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3篇“ 骨化中心“的相关文章
超声骨化中心图像分割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处理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超声骨化中心图像分割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处理设备,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针对性地设计了超声骨化中心分割模型,获得更为强大的分割性能,实现高效且高精度的超声骨化中心图像分割。方法包括:获取样本超声骨化中心图像;...
张超李金陈炜王梁吕文志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自动计数模型研究
2024年
目的研发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智能计数模型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及珠海市人民医院采集的3000帧胎儿脊柱骶尾段正中矢状面声像图,其中2800张图像进行椎体骨化中心与脊髓圆锥的人工精细标注与训练,采用Yolov8算法搭建实例分割模型进行分割训练并通过后处理的方式进行椎体骨化中心拟合与自动计数。另外200张图像分别由人工智能(AI)模型、中级医师(D1)以及初级医师(D2)对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个数进行计数并计时,由专家对AI模型和D1、D2的计数是否准确进行评估。比较AI模型、D1和D2的准确率以及耗时差异。结果经过专家评估,AI圆锥分割拟合与计数的准确率达95.00%(190/200),与D1的准确率(94.50%,18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但高于D288.50%(17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1、D2与AI计数耗时分别为5.00(4.25,6.00)s、7.00(7.00,8.00)s、0.09(0.08,0.10)s,AI明显少于D1、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经过训练的AI模型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圆锥末端的椎体骨化中心计数,相当于中级医师的水平,该模型有望进一步应用于胎儿脊柱裂筛查,提高产前超声筛查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郭志伟文华轩罗丹丹梁博诚谭光华张宏杰谭莹袁鹰李胜利
关键词:超声筛查胎儿脊髓圆锥脊柱裂
Ihh通过调控软骨细胞的肥大化及次级骨化中心的形成影响四肢生长板的发育
目的:  在生长板的发育过程中,敲除肥大化软骨细胞中的Ihh,观察生长板的发育变化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在全软骨中敲除Ihh,通过对比肥大化软骨细胞中Ihh的表型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观察明确Ihh在生长板肥大化...
董政权
关键词:次级骨化中心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中晚孕周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发育轨迹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利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测量中晚孕周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形态学参数,探讨椎体的生长发育轨迹。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晚孕周正常发育的胎儿并行胎儿脊柱SWI扫描。分析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影像表现并测量第4颈椎(C4)、第6胸椎(T6)、第3腰椎(L3)、第1骶椎(S1)椎体骨化中心的矢状径、横径、高度、横截面积,计算体积。利用线性或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确立回归方程并拟合生长轨迹曲线。结果112例胎儿纳入本研究,均为单胎,孕周21~39(29.4±3.9)周。其中,包含C4椎体骨化中心30例,T658例,L392例,S162例。SWI显示宫内胎儿脊柱整体曲度后凸,呈现2个原发性弯曲(胸椎和骶椎后凸)。C4椎体骨化中心的形态学参数矢状径、横径、高度、面积和体积在孕25~38周期间生长轨迹遵循二次多项式规律(R^(2)=0.938、0.943、0.952、0.957、0.982);T6椎体骨化中心的矢状径、横径、高度在妊娠21~38周期间生长轨迹遵循指数生长规律(R^(2)=0.915、0.923、0.849),面积和体积增长遵循二次多项式生长规律(R^(2)=0.943、0.961);L3椎体骨化中心的形态学参数在妊娠21~39周期间生长轨迹遵循二次多项式规律(R^(2)=0.910、0.916、0.914、0.942、0.948);S1椎体骨化中心矢状径、横径、高度在妊娠23~39周期间遵循线性生长规律(R^(2)=0.905、0.911、0.922),面积和体积遵循二次多项式生长规律(R^(2)=0.930、0.964)。结论孕中晚期,胎儿C4、T6、L3、S1椎体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与孕周呈良好的相关性,胎儿椎体骨化中心前期增长缓慢,而随着孕周的增长,椎体的生长速度加快。
蔡先云陈欣王静魏新红刘雯李玉超侯西蔓梁蝴蝶单瑞芹王光彬
关键词:胎儿椎体骨化中心
孕中晚期宫内胎儿腰椎椎体骨化中心发育的MRI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利用MRI探讨宫内正常胎儿第一腰椎(L1)椎体骨化中心的动态发育规律。方法 利用MRI对94例23~38孕周宫内胎儿行全脊柱SWI扫描,测量不同孕周胎儿L1椎体骨化中心生长参数(高度、前后径、左右径、正中矢状位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取其动态生长发育曲线。结果 MRI获取的胎儿脊柱参数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脊柱L1椎体骨化中心高度随孕周增长的变化曲线为:y=-0.018+0.528×ln孕周(R^(2)=0.716,P<0.05);前后径随孕周增长的变化曲线为:y=-0.292+0.03×孕周(R^(2)=0.709,P<0.05);左右径随孕周增长的变化曲线为:y=-0.277+0.036×ln孕周(R2=0.780,P<0.05);矢状位面积随孕周增长的变化曲线为:y=-0.461+0.027×孕周(R^(2)=0.817,P<0.05)。结论 孕中晚期胎儿L1椎体骨化中心高度、左右径随孕周增长呈对数增长,前后径及正中矢状位面积随孕周增长呈线性增长,该观察结果对于丰富胎儿脊柱发育影像学资料以及评估发育状况提供了客观影像学指标。
杨涛程亚旎赵鹏张帅汪玉杨咏青马文静肖连祥林祥涛
关键词:宫内胎儿腰椎
儿童齿状突基底部骨化中心数字解剖及组织形态学研究
目的1.研究1~6岁正常儿童齿状突基底部骨化中心解剖结构发育特征,分析影响其融合的因素,为其演变规律及临床疾病诊疗应用提供基础数据。2.探讨正常儿童齿状突基底部骨化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的骨小梁结构特征及分布特点,分析其演变过...
