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1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相关文章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治疗再生障碍性贫患儿的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治疗再生障碍性贫(AA)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AA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环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时间,临床指标(骨髓巨核细胞个数、血小板输注量、粒细胞恢复时间)水平,治疗前后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20×10^(9)/L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T≥50×10^(9)/L、PLT≥100×10^(9)/L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巨核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CAT、GSH、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治疗AA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VEGF-C水平,缩短PLT恢复时间,改善临床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环孢治疗。
周莹莹黄蓉南慧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环孢素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促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2月62例接受化疗后30 d内发生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后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使用情况将62例患者分为rhTPO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rhTPO组PLT<100×10^(9)/L时,每天皮下注射rhTPO 1500 U,总计注射14天或PLT恢复至100×10^(9)/L时停用;对照组不应用升血小板药物,仅进行支持治疗。比较两组CIT的分级、血小板恢复情况以及化疗期间血小板输注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rhTPO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25×10^(9)/L的恢复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hTPO组的PLT≥50×10^(9)/L的恢复时间、PLT≥100×10^(9)/L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治疗后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疗效为83.3%,所有患者PLT均恢复至25×10^(9)/L以上,未达到PLT≥50×10^(9)/L的患者2例;对照组疗效为78.1%,所有患者PLT均恢复至25×10^(9)/L以上,未达到PLT≥50×10^(9)/L的患者3例。rhTPO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TPO可促进MM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并且安全性较好。
李可芯赵薇薇刘瑶高新宇王连杰周芳卉常玉莹刘娟陈丽艳王巍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化疗血小板输注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6例,根据是否使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术后予皮下注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15000 U,每日1次,监测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停止注射。对照组未予皮下注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也未予其他血小板替代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第1、2、3、5、7、9天血小板数量变化,记录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手术野引流量、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天病死率以及术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连续予皮下注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5天,血小板升至100×10^(9)/L。术后第5~9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手术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0天分别死亡1(5.00%)、3例(8.33%),两组术后30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症状较轻,未予处理,1~3天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治疗期间无病例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结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
周轶胄王春亭王辰邱实庞昕焱鲍卫国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体外循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用于单倍体造干细胞移植
2025年
背景: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液病的重要手段,术后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并无标准方案来提高血小板植入率和预防血小板植入延迟。目的:对比分析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促进恶性液病患者单倍体造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植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进行单倍体造干细胞移植的163例恶性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2 d开始皮下注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患者共72例,归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组;+2 d开始口服海曲泊帕的患者共27例,归为海曲泊帕组;未应用海曲泊帕及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64例患者归为空白对照组。对3组植入情况、100 d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中位随访时间52(12-87)个月,空白对照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2.95±3.88)d,(14.04±3.71)d,(13.89±2.74)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52);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5.16±6.27)d,(17.67±6.52)d,(17.00±4.75)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87);(2)空白对照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第60天血小板完全植入率分别为64.06%,90.28%,9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亚组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空白对照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35);(3)空白对照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100 d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5.00%,30.56%,25.9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2);(4)巨细胞病毒症、巨细胞病毒肺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随访期内,3组患�
孔黛王新凯张文荟裴晓杭连成牛晓娜郭宏岗牛俊伟朱尊民刘忠文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移植物抗宿主病植入率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衰竭(ALF)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功能的动态变化,评估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ALF大鼠PL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PO组及白细胞介-11(IL-11)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经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1?500 mg/kg,72 h内分次给药)诱导构建ALF模型。制模后,TPO组皮下注射rhTPO 15 μg/kg,连续5 d;IL-11组皮下注射IL-11 0.45 mg/kg,连续5 d。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7、12 d静脉采进行全细胞检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清TPO水平;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 d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TBil)、白蛋白(ALB);并于制模后12 d处死大鼠,用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3组大鼠均于制模后24~48 h各死亡2只。HE染色显示,3组ALF大鼠于制模后12 d均可见到肝细胞大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紊乱,网状支架塌陷,肝窦充、出,及炎症细胞片状浸润。各组大鼠制模后1 d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ALB水平于制模后1 d明显下降后回升,但3组间肝功能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制模后1 d PLT快速下降,之后随着肝功能改善逐渐恢复;其中制模后7 d TPO组PLT升至峰值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LT(×10^(9)/L):1?673.3±347.5比855.3±447.0,P<0.05〕,而IL-11组PLT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10^(9)/L):1?350.3±386.6比855.3±447.0,P>0.05〕。3组大鼠制模后1 d清TPO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5 d时降至谷值,但3组间清TPO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F大鼠PLT早期快速下降,并随着肝功能改善而逐渐恢复,清TPO水平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注射rhTPO可显著提升ALF大鼠PLT,但对肝功能及动物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唐飞梁静梁静刘刚王凤梅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
