(OR=0.078,P=0.001)是影响治疗反应差异的独立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HR=4.4,P=0.0027)、仅使用靶向药物(HR=2.94,P=0.0055)以及全身药物治疗前内脏转移部位(HR=0.37,P=0.011)是影响骨转移优先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共筛选出938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差异基因的GSEA分析显著富集到4条耐药相关通路。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与内脏病对全身药物治疗反应存在差异,骨转移存在耐药相关通路的表达上调,伴有EGFR突变的患者骨转移较腹腔外内脏病对全身药物治疗反应性更差,建议对全身药物治疗反应性差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积极采取局部治疗。
丁朝伟梁海杰尉然于沂阳郭卫
关键词:ERBB-1腺癌
18F-PSMA PET/CT SUVmax在前列腺癌及骨转移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1.研究18F-PSMAPET/CT中前列腺病最大化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2.通过比较18F-PSMAPET/CT和全身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效能,分析18F-PS...
张书瑞
关键词:骨转移灶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瘤PD--L1表达临床意义及骨转移与肺癌原发相关异质性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了肺癌患者总数的85%左右。骨转移是晚期NSCLC主要转移部位之一,约1/3患者以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提示预后不良。目前针对骨转移肿瘤细...
曾龙辉
关键词:PD-L1EGFR免疫疗法
定量SPECT/CT中SUVmax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定量SPECT/CT(xSPECT Bone)作为一种新兴高清成像技术,能够将骼的代谢水平进行量化并使用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表示,实现了核素显像从视觉分...
姜果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标准化摄取值诊断阈值
奥施康定联合双磷酸盐类药物及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双磷酸盐类药物及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22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22例骨转移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1),对照组接受放疗联合双磷酸盐类治疗,观察组接受放疗联合奥施康定和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血清内皮素(ET-1)、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血清五羟色胺(5-H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PGE_(2)、5-HT、ALP、NT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8%低于对照组的4.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痛,对患者疼痛症状和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并可在不加大不良反应基础上提升疗效。
王璐
关键词:骨转移灶癌痛放疗双磷酸盐类药物奥施康定
乳腺癌原发骨转移中免疫相关分子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评估和分析乳腺癌患者原发骨转移中四个关键免疫检查点(Siglec-15、PD-1、PD-L1和PD-L2)的不同表达,并分析它们的差异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对比...
杨斌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病理学
文献传递
伴发骨转移的乳腺癌ceRNA网络构建及乳腺癌骨转移的转录组学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过程  相对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而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较长,骨转移事件的发生在罹患乳腺癌的患者中也尤为常见,并可诱发多种骼相关事件致使...
刘书中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文献传递
可注射载药水凝胶局部缓释青蒿琥酯及阿伦磷酸钠缓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
综合治疗的发展使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大幅度提高,但晚期乳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约7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而其中80%的骨转移为溶转移,伴随着严重的破坏,继而会发生痛、病理性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一系...
成希
关键词:乳腺癌青蒿琥酯水凝胶
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显像对于寻找骨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对于寻找骨转移中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显像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时间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内,对象选取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核医学与X射线单独及联合显像诊断,观察不同方法诊断结果。结果:本组200例患者经X射线诊断检出率89.0%,经核医学检诊断检出率91.0%,联合诊断检出率95.0%,联合诊断检出率较单一诊断均明显较高,且对比发现P<0.05,说明表现出了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寻找骨转移中核医学与X射线联合显像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达到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值得推广和研究。
孟波
关键词:骨转移灶核医学X射线骨显像

相关作者

蒯大禹
作品数:18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
研究主题:骨痛 骨转移灶 骨显像 骨转移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林祥通
作品数:233被引量:93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
研究主题:PET SPECT 脱氧葡萄糖 PET显像 发射型计算机
金少津
作品数:26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性核素显像 TC-MIBI 骨转移灶 骨痛 改善心肌
徐枫
作品数:80被引量:26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敷贴治疗 SPECT/CT 骨显像 SR 流行病学调查
刘兴党
作品数:117被引量:357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
研究主题:SPECT 发射型计算机 多巴胺转运蛋白 肿瘤标志物 单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