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篇“ 银川盆地“的相关文章
银川盆地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2024年
地热能绿色可持续,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银川盆地是典型的寒旱区域,对热能需求巨大。针对银川盆地地热的研究基本集中于估算地热资源量,对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较少。因此以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氚和^(14)C)测年和水岩作用模拟等方法分析银川盆地内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和Cl·SO4-Na型。Na^(+)在阳离子中占比最大,Cl^(-)在阴离子中占比最大。岩盐的溶解是Na^(+)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个来源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石膏的溶解是SO_(4)^(2-)主要来源。银川盆地补给区高程为范围在2600~2900 m,平均补给高程为2762.44 m,地热水来源并非大气降水直接补给,而是贺兰山地区高海拔处的大气降水沿贺兰山东麓断裂对银川盆地地下热水进行补给,地热水最老年龄为20750 a,存在亚现代地下水的混合水,补给高程高且距离远。
杨超屈文岗任文豪高世昌
关键词: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年龄银川盆地
银川盆地东南缘面子山—清水营断裂活动性被引量:2
2024年
研究银川盆地的构造活动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鄂尔多斯和阿拉善3大地块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银川盆地东南缘的面子山—猪头岭一带地形高差显著,影像上线性明显,可能发育一条未知的活动断裂。本文沿面子山—清水营一线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探槽开挖和地层年代测试等工作,结果表明:银川盆地东南缘发育面子山—清水营断裂,全长50 km,以猪头岭北为界,分为面子山断层和清水营断层两段。面子山断层以高角度正断为主,断层擦痕显示具有左旋走滑运动,走向北东,跨断层数条冲沟显示具有左旋扭动特征;而清水营断层则表现为逆断层,走向北东东,发育陡坎地貌。该断裂断错了(23.65±1.17) ka BP和(33.16±1.82) ka BP的沉积地层,表明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该断层的发现表明,鄂尔多斯地块的西北边界复杂,构造变形带较宽,且不严格的受控于断陷盆地的边界断裂,其构造变形已扩张到地块一侧,这可能与青藏高原持续向东北向的推挤扩展有关。
武治群雷启云杜鹏刘超邵祯李泽山
关键词:银川盆地断层活动性
银川盆地天山海世界地热勘探重力数据三维反演研究
2024年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关注。地热能大多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而中国拥有着独特的“阶梯状”地形,处于板块碰撞边界的地区较多,地热资源储量丰富,但存在勘探和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银川盆地蕴含丰富的地热资源,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区,具有很大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重力异常主要反映了地下岩石的密度差,而重力勘探方法因其成本低、勘探面积广而被广泛应用于地热勘探,尤其是地热远景区的划分。利用重力三维反演方法对银川盆地天山海世界重力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获得区域地下三维密度结构,为后续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利用提供基础。
田进珍安百州陈少泽闫照涛陈晓晶孙博洋
关键词:银川盆地反演
银川盆地东缘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及地热勘探方向
2024年
随着银川盆地东缘地热井的成功实施,指明了围绕黄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寻找地热的新方向。为了进一步研究黄河断裂对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的控制作用及缩小勘探靶区,共布设了4条MT测线,获得了71个测深点。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预处理及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10 km以浅的二维电性结构。综合研究区以往地质、重力、微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对银川盆地东缘地层、断裂构造进一步解释,认为大地电磁测深测线所反映的奥陶系基底高阻内出现的相对低阻可能是黄河断裂后缘次级断裂发育部位,由奥陶系破碎充水所致,具有地热资源勘探的潜力。
仵阳赵福元虎新军陈晓晶卜进兵郭少鹏
关键词:电性结构地热勘探
银川盆地浅层地温能热响应试验分析
2024年
为研究银川盆地的浅层地温能热响应,选取永宁县闽宁镇和贺兰县纺织园两地作为试验区进行分析。采用地埋管试验孔热响应试验,通过原始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与修正等数据分析过程,测得两试验区孔域的岩体初始平均温度,通过大小功率恒热流试验测得平均综合导热系数,并进行模拟夏季和冬季的恒温度测试。根据测得的排热量和取热量计算出单位孔深换热量永宁县闽宁镇为59.2 W/m、-43.8 W/m,贺兰县纺织园为57.6 W/m、-25.7W/m。从数据结果对比来看,永宁县闽宁镇的各项试验数据均高于贺兰县纺织园,为该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区评价提供依据。
严绍文吴嵩朱红梅王红燕李建平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热响应试验热物性
银川盆地热储层温度估算
2023年
热储层的温度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资源量的评价至关重要。银川盆地热储层埋藏较深,通过勘察技术获取热储层温度及相关参数的成本较高。为了进一步揭示银川盆地热储层特征,在银川盆地内有条件采集地热水样品的7眼地热井中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了地热水样品的水化学特征,实测了地热井井口的温度,采用多矿物平衡法及地热温标法对7眼地热井热储层的温度进行估算,并将估算结果与井口温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银川盆地地热水平均总溶解性固体物质(TDS)为9116.43 mg/L,地热水以高矿化度地热水为主。银川盆地热储层温度估算结果及实测井口温度显示,银川盆地北部热储层温度高于中部热储层温度。对于新近系热储层,Na-K地热温标使用效果最好,估算的热储层温度约为52.6℃;对于奥陶系热储层,玉髓地热温标的使用效果最好,可对热储层温度进行精确的估算,估算的热储层温度约为39.1℃。
