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1篇“ 隐匿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章
- 隐匿性乙型肝炎被引量:1
- 2006年
- 冯芳尹有宽陈一东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病毒复制
- 隐匿性乙型肝炎被引量:23
- 2004年
- 江红汤正好臧国庆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表面抗原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技术的进步,发现部分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但肝脏或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这种特殊感染类型称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OBI发病机制主要与病毒突变、宿主免疫反应、表观遗传学、与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等相关。OBI临床风险主要包括HBV的传播、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HBV再激活、肝癌发生等。由于OBI独特的血清模式、临床表现、部分检测指标的方法学受限等因素,导致OBI检出率比较低。因此,急需寻找新型的血清学标志物来提高OBI的检出率,降低HBV传播的风险。该文主要围绕OBI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彭兰新(综述)向瑜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发病机制
- miR451a与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miR451a与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关系,为OBI的鉴别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25003份,通过血液筛查检出OBI感染者。同时选取40例HBsAg双试剂反应性样本(S/CO>3.0)为阳性对照组,40例健康献血者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组)。检测各组的血浆miR451a水平,同时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指标,并分析miR451a与OBI的关系。结果:125003份血液样本中54例判定为OBI,OBI感染率为0.043%(54/125003)。与正常组相比,OBI组、阳性对照组血浆miR451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但OBI组、阳性对照组血浆miR451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HBV DNA载量、TBil、ALT、AST水平均高于OBI组、正常组(P<0.05);OBI组与正常组血浆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血浆miR451a可鉴别OBI者与健康者,且曲线下面积为(AUC)=0.904(95%CI:0.829-0.978);但血浆miR451a较难鉴别OBI者与HBsAg反应者。结论:血浆miR451a可作为HBV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辅助鉴别HBsAg无反应性献血者的OBI。
- 刘强余薇王芳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偿献血
-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女性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分析血清铁蛋白(SF)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女性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270例女性受检者分为A组(OBI患者,145例)、B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和C组(健康人群,61例)。比较三组SF水平和肝功能指标。A组又分为A1组(SF水平异常,72例)和A2组(SF水平正常,73例),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分析A组SF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C组比较,A组SF和ALP水平升高(P<0.05和P<0.01),B组SF、ALT水平升高(P<0.01)。与B组比较,A组SF水平升高,而血清DBil水平降低(P<0.05)。与A2组比较,A1组血清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P、TBil水平均升高,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A组SF水平与血清ALT、AST、GGT、ALP、TBil及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SF水平在OBI女性患者中异常升高,且与部分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有助于评估肝脏炎性损伤。
- 陶弋婧饶丽华杨松
- 关键词:铁蛋白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 2024年
-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2094份标本中共有37份HBV-DNA阳性且为低浓度标本。2094人次样本中,肝炎316例、肝硬化51例、肝占位例31例、肝脏恶性肿瘤144例、其他诊断1552例。37例HBV-DNA阳性样本内,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肝占位1例、肝脏恶性肿瘤10例、其他诊断13例(其中包括3例普通病人样本)。37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达到34例(91.89%)。结论:OBI在健康群体内时有形成,肝炎与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向OBI转变的比例较高,检查人群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 王敏杰郭碧容林丽文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输血传播风险及防范被引量:1
- 2024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NAT)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HBV传播,但是残余传染风险依然存在。OBI献血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含有极低病毒载量的HBV DNA,即使是高度敏感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也可能是间歇性检测到或无法检测到。目前对于OBI检测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OBI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开发更灵敏、标准化和有效的HBsAg、HBV DNA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OBI发展机制,准确诊断OBI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 王全慧潘彤(综述)樊晶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核酸检测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纤维化的关联性研究
- 背景与目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征为乙型肝炎表面...
- 羊华龙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 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献血者血清学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献血者中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学特征,探讨HBV S区基因突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免疫逃逸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175583名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ELISA/NAT检测,再结合HBV血清学标志物试验确认OBI标本,运用巢式PCR扩增HBV S区并进行测序,使用MEGA 7.0软件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共检出82份OBI标本,检出率为0.046%(82/175583)。不同性别献血者标本的OBI检出率无差异(P>0,05),45~54岁年龄段献血者标本的OBI占比(39.02%)最高。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为HBcAb阳性率最高(52.44%)。对12份OBI标本HBV DNA测序分析发现B基因型2份,C基因型10份。对12份标本HBV S区进行巢式PCR发现氨基酸存在T47K、I126S、P127H等基因突变。结论NAT可减少甚至避免OBI引起的输血风险。OBI献血者C基因型中T47K、Q101R高频氨基酸突变可能造成免疫逃逸,致HBsAg检测阴性。
- 余薇王芳刘强
- 关键词: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
- 广东省河源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检出率的调查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河源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检出率高的原因,为制定血液安全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扩增技术对2016-2018年河源市中心血站44598例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OBI检出的影响因素;对确证OBI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对确证OBI献血者进行随访检测;再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OBI检出情况。结果44598例献血者,共检出OBI 68例,OBI检出率为0.15%。男性OBI检出率高于女性,首次献血者OBI检出率高于重复献血者,本地籍OBI检出率高于外地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5.161、7.382,P均<0.05);不同年龄组间,18~<27岁乙肝疫苗免疫年龄组OBI检出率最低,47~60岁组OBI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献血史及户籍均为OBI检出的影响因素(P均<0.05);以女性为参照,男性OBI检出率较高(OR=2.093);以18~<27岁乙肝疫苗免疫年龄组为参照,47~60岁年龄组OBI检出率最高(OR=7.462);以重复献血者为参照,首次献血者OBI检出率较高(OR=1.720);以外地籍献血者为参照,本地籍献血者OBI检出率较高(OR=2.353)。43例可分型OBI标本的HBV S氨基酸序列与参比序列比对分析显示,6例外籍B型序列中未发现显著性突变位点,而本地籍35例OBI序列中共确认11个显著性突变位点(P<0.05),其中72.7%(8/11)为影响血清学检测变异株,另外发现3个免疫逃逸变异株和2个免疫球蛋白治疗失败变异株位点。40例OBI献血者历经3~100个月随访,1例(2.5%)HBV DNA转阴,5例(12.5%)HBsAg转阳,其余34例(85.0%)仍保持OBI状态。结论当地HBV的高感染基数、特定的献血人群结构、高频显著性S基因突变以及绝大多数
- 刘丽华黄璐叶登凰聂湘辉刘静黄仕云王雅琴李彤叶贤林
- 关键词: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随访疫苗免疫
相关作者
- 叶贤林

- 作品数:124被引量:647H指数:15
-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献血者 血液筛查 核酸扩增技术 HBSAG 核酸检测
- 郑欣

- 作品数:65被引量:2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献血者 无偿献血者 血液筛查 HBSAG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张振华

- 作品数:131被引量:4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李旭

- 作品数:237被引量:1,42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陈常云

- 作品数:31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日照市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隐匿性感染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糖尿病肾病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HB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