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篇“ 预期社会化“的相关文章
初中生预期社会化心理干预的目的、意义和路径被引量:1
2020年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预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校如果能够主动地对初中生的社会化发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必将促进初中生的社会化发展,并有利于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初中生的社会化发展进行心理干预是初中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心理干预的意义和路径两个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分析。
于宏立吕俊红
关键词:初中生预期社会化心理干预
关于教师预期社会化下的师范教育生态
2018年
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预期社会化过程。从我国师范生预期社会化程度来看,师范生预期社会化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职业价值内程度低、教师职业规范认同感低、教师职业性格不完善等。笔者反思师范教育现状,从教育生态视角,提出关于师范生预期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冯文全吴丽秋
关键词:预期社会化师范教育师范生教育生态化
政府组织预期社会化模型分析
2017年
政府存在的前提,在于它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实现这一前提的关键在于人,在于吸引并拥有真正具有公共精神的公共行政者。组织的预期社会化成为实现这一前提的基本途径。文中提出了政府组织预期社会化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政府组织、政府传媒、公众、大众传媒和未来公共管理者五项要素及其传播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对政府组织的预期社会化行为进行初步探讨。
姚曦亮
政府组织预期社会化模型分析
2017年
政府存在的前提,在于它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实现这一前提的关键,在于人,在于吸引并拥有真正具有公共精神的公共行政者。组织的预期社会化成为实现这一前提的基本途径。依据文中提出的政府组织预期社会化模型,笔者将对模型中的政府组织、政府传媒、公众、大众传媒和未来公共管理者五项要素及其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对政府组织的预期社会化行为进行初步探讨。
姚曦亮
预期社会化、资产选择行为与家庭财产性收入被引量:11
2017年
文章从心理、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视角,通过提出预期社会化的形成与传导机理,构建"心理(预期社会化)→行为(资产选择行为)→结果(财产性收入)"的分析框架,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等估计技术,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社会化影响资产选择行为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预期社会化促进了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加快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但是预期社会化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积极效应并非同质,家庭预期社会化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加剧了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为解释家庭财产性收入积累与差距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而且为预期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王文涛谢家智
关键词:预期社会化资产选择财产性收入
论大学精神的属性及其在预期社会化中的作用——兼论大学精神的培养与构建被引量:3
2015年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它具有三种属性:呈现自我的个体性、理念传承的历史性、超越时代的发展性。大学精神在大学生预期社会化过程中,既具有一般作用,即价值导向作用、行为与道德规范作用、激励与鼓舞作用,又具有特殊作用,即可以积累或获得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的文资本与社会资本。大学精神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依照大学精神的属性和文的结构特征重塑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大学精神,从文的器物层、制度层、理念层对大学精神进行系统的培养与构建。
徐祥运蔡振东
关键词:大学精神预期社会化文化资本社会资本
叛逆少年的预期社会化——《坏孩子的天空》中的青少年成长叙事研究
2014年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导演北野武拍摄的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该影片以叛逆高中生小马和新治为表现对象,表现主人公另类的"预期社会化"过程,呈现他们在预期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人类的社会化是指一个婴儿从出生到学会把自己看成独特的个体,来构建社会联系、发展道德观念、学习语言的过程。[1]社会化具有永久性和阶段性,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以预期社会化的形式出现的。
岑阳郑坚
关键词:预期社会化同辈群体主导价值观叙事研究
全程教育实践:职前教师预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2012年
教师预期社会化是指职前教师为胜任该职业所作的预期和准备的过程,它涉及到职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漫长过程。针对职前教师面临"理想的角色希望"和"实际角色扮演"之间的矛盾,实践中表现出教育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我们提出在职前教师预期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全程教育实践途径来促进其教师角色的社会化
吴萍
关键词:职前教师预期社会化教师角色
预期社会化的角度看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
2010年
大学新生正在实现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从预期社会化的角度去分析大学新生角色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实现角色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治宇
关键词:预期社会化大学新生角色转变
预期社会化对大学新生角色转变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2010年
社会学所讲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内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因为大学新生需要完成由学习主导的高中生角色向具有高度自我管理自由的大学生角色转变。文章从预期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其中存在着诸多可能是误区,通过对照这些误区的社会学分析,回归到大学新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力图避免种种误区和困惑,在此基础上,将与其社会化之于大学新生的价值现实,正面探讨了如何促进大学新生按照预期社会化的目标自我发展的途径。
胡治宇
关键词:预期社会化大学新生角色转变

相关作者

胡治宇
作品数:49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景德镇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角色转变 大学新生 预期社会化 NFC技术
姚曦亮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政府形象 人际传播 人际 公共政策 主体性分析
郑铂
作品数:2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
研究主题:快乐感 图书馆员 教师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王廷卓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关注教师 教学 教师教育
陈录生
作品数:10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研究主题:未成年人 网络成瘾 人格特征 社会心理分析 个性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