杨超屈文岗方嘉伟扈志勇
关键词:热储层地热井地热温标银川盆地
基于地球物理资料的银川盆地南部构造特征分析
2023年
银川盆地南部位于阿拉善微陆块向鄂尔多斯地块NE向挤压应力作用的前锋区带,为银川平原地震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钻探资料显示,该区发育奥陶系褶皱基底,上覆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3套地层,表层厚度约1 000 m的第四系河湖相沉积层,基本遮蔽了深部构造的发育行迹,给研究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地质构造成因形成了制约。为此本文以1∶5万区域重力资料为基础,首先结合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与地震反射剖面联合划分了银川盆地南部的构造格架,该区域深部构造呈现典型的“两隆夹一坳”的构造分布格局,以黄河断裂与吴忠断裂为分界,由西向东依次为吴忠隆起带、永宁-灵武坳陷区、横山堡隆褶带。然后运用重力场小波多尺度分解、边界识别和界面反演技术等,重点对永宁-灵武坳陷区进行研究,明确了内部隐伏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分层梳理了局部构造单元的转化过程,得出银川盆地南部地震分布受边界断裂F1、F2控制,永宁-灵武坳陷区为地震活动的重点聚集区,且具有南北分异的特征。坳陷区地震分布与古近系顶面构造层次级断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F16、F21断裂展布区带是4.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主要分布区。这为今后研究银川盆地南部地震活动奠定了基础。
虎新军安娜陈晓晶
关键词:构造格架
银川盆地隐伏断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比分析——以芦花台断裂南段为例
2023年
隐伏断裂尤其是隐伏深大断裂往往与地震及地质灾害紧密相关,而探测隐伏断裂的地球物理方法较多,但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探测效果存在差异.以银川盆地隐伏的芦花台断裂南段为例,通过常规氡气测量、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勘探法部署综合地球物理手段,分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巨厚第四系覆盖区隐伏断层的探测效果.结果表明,在不能揭穿第四系的情况下,直接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的效果不佳;断层上方的氡气放射性浓度明显高于背景值,对断层位置的研究具有指示意义;而小道距、小偏移距、高覆盖次数的浅层地震勘探法,能够较精确地分辨断层空间的展布特征及上断点位置.
杨勇潘进礼赵银鑫商磊磊
关键词:银川盆地地球物理探测隐伏断层
银川盆地清水营组咸化湖盆沉积特征与湖盆演化被引量:4
2023年
银川盆地发育厚层新生界,其中清水营组是咸化湖盆发育的时期,也是烃源岩最为发育的层段,因此明确清水营组的沉积特征及湖盆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勘探意义.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银川盆地古近纪晚期清水营组的岩性、岩相类型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沉积环境.利用岩电特征、小波变换对清水营组进行沉积旋回识别与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湖盆演化.清水营组岩性主要为灰色泥岩、棕红色泥岩、含石膏泥岩、石膏及薄层细砂岩、粉砂岩等,共有四种岩相组合类型.清水营组可划分3个四级旋回,对应清水营组咸化湖盆的3个演化阶段:SQ1为裂陷初期咸化湖盆的发育阶段;SQ2为强烈裂陷期,湖盆水体深度有所增大,盐湖鼎盛阶段;SQ3期水体变浅,湖盆范围变大,封闭性减弱,由咸水湖演化成淡水湖.
徐清海吴楠王健海连富曹日洲
关键词:银川盆地层序划分古地理学
基于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的银川盆地下方正断层系统三维壳幔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2
2023年
贺兰山-银川盆地构造带分布有一系列平行的正断层,历史上发生过8.0级强震,这种在大陆内部具备8级以上发震能力的正断层系统是非常罕见的.为深刻认识这一构造系统的精细结构特征,在该构造系统附近布设了104个宽频带流动台站,同时收集周边固定台站和其他流动台站资料,通过对206个台站的接收函数与面波联合反演研究,获得了构造区下方高精度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银川盆地内部以四条断裂为界呈现典型的“堑中堑”盆地特征;通过对正断层系统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在盆地南侧发现一个沉积层厚度变化显著、地震分布集中的条带,推测为正断层系统的南部边界.贺兰山与银川盆地交界两侧,存在地壳厚度差异和壳内速度结构分异现象,而交界处在上地幔呈现低速带,这可能与构造带位于阿拉善和鄂尔多斯块体之间有关.银川-平罗8.0级主震发生在银川盆地下方四条断裂交汇部位,位于盆山交界高低速分异部位偏高速区一侧,盆山交界下方的上地幔低速异常体可能促进了地震成核.综合地质钻探证据、微震活动性、区域应力场和本文速度模型,推测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是1739年银川-平罗8.0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
王未来蔡光耀来贵娟曾宪伟包晶晶张龙宿君陈明飞
关键词:银川盆地接收函数面波层析成像

相关作者

杨振京
作品数:175被引量:83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孢粉 表土花粉 古环境 孢粉组合 孢粉记录
刘保金
作品数:138被引量:1,23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浅层地震勘探 深地震反射 地壳结构 城市活断层
魏明建
作品数:135被引量:333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热释光 泥石流 孢粉 等效剂量 沙漠砂
童国榜
作品数:78被引量:1,03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气候 孢粉记录 孢粉 孢粉植物群 第四纪
雷启云
作品数:58被引量:534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研究主题:钻孔联合剖面 青藏高原东北缘 滑动速率 银川盆地 隐伏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