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47篇“ 难愈性“的相关文章
橡皮生肌膏治疗慢难愈创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5年
难愈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CRW)是临床常见的疑难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橡皮生肌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在治疗慢难愈创面具有独特优势。旨从慢难愈创面的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积极探索橡皮生肌膏可治疗慢难愈创面的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的慢难愈创面使用橡皮生肌膏的临床疗效等方面做一综述,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推广及研究探讨提供参考。
易红霞
关键词:橡皮生肌膏慢性难愈性创面
消渴洗剂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慢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分析消渴洗剂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慢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60例慢难愈创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消渴洗剂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与对照组(30例,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结果 各项指标对比(P<0.05)。结论 消渴洗剂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联合使用,能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创面面积,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值得广泛推广。
杨帆高伟枝崔邦胜陈秀霞张强艳
关键词:血浆难治性创面
“煨脓长肉”理念指导下用湿润烧伤膏促进慢难愈创面修复的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 分析在慢难愈创面修复中,在“煨脓长肉”理念指导下使用湿润烧伤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5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慢难愈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换药,45例)和观察组(湿润烧伤膏换药,45例)。比较伤口评估与效果评价量表(Bates-jensen Wound Assessment Tool,BWAT)评分、创面再上皮化(BWAT-1评分)、创面渗出情况(BWAT-2评分)、创面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细菌培养阳率、临床疗效、安全。结果 换药前,两组患者创面BWAT评分、BWAT-1评分、BWAT-2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换药4周后,两组患者创面BWAT评分、BWAT-1评分、BWAT-2评分、VAS评分均较换药前显著降低(P<0.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低(P<0.001)。换药4周后,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率均较换药前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临床显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慢难愈创面修复中,在“煨脓长肉”理念指导下用湿润烧伤膏可有效促进创面上皮化,控制创面渗出,抑制创面感染,减轻创面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治愈率。
刘奕向丽萍
关键词:创面湿润烧伤膏渗出
自拟清热活血敛疮方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慢难愈创面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活血敛疮方熏洗在混合痔术后慢难愈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于南充市中医医院就诊的283例混合痔术后出现慢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42例采用自拟清热活血敛疮方熏洗治疗者纳入观察组,141例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渗出液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比较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渗出液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含量、IL-1β和CRP水平分别为(10.32±4.11)ng/L、(8.22±3.03)ng/L,(19.50±5.7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9±6.52)ng/L、(13.15±2.01)ng/L、(26.51±6.0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27%、12.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活血敛疮方熏洗能有效促进混合痔术后慢难愈合创面的修复,缩短治疗时间,减缓炎症反应,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阳光赵俊丰刘洁
关键词:慢性创面难愈合创面混合痔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磺胺嘧啶银敷料对慢难愈创面愈合时间和疗效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磺胺嘧啶银敷料对慢难愈创面愈合时间和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宁德市医院接收并治疗的126例慢难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1~126号,将奇数号63例患者及偶数号63例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敷料治疗,试验组给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磺胺嘧啶银敷料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创面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83%,61/63)高于对照组(7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9,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4.44±1.53)次]、创面溶痂时间[(15.35±2.29)d]均低于对照组[(9.16±2.23)次、(20.25±3.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面积减少量[(14.95±2.80)cm^(2)]高于对照组[(11.21±2.35)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原素(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CRP[(1.14±0.86)mg/L]、PCT[(4.07±0.56)μg/L]、IL-6[(61.54±25.33)ng/L]水平低于对照组[(2.11±0.75)mg/L、(4.96±0.71)μg/L、(84.48±24.7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9.52%,6/63)低于对照组(25.40%,1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磺胺嘧啶银敷料治疗慢难愈创面,能够提高疗效、加快创面恢复、改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黄家彬李承宁游蕴腾陈闽希林久饶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慢性难愈性创面疗效
中药熏蒸对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2022年3月至8月收治的难愈创面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创面肉芽组织病理结构改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创面生长因子水平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2.00%),χ^(2)=5.357,P=0.021。观察组治疗后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数目均较对照组更高(t=20.485、16.071、8.992,P<0.001)。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0.645,P<0.001)。观察组治疗后创面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t=7.925、11.344、4.892、10.365,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32.00%),χ^(2)=6.640,P=0.010。结论中药熏蒸可有效改善难愈创面治疗效果,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减轻创面疼痛,增加创面生长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郑刚曹渭新付强欧佳曹雨谷才之
关键词:中药熏蒸难愈性创面肉芽组织创面修复
改良CO_(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对难愈创面的疗效
2025年
目的探究改良CO_(2)点阵激光治疗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医院接诊的难愈创面患者12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疗+常规CO_(2)点阵激光治疗)、改良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疗+改良CO_(2)点阵激光治疗),各61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比较治疗1、2、3周后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创面渗液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创面愈合率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疼痛、瘙痒、红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愈创面的治疗中改良CO_(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可促进创面渗液生长因子分泌,抑制创面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高,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创面渗液生长因子分泌有关。
王梦霄陈志勇罗涵张光钢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光动力治疗
银离子敷料联合红外线照射在难愈创面管理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5年
评定银离子敷料联合红外线照射在难愈创面管理中应用。方法 本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以难愈创面的病例人员80例为对象,满足各项研究条件。调查数据,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编号法分组。对照组予以红外线照射;观察组予以银离子敷料联合红外线照射。各组干预3周。评定各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不同时期的创面恢复指标及创面缩小率。结果 观察组的修复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修复有效率为85.00%。两组之间修复有效率比较(P<0.05)。相比干预前,各组干预3周渗出液评分和VAS评分下降(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周渗出液评分和VAS评分下降(P<0.05)。相比干预3d,各组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创面缩小率逐渐上升(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d、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创面缩小率较高(P<0.05)。结论 银离子敷料联合红外线照射有利于难愈创面的愈合效率,减少渗出液及减轻疼痛,提高修复有效率。
程荧洁
关键词:银离子敷料红外线照射
应用封闭式负压创面引流术治疗颈淋巴结核难愈伤口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创面引流术在治疗难愈颈淋巴结核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颈淋巴结核的患者(2021年3月-2024年10月)为对象,共120例,将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敷料换药和封闭式负压封闭引流术,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和疗效相关指标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血细胞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创面红期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常规敷料换药时间比对照组时间长(P<0.05);观察组出血、体温升高以及溃疡比对照组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无差异,一般情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在颈淋巴结核的外科治疗中,患者的血液指标得到改善,身体疼痛感得到缓解,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同时创面的恢复时间得到缩短,该项技术的应用值得推广。
江涛肖泽林
关键词:淋巴结核难愈性伤口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体位管理在难愈压力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体位管理在难愈压力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创面修复病区收治的40例住院难愈压力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PRP+体位管理,比较两组的第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第7、14天观察创面面积、创面面积缩小率变化、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试验组第7、14天创面缩小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周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二期修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RP+体位管理在难愈压力损伤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霍雪琴程炜占书娟刘佩瑛张小娟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体位管理创面愈合

相关作者

阙华发
作品数:311被引量:1,83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外科 糖尿病溃疡 中医药治疗 难愈性
王云飞
作品数:92被引量:41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难愈性 慢性下肢溃疡 川牛膝 中医药疗法 皮肤溃疡
邢捷
作品数:81被引量:47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益气化瘀 难愈性 慢性难愈性创面 学术思想 外治法
徐杰男
作品数:95被引量:53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下肢溃疡 慢性难愈性创面 中医药疗法 乳腺癌 外治法
唐汉钧
作品数:267被引量:1,61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乳腺癌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名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