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6篇“ 重吸收“的相关文章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特性
2024年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叶片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的氮磷重吸收效率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叶片氮和磷重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48.0%和46.2%;叶片磷重吸收效率与氮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氮磷重吸收效率与叶片构建成本、比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叶片构建成本较低的植物采取较快速的养分周转策略,以提高养分再利用效率;叶片构建成本较高的植物采取较保守的养分利用策略,养分回收效率较低。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存在生活史策略的分化,以适应长期干热的生境。
李雪楠李雪楠李发文温韩东温韩东
关键词:干热河谷藤本植物比叶重
中亚热带不同林龄木荷养分限制及重吸收特征
2024年
氮磷重吸收是林木应对养分限制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而采取的要养分利用策略。林木氮磷重吸收特征随其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6、18、26和34年生)的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木荷新鲜叶和衰老叶的氮(N)、磷(P)含量及其重吸收效率,并结合土壤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探究不同林龄木荷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结果发现:土壤氮磷含量随林龄增长发生显著变化,6年生木荷林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26和34年生木荷;26年生木荷林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6、18和34年生木荷林土壤。34年生木荷新鲜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6、18和26年生木荷(P<0.05),不同生长阶段木荷新鲜叶全磷含量、衰老叶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木荷叶片氮重吸收效率(RN)随林龄增加而升高(35.48%~44.52%),均值为38.25%;而磷重吸收效率(RN)随林龄增加而降低(30.99%~53.50%),均值为40.42%;6和18年生木荷叶片的相对养分重吸收效率(RN∶RP)小于1,26和34年生木荷叶片的相对养分重吸收效率大于1;4个林龄木荷叶片全磷含量均小于1 g·kg^(-1)且全氮含量均小于20 g·kg^(-1),新鲜叶氮磷比随林龄显著增加(17.62~24.40)且大于16,表明该地区木荷生长受到磷限制。RN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氮磷比(STN∶STP)呈正相关;RP与土壤速效磷呈正相关,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R2=0.332,P<0.05),RN∶RP与土壤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R^(2)=0.306,P<0.05)。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木荷生长发育,叶片氮重吸收效率增加,以满足生长发育的氮需求;但叶片磷重吸收效率降低,导致磷限制增强。可见,叶片磷重吸收可能不是其适应磷限制的主导机制,未来可深入研究木荷应对磷限制的其他途径,并进一步明确磷重吸收和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的作用机制。
程刘涛郭文王玉哲吴晓生严强胡亚林刘先
关键词:木荷
ET-1对肾脏NaCl重吸收调节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因具有强缩血管效应,最初被认为是高血压致病因子;而后发现在肾内合成和分泌的ET-1具有利尿和利钠作用,也被认为是抗高血压因子。ET-1通过刺激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内皮素受体A、内皮素受体B调控电解质平衡。本文就ET-1对肾脏NaCl重吸收的调节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阐述其在血压调节过程中的要性。
姜绍鹏胡莉霞王明晓
关键词:内皮素-1肾脏高血压
中国人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领域文献可视化研究
2024年
目的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人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领域刊文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于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收录的保守治疗椎间盘重吸收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所获得的768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了解保守治疗椎间盘重吸收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共纳入文献76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6篇,占总发文量的26.82%;研究年度发文量虽有波动,但大体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为该领域代表性机构;核心作者姜宏教授已形成以他为中心的几大合作团队;学科领域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重吸收、推拿、神经根、牵引、保守治疗;聚类图谱显示所有关键词被聚类成10类:腰椎、推拿、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牵引术、治疗、临床观察、硬膜外腔、功能锻炼、临床特点;共20个关键词参与突现,其中近两年研究热点主要是重吸收、临床疗效及针灸。结论中国人保守治疗椎间盘重吸收的研究热点从上世纪对神经根、纤维环等解剖结构的认识过渡到近10年对于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的认识以及中医传统外治方法,尤其是针灸、推拿的临床疗效方面;预测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为针灸的不同疗法、介入时机和选穴方案在促进椎间盘重吸收方面的机制与临床研究。
何涛雷媛邱斌王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知识图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信号强度与重吸收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强度与重吸收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2016年2月~2020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非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吸收27例,未重吸收3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患者病程、Iwabuchi分型、MSU分型、神经根沉降征、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等资料,通过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信号强度是否是影响重吸收的独立因素。测量并计算重吸收组患者的重吸收程度(消失、明显重吸收、部分重吸收),分析其与信号强度的相关性。结果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发生重吸收的27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重吸收的39例患者中,最终1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重吸收组信号强度(32.45±12.43)%与非重吸收组信号强度(15.93±7.66)%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年、Iwabuchi1型或5型、MSU分型3型、神经根沉降征A型或B型、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相对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重吸收(P<0.05)。患者的重吸收程度与信号强度存在中等正相关(r=0.572,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是影响重吸收发生的独立因素并与重吸收程度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腰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概率。
