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683篇“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下对韦伯理性二分的研究
2025年
现代性危机是当今时代不可回避的难题,其在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中得以体现,其实质可以归结为理性的分裂所造成的悖论。目前关于两种理性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二元对立和整合、重建完整理性等方面,但从实践哲学视角进行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追溯马克思文本中的两种理性,以期重建完整理性,也为现代性危机寻求新的方案,彰显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
王童
关键词:实践哲学
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超越
2024年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亚里士多德将人类活动进行三分,即理论、实践和创制。马克思实践哲学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和劳动进行结合,其实质是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马克思一方面将劳动的生产性看作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认为人类社会及其历史都是实践活动生产性的产物。另一方面,马克思将困扰亚里士多德的生产劳动的手段性放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史过程之中去理解,为解决人的自由问题奠定了基础。最后,马克思将“理论模块”放入了“实践模块”和“创制模块”的统一体中,在实践这一生产性活动的基础上实现了理论、实践和创制活动的统一,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赵冰清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认识论革命探微
2024年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诞生是一场存在论革命,更是一场认识论革命。马克思实践哲学对抽象本体论和超验形而上学建制的瓦解,内在贯通了对建立在二者之上的传统认识论的体系化批判。马克思从认识的存在论基础出发,不仅指出了传统认识论中“意识”作为“自明前提”的虚假性,批判了构建虚假前提这一思维范式的抽象性,还揭示了这种思维范式的“狭隘关系基础”,深刻阐明了对旧认识论的批判不是一个理论难题,而是一场现实的革命实践
王凯李勇
关键词:实践哲学认识论感性意识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下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意蕴和践行路径
2024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建构了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集体人格和精神风貌,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精神和能力的凝练与升华。立足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认为教育的过程,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之生动体现和现实检验。对教育特质进行分析,提出教育过程是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统一,是实践与认识统一,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统一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意蕴:教育家精神源起的客观实在性、教育家精神形成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家精神提出的社会历史性。进而从保持从业初心和情怀、从业水平和能力、从业品格和素养的认识与实践等三个层面提供了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路径。
文涛杜忠泽李舒扬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教育教育家精神践行路径
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当代中国
2023年
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中较为古老的思维范式,诸多哲学家曾阐释并推进实践哲学理论,持续不断地认识实践哲学,深化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是一个博学深奥的思想体系,跟随马克思持续不断的研究不断丰富。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历程、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入手探讨,进而分析马克思实践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再剖析马克思实践哲学对当代中国的价值。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来者带去更多参考和借鉴。
吴惟琦靳慧慧
关键词:实践哲学西方哲学
从感性意识到社会性认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新认识论出场与历史规定
2023年
马克思实践哲学在实现存在论革命的同时,内在蕴含着对人类认识的存在论思考。通过挖掘认识的存在论基础,马克思实践哲学揭示出人的认识是对生活世界的自觉领悟,是一种感性意识。一方面,感性意识的主客体是一种对象性存在,从而超越传统认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难题,实现对感性世界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认知。另一方面,感性意识作为社会性认识有其类存在基础和历史性规定,这不仅终结了传统认识追求抽象的普遍真理的幻梦,更赋予了认识真理性的现实根基。
李勇王浩斌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感性意识
怎样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革命——兼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前提预设和现实批判被引量:1
2023年
受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哲学之前的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被纳入理性主义或形而上学的发展轨道,形成实践哲学的纯粹理性维度。马克思以人的“感性活动”为立足点,重新界定实践概念,把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实践概念之中,并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这样就在实践哲学的理论思维中引入了具有实证性的现实经验维度。有关实践哲学的讨论就势必要面对纯粹理性和现实经验这两个维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西方传统实践哲学是坚持纯粹理性维度的实践哲学,其基本特征就是确立或预设某种终极性的或本体的东西为立足点或出发点作为推论的前提,以此建构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黑格尔的实践哲学是这种实践哲学的典型代表。马克思实践哲学是一种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它彻底地摆脱了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实践哲学的范式,它同样以人的自由本质为自身的前提预设,但强调人的自由本质的现实化是在人们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只不过,人的自由本质这个前提预设在马克思实践哲学中不是被用来建构实践的法则体系,而是用来批判的。因此,马克思实践哲学同样包含纯粹理性维度。
阎孟伟
关键词:实践哲学纯粹理性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前提预设和现实批判
2023年
阎孟伟在《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撰文指出,受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哲学之前的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被纳人理性主义或形而上学的发展轨道,形成实践哲学的纯粹理性维度。马克思以人的“感性活动”为立足点,重新界定实践概念,把物质生产活动纳人实践概念之中,并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这样就在实践哲学的理论思维中引入了具有实证性的现实经验维度。
阎孟伟
关键词:感性活动马克思实践哲学
论量子力学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维度——基于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理论完备性的质疑
2023年
量子纠缠实验的成功证明了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理论理解的欠缺,爱因斯坦所持的近代形而上学实在论哲学观应是其理解欠缺的重要原因。量子力学对经典力学的超越,不仅是科学范式的转变,在深层次上来看,更是哲学范式的转变,即马克思实践哲学所引领的现代实践哲学范式对近代形而上学的哲学范式的扬弃。爱因斯坦认为任何物理理论与物理实在应是一一对应关系,因而“不确定性”的量子力学成为了他眼中不成熟的理论。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维度阐明量子理论的完备性在于“实践性”而非“实在性”;量子系统本质上是“实践系统”而非“分离系统”;量子力学理论的理解方式遵循“实践的因果论”而非“实在的因果论”,从而论证爱因斯坦近代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哲学观局限导致了其对量子力学的理解的局限,也证明了马克思实践哲学思维对理解量子力学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佳伟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量子力学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下教学本质的应然
伴随着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思想的盛行,学者们逐渐将教学研究的重点转到模式、方法、策略等“器”的研制讨论方面,而对于理念、本质、价值等“道”的理论思辨日渐式微,这种趋势导致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于“何为教学”的反思与探索。20...
李昕潞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教学本质教学

相关作者

李楠明
作品数:40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实践哲学 马克思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以人为本 世界历史思想
王鹤岩
作品数:76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罗蒂 价值观 后哲学文化观 社会转型时期 马克思主义
金华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研究主题:马克思实践哲学 异化劳动 异化 历史沿革 俄语
韩志伟
作品数:71被引量:182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黑格尔 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性 卢卡奇
晏意华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广州工商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实践哲学 实践哲学 大学生 辩证统一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