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6 篇“ 造礁石珊瑚 “的相关文章
造 礁 石珊瑚 被引量:3 2008年 造 礁 石珊瑚 是一类生活于热带浅海底的低等无脊椎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刺胞动物门、珊瑚 亚门、六放珊瑚 纲、石珊瑚 目,其种类繁多。据美国华盛顿史密森研究院Cairns博士与荷兰莱顿国家自然博物馆Hoeksema和Van der Land两位博士共同审定,全球造 礁 石珊瑚 有效种共有656种。我国海域约有300种,接近世界总种数的一半。 唐质灿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珊瑚礁 珊瑚虫 生物群落 海域 东沙群岛 造 礁 石珊瑚 被引量:13 1998年 珊瑚 是个统称,它包涵了腔肠动物门的珊瑚 虫纲和水螅虫纲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扼要介绍造 礁 石珊瑚 常见属、种及其生长的生态特点。并指出造 礁 石珊瑚 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二级濒危动物,需拯救、保护以及通过立法,严禁非法卖买。 邹仁林关键词:腔肠动物 造礁石珊瑚 濒危动物 生态 造 礁 石珊瑚 群体遗传学研究进展2024年 受到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不少珊瑚 礁 正面临着急剧退化的风险,开展珊瑚 礁 保护与修复的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进行造 礁 石珊瑚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珊瑚 物种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连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揭示珊瑚 应对环境压力时的适应性潜力和恢复能力,从而为保护和管理珊瑚 礁 提供科学指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全球典型海域开展的珊瑚 群体遗传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针对可能影响珊瑚 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总体而言,目前造 礁 石珊瑚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澳大利亚大堡礁 、加勒比海等区域,微卫星标记仍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DNA分子标记。繁殖方式、距离隔离、环境隔离以及人类活动等是影响珊瑚 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最后对目前我国南海造 礁 石珊瑚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珊瑚 礁 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黄雯 冯逸 李明 李明 罗燕秋 陈胤民 王丽荣 王丽荣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分子标记 影响因素 造 礁 石珊瑚 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2024年 造 礁 石珊瑚 是海洋中的关键动物类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造 礁 石珊瑚 获得与虫黄藻细胞内共生、生物矿化造 礁 等重要功能性状,是珊瑚 礁 生态系统的框架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调节功能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以造 礁 石珊瑚 为代表的刺胞动物是双侧动物最近缘的分支,在系统发育演化上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其胚层、体轴以及多种功能细胞的发育调控等相关研究结果,对探讨双侧动物相应性状的演化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梳理造 礁 石珊瑚 在演化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重要细胞类群、胚层和体轴、繁殖策略及其细胞内共生和生物矿化等关键性状的演化起源和发育调控机制等.同时,本文提出几个未来造 礁 石珊瑚 演化发育研究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关键功能性状的分子基础、生殖细胞发育和性别决定、干细胞与再生能力等. 张志伟 周文良 张晶晶 胡怡思 魏辅文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繁殖策略 生物矿化 三亚凤凰岛造 礁 石珊瑚 迁移效果研究 2024年 造 礁 石珊瑚 既是构成珊瑚 礁 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生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数量的快速衰退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近年来我国对造 礁 石珊瑚 以及珊瑚 礁 生态系统的保护正在逐步加强。