曲星月
关键词:骨化中心骨小梁组织学
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计数筛查闭合性脊柱裂及脊髓拴系综合征
2022年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中计数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计数(number of ossification centers,OCN)对闭合性脊柱裂及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筛查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17~41孕周正常胎儿961例(正常组)和产后证实的闭合性脊柱裂或脊髓拴系综合征胎儿140例(异常组),在胎儿尾侧脊柱正中矢状切面上计数OCN。随机抽取50例正常胎儿行两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检验。统计并比较两组胎儿N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截断值。结果正常组中OCN随着孕周稍增加。17~20周时,绝大多数胎儿OCN在5~7之间;20周以上的胎儿中,99.9%的胎儿OCN≥6,97.1%的胎儿OCN≥7。异常组中93.0%的胎儿OCN<7,82.8%的胎儿OCN<6。除17~20周的亚组外,其他胎龄亚组正常组与异常组间OC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5为截断值时,OCN预测脊髓拴系综合征及闭合性脊柱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3%和93.0%。结论计数脊髓圆锥末端尾侧椎体骨化中心个数是筛查脊髓圆锥位置的简便方法。绝大部分20周以上的正常胎儿OCN>6,当检查中发现OCN≤6时,应行进一步脊柱评估和检查。
罗丹丹钟晓红杨水华文华轩黄怡秦越梁美玲廖伊梅曾晴张梦雨陈芷萱袁鹰李胜利
关键词:脊髓圆锥脊髓拴系综合征
中孕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最低骨化中心距离的超声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孕周胎儿脊髓圆锥至骶尾部距离的变化规律,为对胎儿是否存在脊髓圆锥低位风险做出直观判断提供依据,同时为早期预判、诊断和治疗胎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和隐性脊柱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3月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检查的中孕期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孕周归类为一个正常组,18~28周共分为10个正常组,每组胎儿数量为30名。比较中孕期间不同孕周胎儿对应椎体关系和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骨化中心距离。结果经统计所有胎儿圆锥位置均处于L1~L4之间,未出现中孕期胎儿圆锥位置处于L4以下圆锥位置,同时可见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会随着其孕周的不断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中孕期间的胎儿,不同孕周胎儿的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骨化中心距离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距离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10组不同孕周胎儿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骨化中心距离两两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将伴随着胎儿孕周的增加而不断上移,利用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骨化中心距离可有助于寻找脊髓圆锥位置。
赵恒莲鲍红丽李建辰
关键词:脊髓圆锥
高频超声对0~6月龄正常婴儿及DDH患儿股骨头直径及骨化中心发育状态的初步研究
目的:本课题基于通过Graf法利用高频超声对0~6月龄正常婴儿与不同程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的股骨头直径测量及骨化中心发育状态观察,分析...
杜兰鑫
关键词:DDH高频超声骨化中心
儿童胸骨针灸的潜在危险因素——胸骨骨化中心的MSCT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胸骨发育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为儿童胸骨针灸穿刺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患者(男204例,女140例)的MSCT表现,年龄1个月~15岁,平均(5.31±3.92)岁。观察胸骨区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膻中穴、中庭穴以及鸠尾穴,各穴位对应部位的骨化方式和分布,统计胸骨各部多骨化中心或未骨化者毗邻组织。结果344例胸骨中,华盖穴对应胸骨柄,含有2个以上骨化中心44例(12.8%),后方毗邻胸腺最多,为36例(81.8%),其次为右肺5例(11.4%)。紫宫穴对应胸骨体第一节:含有2个骨化中心仅1例(0.03%),后方毗邻心包。玉堂穴对应胸骨体第二节:含有2个骨化中心15例(4.4%),后方毗邻右肺最多,为6例(40%),其次为胸腺4例(26.7%)。膻中穴对应胸骨体第三节:未骨化8例(2.3%),含有2个骨化中心69例(20.5%),后方毗邻右肺最多,为34例(49.3%),其次为心包33例(47.8%)。中庭穴对应胸骨体第四节:未骨化186例(54.1%),含有2个骨化中心31例(19.6%),后方毗邻心包最多,为146例(69.4%),其次为右肺71例(30.6%)。鸠尾穴对应剑突,未骨化175例(50.9%),后方毗邻心包65例(37.1%),右肺59例(33.7%),膈肌51例(29.1%)。结论儿童胸骨的发育具有多样性,对针灸有潜在的危险。中医师在儿童胸骨针灸过程中应考虑到胸骨骨化中心的发育,有利于避免针灸不当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崔雪王君霞李瑞光马得廷
关键词:胸骨针灸儿童

相关作者

张英泽
作品数:1,247被引量:8,696H指数:3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流行病学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性别分布
李智勇
作品数:40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颈骨折 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跖骨
潘进社
作品数:284被引量:1,755H指数:2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骨盆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髋臼
陈建国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MRI 骨骺 次级骨化中心 股骨 胎儿
林祥涛
作品数:187被引量:490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MRI 磁共振成像 胎儿 MRI研究 断层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