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篇“ 预测概念模型“的相关文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季节尺度气象干旱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4
2021年
季节尺度气象干旱事件的发生与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异常运动密切相关。在识别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气象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致旱环流系统异常特征,提取具有指示性意义的信号,以季节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为干旱预测指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了季节尺度干旱预测概念模型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率定期预测与实测的SPI3指数相关系数为0.64,验证期为0.56,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本研究方法可为区域季节尺度气象干旱预测和提前研判干旱发展情势提供技术支持。
曹睿何海吴志勇殷浩王萍
关键词:气象干旱干旱预测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预测概念模型新建被引量:4
2015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作为预测全球气候年际变率的最强信号,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地改变,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指示意义减弱,导致中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早期预测概念模型的准确率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显著变暖前(1951-1978年)、后(1979-2012年)两个阶段中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同期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前冬海洋和大气环流及其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发现:(1)影响中国夏季三类雨型的大气环流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具有一致性,但在全球显著变暖的后一阶段,西太副高偏强偏南,欧亚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频繁,而极涡南扩,经向环流加强,这种环流背景有利于中国东部夏季Ⅱ,Ⅲ类雨型对应的环流频率增加,而Ⅰ类雨型对应的环流频率减少,导致中国夏季Ⅱ,Ⅲ类雨型偏多而Ⅰ类雨型偏少;(2)前一阶段,不同雨型对应的前冬海温场差异显著,同时ENSO对北太平洋涛动(NPO)的影响较强,NPO对夏季Ⅰ,Ⅱ类雨型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后一阶段此判别能力下降,而ENSO对太平洋/北美型(PNA)遥相关的影响加强,PNA对Ⅱ,Ⅲ类雨型的判别能力提升.基于新的年代际气候背景,利用前冬PNA和欧亚型(EU)遥相关指数,对中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预测概念模型进行了新建,其拟合效果较理想,实际预测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检验.
赵俊虎封国林
关键词:全球变暖ENSONPOPNA
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33
2014年
国内外研究者对技术预测给予了不同的阐释。专利分析作为技术预测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针对特定技术领域的预测,是基于"专利三性"隐含的技术发展方向、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潜力的特征所作出的判断。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预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在纵向层次上分为总预测层、预测综合层、预测分析层和预测信息层。在此基础上,选择和运用相应的专利分析指标和方法,形成一个技术预测的专利分析方法框架,以指导实际的技术预测活动。技术预测的效用可以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这三个变量予以描述。但专利分析也存在局限性,需要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张韵君柳飞红
关键词:技术创新
内蒙古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环流特征及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50a(1961—2010年)的日最低气温计算阈值,超过此阈值为极端低温事件。将内蒙古东、中、西部的极端最低气温事件进行四季划分统计,讨论分析这些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与大气环流、海洋因子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内蒙古极端低温事件主要发生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基本上没有发生,90年代末以后又陆续发生,但强度、范围明显减小。极端低温事件与北半球极涡、北极涛动、北太平洋涛动、南方涛动、海气相互作用、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存在着大体一致的年代际震荡趋势,同时与冷空气南下的路径有关,而且相关关系显著。通过相关检验,建立内蒙古极端低温事件的预测概念模型,以此应用于实际的业务当中,减少极端事件发生引发的各方面损失。
司瑶冰李海英杨晶杨丽桃刘秀荣
关键词:极端低温事件大气环流预测概念模型
辽宁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23
2009年
分析了1961—2004年辽宁冬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冬季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南高北低、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呈线性递增趋势,递增率为0.56℃/10 a,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一致。辽宁冬季气温存在3—5 a和24 a的周期,于198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突变,突变前气温呈下降趋势,且以5 a左右的短周期波动为主,突变后开始显著的增温变化,并以10 a以上的长周期变化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辽宁冬季气温异常的物理因子,建立了辽宁冬季冷暖预测概念模型
赵连伟金巍张运福曲岩
关键词: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气候变暖周期突变预测概念模型
用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建立宁夏的干旱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4
2008年
在相关普查及分析各因子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宁夏不同程度干旱预测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宁夏全区不同程度干旱的大气及海洋强信号并不一定是线性关系,与大气及海洋各系统之间的相互配置,特别是高层与低层之间、中高纬与低纬之间、大气与海洋之间、各大气与海洋系统的强、弱之间及相对位置之间的配置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李艳春桑建人舒志亮
关键词:干旱预测
强弱南海夏季风年广西的天气及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研究(1997~2000)的成果资料,对强弱南海夏季风年广西的天气作了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雨季开始、年雨量分配及丰欠、热带气旋活动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个简单的预测概念模型,可供业务工作者在制作年景预测上参考。
吴恒强
广西冬季严重冻害的前期强信号及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500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青藏高原积雪以及表征大气活动特征的物理量等资料,从多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广西冬季严重冻害的前期强信号,最后形成预测概念模型,为广西冬季严重冻害的预测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易燕明李秀存覃峥嵘
关键词:强信号农业自然灾害
广东前汛期旱涝的强信号研究及预测概念模型
本文将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较新资料,从500hPa高度场、向外长波辐射(OLR)场,海表温度(SST)场以及表征高,中,低纬大气活动特征这4个方面的14个大气环流指数,较为系统地研究广东前汛期月降水异常的前...
林爱兰
关键词:降水预测前汛期强信号
文献传递
广东前汛期月降水异常的强信号研究及预测概念模型被引量:14
2002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较新资料,从500 hPa高度场、向外长波辐射(OLR)场、海表温度(SST)场以及表征高、中、低纬大气活动特征的14个大气环流指数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广东前汛期月降水异常的前期信号,形成预测概念模型,为月降水的量级(即旱、涝、正常)预测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和实用的预报工具。
林爱兰
关键词:前汛期降水异常强信号大气环流

相关作者

林爱兰
作品数:127被引量:99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季节内振荡 前汛期 热带气旋 降水 气候学
吴尚森
作品数:29被引量:79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西南季风 大气环流 季风 夏季风 降水量
肖富明
作品数:2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寒露风 气候趋势 预测概念模型 副高 区域气候
梁建茵
作品数:113被引量:1,61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热带气旋 降水 年代际变化 西南季风 海温
况雪源
作品数:82被引量:636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降水 夏季降水 气候效应 西风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