TP患者应用IL-11联合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TP)患者应用白细胞介(IL)-11联合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TP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各纳入75例。常规组给予应用IL-11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比较血小板计数达标时间;治疗14 d,观察清学检测指标的变化;出院前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治疗3 d、7 d、14 d时,联合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50×10^(9)·L^(-1)时间、≥70×10^(9)·L^(-1)时间、≥100×10^(9)·L^(-1)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14 d时,联合组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1联合重组血小板注射液治疗TP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血小板达标时间,且联合方案安全性可靠。
梁靓李变锋程苗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与临床安全性,为IT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43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21例)、观察组(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22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并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14 d后PLT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前治疗14 d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14 d后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1、2、4、14 d后,两组患者PLT指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治疗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6(IL-6)、白细胞介-17(IL-17)、白细胞介-22(IL-22)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4^(+)、CD3^(+)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4.55%)较对照组(38.10%)更低(均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PLT水平,调节免疫能力,还可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疾病的复发率。
杨丽丽刘甜甜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地塞米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计数免疫功能
两种不同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方案防治肺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经济性比较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TPO)方案防治肺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CIT)的效果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肺癌化疗后血小板降低至<75×10^(9)·L^(-1)患者,按照不同rhTPO治疗方案分为方案二组(n=39,每日300 U·kg^(-1))和方案一组(n=34,隔日300 U·kg^(-1)),比较两组用药后血小板(PLT)计数、不良反应及临床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用药第3、5、7、10 d时PLT值均差异无意义(P>0.05),方案一组升高至100×10^(9)·L^(-1)所需时间大于方案二组([7.21±4.03)d vs(5.90±4.52)d,P<0.05],其中方案一组和方案二组PLT峰值分别为(103.7±45.3)×10^(9)·L^(-1),(110.2±41.3)×10^(9)·L^(-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贫、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6%vs 56.4%,29.4%vs 23.1%,23.5%vs 17.9%,χ^(2)=1.269,0.572,0.847,P>0.05);方案一组总治疗费用、rhTPO成本均低于方案二组[(11.87±4.09)万元vs(13.79±5.23)万元,(4236.7±2906.3)元vs(6872.4±3673.5)元,t=7.154,3.269,P<0.05],且每提高一个疗效单位,方案一组较方案二组治疗费用减少724.3元。结论每日或隔日采用300 U·kg^(-1) rhTPO防治肺癌化疗所致CIT总体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每日用药能更快使PLT升至目标值,而隔日用药能明显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王晓明孙建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肺癌化疗血小板减少症
阿伐曲泊帕与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究阿伐曲泊帕与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23年3月之间81例出现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38例接受阿伐曲泊帕治疗被分配到阿伐曲泊帕组,43例接受rhTPO治疗被分配到rhTPO组。监测指标包括用药后血小板变化、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用药后肝肾功能变化和短期生存率。结果用药后第3、5、7、10和15天阿伐曲泊帕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rhTPO组患者(P>0.05),第30天无差异(P<0.05)。阿伐曲泊帕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rhTPO组(84.2%us58.1%,P<0.05),阿伐曲泊帕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rhTPO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栓发生率以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伐曲泊帕和rhTPO均能提升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其中阿伐曲泊帕的临床疗效优于rhTPO。
刘松兵陈广厚戴清清赵红川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肝移植血小板减少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软组织肉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分别于第一、第二化疗周期结束后24h内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单采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复常时间、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相较B组,A组血小板计数恢复后最高值更高,输注单采血小板次数更少(P<0.05)。相较B组,A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相较B组,A组CD _(3)^(+)、CD_(4)/CD_(8)^(+)明显更高,CD_(8)^(+)明显更低(P<0.05)。结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早期应用可提升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血小板水平,缩短患儿血小板复常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
龚先锋高群卢贤映赛恺陈晨赵金都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软组织肉瘤化疗免疫功能血小板水平

相关作者

赵永强
作品数:288被引量:1,45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血友病A 血友病 重型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凝血因子
侯明
作品数:336被引量:1,856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
单渊东
作品数:45被引量:42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药代动力学 血液病学
马静瑶
作品数:40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治疗儿童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王勇强
作品数:247被引量:1,422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