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5篇“ 青藏高原低涡“的相关文章
- 青藏高原低涡的活动特征和敏感区识别及其与陆面的关联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青藏高原低涡是夏季青藏高原边界层内产生的中尺度低压涡旋系统,对高原天气及其周边地区降水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由客观识别法得到的高原低涡数据集以及ERA5-land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贝叶斯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和概率统计等方法,对1950-2021年高原低涡的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根据高原低涡的路径及强度划定了高原低涡活动的敏感区,并分析了不同陆面参量与高原低涡的联系。结果表明,高原低涡的年总个数和年总持续时间都呈显著增加趋势(置信度95%),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个·a^(-1)和1.25 h·a^(-1);高原低涡活跃期(5-8月)总个数和总持续时间的增加趋势不显著;高原低涡活动的敏感区位于藏北高原北侧、可可西里山脉附近,与青藏高原中西部的主要山脉相对应;敏感区内的地表潜热、地表长波辐射以及地表0~7 cm土壤湿度与高原低涡个数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而地表感热与高原低涡个数和持续时间呈负相关;进一步发现当时间尺度为年际变化时,高原低涡与降水的变化相对一致,而在日尺度上,地表感热主要在敏感区及其以东地区与低涡个数、持续时间和强度呈正相关,其中以5月和6月最为显著。本研究中的结论为进一步分析高原低涡敏感区内的陆-气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高原低涡数值模拟和数据同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李世园吕少宁文军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原低涡陆-气相互作用
-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 2022
-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22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
- 陈忠明编
- 青藏高原低涡和西南涡协同变化研究
- 青藏高原低涡(简称高原低涡)和西南涡是影响我国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两者共存时所引起的强降水过程会导致我国广大地区出现泥石流、滑坡、洪涝等灾害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影响。其中,高原低涡和西南涡的协同...
- 黄鸿惠
- 关键词:青藏高原低涡统计特征
- 一次青藏高原低涡和西南涡同步变化过程被引量:1
- 2023年
- 青藏高原低涡(简称高原低涡)和西南涡是影响我国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两者同步变化是引发我国西南和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方式,而两低涡同步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机理目前尚不清晰。为探究高原低涡和西南涡同步变化的物理机制,选取2020年超强超长梅雨期间一次高原低涡与西南涡同步变化过程,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及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两涡共存时特殊时间节点所对应的强度、结构等演变特征及位涡收支。结果显示:水平位置不重叠的高原低涡和西南涡也可发生同步变化,即强度变化特征大致相似。两低涡在同步变化之前各自的演变机理不同,但同步变化时两者的演变机理基本一致。具体地,未发生同步变化时,高原低涡主要依靠加热场作用维持东移,西南涡则依靠水平位涡通量散度作用得以维持;两涡同步变化时,两者强度变化相似,演变机理一致,两涡维持主要依靠水平位涡通量散度作用,加热场作用次之。
- 黄鸿惠李论
- 关键词:青藏高原低涡
- 不同类型青藏高原低涡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 青藏高原低涡是影响青藏高原降水和下游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基于ECMWF提供的再分析数据以及全球陆地同化系统数据集(GLDAS)提供的土壤湿度和感热通量数据,使用客观识别方法确定了高原低涡的基本时空变化特征,通过SOM分型...
- 邝玉欣
- 关键词:青藏高原低涡土壤湿度感热通量
- 一次青藏高原低涡影响下的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进一步认识高原低涡影响下云-降水的垂直结构和微物理特征,利用那曲毫米波雷达和雨滴谱仪资料,结合ERA-5再分析和FY-2G卫星资料,对2015年8月17-19日一次高原涡云系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和相关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日凌晨高原涡发展达到最强,那曲上空对流云发展旺盛;随后,强度逐渐减弱,那曲上空过渡为层积云;至19日20时,高原涡减弱消散。此次高原涡降水包含对流云降水和层积云降水,前者回波呈火焰状的上冲结构,回波强度达30 dBZ,但持续时间短,距离地面1 km处存在明显回波亮带;后者在回波图上多为片状,雷达回波强度在20 dBZ以下,持续时间较长。两类降水的雨滴谱存在显著差异,对流云降水粒子直径更大、雨滴谱更宽。
- 张浩然郑佳锋车玉章
- 关键词:高原低涡雨滴谱分布
-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 2021
-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21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
- 彭广编
- 初夏青藏高原低涡生成的动力学机理研究
- 青藏高原低涡是夏季高原最主要的致水系统之一,其产生和东移不仅会主导高原主体的夏季降水,与我国东部的降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青藏高原科学试验开展以来,前人针对高原低涡的东移机制、活动特征等进行了诸多研究,但针对其成因的...
- 汤艺琼
- 关键词:高原低涡
-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 2020
-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20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
- 彭广编
-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与感热通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利用1979—2015年1°×1°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1982—2012年青藏高原70个测站资料计算得到了地表感热通量数据,首先分析了高原低涡的统计特征和夏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青藏高原夏季低涡活动与地表感热通量强弱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79—2015年,夏季(6—8月)高原低涡生成个数大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最多达87个/a,最少为47个/a,集中在西藏那曲、青海玉树以及青海格尔木地区,且大部分低涡活动维持2~3个时次(12~18 h);青藏高原夏季地表感热通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强北弱,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呈现出南弱北强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夏季高原低涡活动与感热异常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地表感热通量异常偏强(弱)时,低涡生成个数偏少(多)。
- 车婧张春玲
- 关键词:高原低涡感热
相关作者
- 郁淑华

- 作品数:108被引量:717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原低涡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低涡 四川盆地 暴雨
- 高文良

- 作品数:81被引量:821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原低涡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低涡 降水 泥石流滑坡
- 李国平

- 作品数:312被引量:2,472H指数:32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高原低涡 青藏高原 可降水量 暴雨 西南低涡
- 彭骏

- 作品数:35被引量:59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低涡 降水 探空 年代际变化
- 李跃清

- 作品数:348被引量:3,467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夏季 降水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