沈学强姜宏刘锦涛朱宇李晓春宋陶陶俞鹏飞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
亚热带同质园不同树种枝、叶氮磷含量及其重吸收特征
2024年
植物氮磷含量及其重吸收特征是揭示林木养分利用策略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关于不同树种枝、叶氮磷含量及其重吸收特征的研究结果尚不明确。为探究不同树种枝、叶氮磷化学计量及其重吸收效率的变化规律,以亚热带同质园中大叶樟(Cinnamomum platyphyllum)、油樟(C.longepaniculatum)、香樟(C.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红椿(T.ciliate)、天竺桂(C.japonicum)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7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枝、叶(成熟、凋落)样品,测定氮、磷含量,计算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1)桤木成熟(6.35 g/kg)和凋落枝(5.38 g/kg)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但其磷含量则相反,而红椿、香椿、桤木成熟(20.02~23.21 g/kg;1.59~2.75 g/kg)和凋落叶(17.69~21.43 g/kg;1.12~1.95 g/kg)氮、磷含量整体高于其他树种。香樟、油樟成熟叶以及桤木凋落枝、叶氮磷比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且树种枝叶氮磷比均<14,表明该区物种主要受到氮限制。(2)成熟叶氮磷元素的异速指数为0.744,符合氮磷计量关系的2/3法则,但成熟枝和凋落枝、叶则不符合。相较于成熟枝、叶,凋落枝、叶的氮元素变异性更大,但其磷元素则相反。(3)落叶树种桤木、红椿和香椿枝、叶氮重吸收效率均显著低于其他树种(香椿枝除外),但其枝、叶磷重吸收效率整体高于其他树种(桤木枝除外)。(4)叶片氮磷化学计量主要受林分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共同影响,而枝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乡土树种,选择桤木和红椿等落叶树种作为人工混交林的改造树种,可能更有利于提升亚热带人工林的质量。
赖明玥何樟儒朱鹏杨玉莲李婧李济宏贾世冰李晗张丽谭波徐振锋游成铭
关键词:乡土树种
中医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日益成熟,一些症状较的患者会直接选择手术治疗。事实上,大多数LDH患者经过规范化的保守治疗可以达到症状缓解或治愈的效果。中医学在保守治疗LDH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的发现,也为保守治疗LDH提供了现实与理论依据。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探讨影响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中医药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作用,为今后中医药治疗LDH提供理论参考,寻找LDH的最佳治疗思路。
张晶博王想福孙凤岐石瑞芳陈伟国赵恒丁艳芳王薛涛罗科伟任毅
关键词:中医药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
增温对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木里薹草氮磷重吸收的影响
2024年
养分重吸收是植物要的营养保存机制和养分循环的要组成部分,温度变化会影响植物养分吸收。为了探讨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植物木里薹(Carex muliensis)草养分重吸收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本研究通过野外模拟增温实验,测定木里薹草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的氮(N)、磷(P)含量并分析其重吸收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木里薹草叶片N、P含量均值分别为11.44和1.19 mg·g^(-1),N重吸收效率(NRE)、P重吸收效率(PRE)均值分别为61.8%和69.0%,增温显著降低了成熟叶片氮含量,显著提高了衰老叶片磷含量(P<0.01),对成熟叶片磷含量和衰老叶片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增温显著降低了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N∶P(P<0.01)及NRE(P<0.05)和PRE(P<0.01);木里薹草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衰老叶片氮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木里薹草生长受P限制,而增温可能导致限制情况发生变化,木里薹草叶片养分重吸收还可能受到化学计量调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和预测若尔盖高原养分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为气候变暖下高寒草本沼泽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变化的预测提供数据支持和实验证据。
陈天松胡昭佚申金阳赵丽刘宏强熊银洪孙荣卿董李勤张昆
关键词:氮磷含量增温
不同海拔花椒叶片-凋落物养分化学计量与重吸收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阐明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海拔顶坛花椒叶片和凋落物化学计量特征与养分重吸收率,有助于掌握养分保存与利用机制。选取531、640、780、871和1097 m共5个海拔的顶坛花椒为对象,采集叶片和凋落物数据,分析其养分含量、化学计量和养分重吸收率随海拔增加的分异规律,阐明叶片养分重吸收与化学计量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叶片和凋落物有机碳(OC)、全磷(TP)和全铁(TFe)均以海拔780 m为最高,叶片全锰(TMn)、全镁(TMg)和凋落物TMg含量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叶片和凋落物全氮(TN)、全钾(TK)、全钙(TCa)未随海拔发生显著分异。叶片和凋落物C∶P、Fe∶Mn、C∶Ca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叶片和凋落物Ca∶Mg则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叶片养分重吸收率随海拔的分异规律不完全一致,叶片P和K重吸收率以海拔780 m为最高,N、Fe和Mn重吸收率以海拔871 m为最高,海拔1097 m的Ca和Mg重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海拔,而海拔1097 m的P、N和Fe重吸收率则均为负值。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养分重吸收率与化学计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邓雪花喻阳华熊康宁张仕豪孔令伟
关键词:顶坛花椒化学计量海拔
归芪通痹方干预下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观察归芪通痹方干预下腰椎间盘突出物的重吸收情况,总结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和天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LDH患者。所...
张晶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姜宏
作品数:390被引量:2,408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重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锦涛
作品数:150被引量:695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重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移位
俞鹏飞
作品数:110被引量:456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重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钱祥
作品数:74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重吸收 肠道菌群 胰腺癌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
李晓春
作品数:39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 突出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