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7篇“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相关文章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老年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老年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小板指标[P-选择素(P-selection,PS)、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比较2组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PT、APTT延长,INR升高(P<0.05);研究组的TT、PT和APTT均延长(P<0.05),且研究组的TT、APTT较对照组均延长,INR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的血清PS、MPV、PAF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控制出血事件风险方面较华法林更理想。
裴小锐顾梅张振蔚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法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
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房颤负荷对血栓事件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不同房颤负荷对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7 d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房颤负荷(房颤发生时间占记录整体时间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3组,≥23%为高负荷组,7%~23%为中负荷组,≤7%为低负荷组。通过门诊及案系统进行随访,并每年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剔除失访和行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共15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低负荷组48例,中负荷组53例,高负荷组52例。平均随访42.7个月,记录患者血栓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房颤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用药、肝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及LV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负荷组有饮酒史患者比例高于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高负荷组应用地高辛比例较中、低负荷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随房颤负荷升高而升高,高负荷组LAD高于中负荷组,中负荷组高于低负荷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房颤负荷升高,缺血性脑卒中TIA发生率及血栓事件发生率逐级升高,3组缺血性脑卒中TIA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总血栓事件发生率高于中负荷组和低负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急性心梗发生率和心脑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负荷与主要血栓终点事件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1。结论房颤负荷与脑卒中等血栓相关事件密切相关,房颤负荷越重,主要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越高。
陆青洋孟淑华郭元芳王海龙任海燕罗琴阎甡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脑卒中
利伐沙班结合优质护理在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结合优质护理在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两组均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随访1、3、6个月栓塞发生情况、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情况、治疗后INR达标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N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伐沙班结合优质护理能提高瓣膜病房颤患者INR达标率,有效降低患者出血及栓塞发生率。
赵葳方心月史秋寅张婉婉赵冬霞
关键词:优质护理利伐沙班心房颤动非瓣膜病
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20例口服新型抗凝药的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调查并评估其用药依从性,实施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瓣膜病心房颤动口服新型抗凝药患者中,依从性较好74例,占61.67%;依从性较差46例,占38.33%。影响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因素有年龄、合并冠心、阵发性房颤、心力衰竭≥3级、CHA2DS2-VASc评分≥5分、服用药物≥5种、合并脑卒中、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阵发性房颤、合并冠心、合并脑卒中、CHA2DS2-VASc评分≥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围绕影响因素加强管理。
王景安朱正炎
关键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依从性
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合并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微出血研究
背景:瓣膜病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生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NVAF患者需长...
鲍雅雅
关键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脑微出血
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孔面积与机械功能关系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孔面积与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关系。方法120例瓣膜病房颤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阵发性房颤52例(43.3%),持续性房颤68例(56.7%)。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获得图像,行多平面重建获得左心耳孔面积。同时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耳流速(LAAFV),分析不同类型房颤患者左心耳孔面积与LAAFV的关系。结果在持续性房颤组中,较大左心耳孔面积与低LAAFV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孔面积(P=0.009,OR=2.169,95%CI:1.217~3.867)、左房内径(P<0.001,OR=1.514,95%CI:1.208~1.899)是低LAAFV的独立预测因子。在阵发性房颤组,左心耳孔面积同LAAFV无统计学相关。结论在不同类型瓣膜病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孔面积对其机械功能的预测价值存在差异。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较大左心耳孔面积和较大左房内径是低左心耳流速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未发现此类相关性。
徐长江陈磊张超群丁永广周兵谷阳张喜文
关键词:心房颤动
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前的抗凝情况调查
2023年
目的调查已知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血栓栓塞事件前的抗凝情况,并分析医师是否能正确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处方抗凝药物及患者对抗凝药物的态度。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抗凝门诊既往已知NVAF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向患者或患者家属收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前的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未使用/停用抗凝药物的原因及伴随疾等信息。结果入选344例患者,其中男占61.9%(213/344),第1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时的年龄为(69.3±10.0)岁。89.5%(308/344)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前CHA2DS2-VASc评分≥1分(男)或≥2分(女),具有抗凝适应证。73.4%(226/308)脑卒中高风险患者从未使用抗凝药物,主要原因为没有医师告知房颤的卒中风险,未建议使用抗凝药物。82例(26.6%,82/308)患者在血栓栓塞事件前曾使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占61.0%(50/82);其中36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前已停用抗凝药物,主要原因为抗凝过程中出现小出血事件;余46例患者在抗凝过程中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其中30例患者抗凝药物使用不规范。结论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对房颤的脑卒中风险不了解、因小出血事件停用抗凝药物及抗凝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临床需从医患双方着手,增强临床医生对房颤的认识及脑卒中风险评估能力,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对抗凝治疗的顾虑,更好地预防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吴颖施姣姣焦锦程沈尤美王子盾郦明芳陈明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药物患者教育
服用达比加群酯的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调查
2023年
目的调查服用达比加群酯的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分布范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左心房血流不同状态下此APTT是否存在差异做初步探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服用达比加群酯的NVAF患者。入选患者在入院前均已规律服用达比加群酯至少3周。入院后在达比加群酯处于谷浓度时进行APTT检测。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CR)。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APTT的影响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左心房血流不同状态下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的APTT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入选患者584例,年龄为(60.3±10.7)岁,其中男397例(68.0%,397/584)。所有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为(1.7±1.4)分,HAS-BLED评分为(1.2±0.9)分。581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110 mg,每日2次,另3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150 mg,每日2次。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APTT在正常下限以下的患者1例;APTT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106例(18.2%,106/584);APTT在正常上限1~2倍的患者476例(81.5%,476/584);APTT在正常上限2倍以上的患者1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CCR显著影响达比加群酯谷浓度APTT(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左心房血流不同状态下达比加群酯谷浓度时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结论服用达比加群酯的NVAF患者的达比加群酯谷浓度APTT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临床上在应用达比加群酯时应格外关注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APTT无法准确评估达比加群酯的治疗效果。
杨沭施姣姣吴楠焦锦程陈红武郦明芳陈明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达比加群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谷浓度
应用血流斑点追踪超声分析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涡流的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应用血流斑点追踪(BST)技术研究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内涡流特点,并分析涡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1日—9月30日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瓣膜病AF患者,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史分为脑卒中组和脑卒中组;选择同期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无AF和瓣膜病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BST观察左心耳内涡流分布,分析涡流与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共纳入AF患者28例,其中脑卒中组10例,脑卒中组18例。对照组15例。(2)脑卒中组8例患者和对照组7例患者的左心耳内可见涡流,存在涡流的左心耳形态均为鸡翅型。(3)AF患者中涡流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相关(P<0.001)。(4)在鸡翅型左心耳形态的患者中,涡流与左心耳收缩速度、排空速度和震荡波速度相关(P<0.001)。结论:BST技术可以显示左心耳内的涡流模式,涡流只出现在鸡翅型左心耳中并与左心耳血流速度相关,涡流与AF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可能为AF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一个新的预测指标。
王晓冰董天心王永槐马春燕
关键词:卒中心房颤动
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2022年
分析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对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住院的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抽取的140例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只有24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口服抗凝药物总治疗率为17.14%;其中血栓栓塞风险低危患者(CHA2DS2-VASc评分0分)2例,中危(CHA2DS2-VASc评分1分)5例,高危(CHA2DS2-VASc评分≥2分)133例。高危组患者中24(18.05%)例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101(75.94%)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中危组中无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2(40.00%)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低危组中无患者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率偏低。
杨静
关键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相关作者

胡大一
作品数:3,552被引量:28,772H指数:6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刘艳霞
作品数:69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心房颤动 预激 非瓣膜病房颤
韩雅玲
作品数:2,552被引量:6,764H指数:3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射频导管消融
王祖禄
作品数:800被引量:2,260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梁延春
作品数:567被引量:6,10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