海岸工程易对周边的珊瑚 礁 造 成严重影响,实施保护性迁移是降低工程对造 礁 石珊瑚 影响的重要手段。为研究海南热带海域造 礁 石珊瑚 迁移方法以及迁移保护的效果,我们对三亚凤凰岛二期项目拆除工程影响海域内的造 礁 石珊瑚 实施了保护性迁移及监测。迁移造 礁 石珊瑚 个体共计16634株,包括鹿角珊瑚 属、牡丹珊瑚 属、滨珊瑚 属等18属造 礁 石珊瑚 种类。迁移个体分别迁移至鹿回头海域6210株与西岛海域10424株。迁移珊瑚 采用了三种移植方法,分别为铆钉移植、小型移植礁 体移植与直接摆放。在迁移至鹿回头和西岛两地8个月后,迁移珊瑚 平均存活率均在80%以上,两地迁移珊瑚 的总存活率为86.24%。调查的结果显示,铆钉移植的方法存活率最高,小型移植礁 体和直接摆放的两种移植方法存活率稍低。迁移至西岛的珊瑚 8个月平均生长了3.03cm,的增长率为23.31%,而鹿回头迁入的珊瑚 平均生长了6.15cm,增长率为58.74%,高于迁移至西岛的珊瑚 。迁移采用的三种移植方法的8个月的存活率均高于75%,并且珊瑚 的生长速率较好,说明珊瑚 适应迁入区环境。由以上结果来看,此次保护性迁移珊瑚 数量多,涉及的珊瑚 种类广,在迁移后经受过两次台风的影响,迁移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中,珊瑚 迁移的效果达到了保护受拆除工程影响的造 礁 石珊瑚 的目的,可为未来的珊瑚 迁移性保护提供重要经验。 张浴阳 刘骋跃 俞晓磊 罗勇 周天成 罗勇 黄晖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一种排幼型造 礁 石珊瑚 幼虫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幼型造 礁 石珊瑚 幼虫采集装置,涉及珊瑚 幼虫采集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和铁网,所述框架的内圈中部固定连接有铁网,且铁网的正面设置有附着板,且附着板的正面开设有多个附着槽,所述附着板的背面上方固定连接有插杆,... 朱鸣 缪智渊 陈伯贵 谢子强 黎振松 王龙升珠江口造 礁 石珊瑚 现状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了解珠江口珊瑚 礁 湿地的生态现状,2020年8月,采用截点样带法结合高清影像,对珠江口海域造 礁 石珊瑚 的种类组成、覆盖率、硬珊瑚 补充量、死亡率、礁 栖鱼类等进行调查与鉴定,并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效益转移法、替代成本法等评估方法,对珠江口造 礁 石珊瑚 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珠江口造 礁 石珊瑚 共鉴定出12科24属48种,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 (Porites lutea)、多孔同星珊瑚 (Plesiastrea versipora)、青灰蔷薇珊瑚 (Montipora grisea)和团块滨珊瑚 (Porites lobata),活珊瑚 平均覆盖率为17.3%,平均硬珊瑚 补充量为0.61 ind/m^(2),珊瑚 死亡、白化和病害情况较少;共发现礁 栖鱼类19科57种,主要类群为雀鲷科(Pomacentridae),平均密度为126.9尾/250 m^(2);珠江口造 礁 石珊瑚 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7349.93万元/a,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12.99万元/(hm^(2)·a),其中海岸防护价值最高,为4132.31万元/a,占总价值的近四分之一。旅游开发和污水排放是影响珠江口造 礁 石珊瑚 生长发育的主要压力来源,建议建立珊瑚 群落生态健康的长期监测网络,从而为珊瑚 礁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黄盛 邓伟 陈程浩 吕意华 石荣贵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生态服务价值 珠江口 造 礁 石珊瑚 共生虫黄藻藻种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学中珊瑚 共生藻研究领域,特别涉及造 礁 石珊瑚 共生虫黄藻藻种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培养方法。本发明根据珊瑚 与虫黄藻共生的特点和相应生理机制,针对性地对珊瑚 体内的虫黄藻进行了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根据其紧密地共生... 姚雪梅 乔立君一种同时检测造 礁 石珊瑚 中多种抗生素残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生素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检测造 礁 石珊瑚 中多种抗生素残留的方法。包括:分别配置多种抗生素的标准工作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各个抗生素的浓度,然后绘制标准曲线;造 礁 石珊瑚 样品预处理,得到待测提... 周智 曹小聪 林佳民 吴国文 邢巧 刘兆群 唐佳 闫智聪黄色系硅化造 礁 石珊瑚 的结构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 2024年 近些年,黄色系硅化造 礁 石珊瑚 以其独特的花纹和美丽的颜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为充分认识硅化造 礁 石珊瑚 的结构特征及颜色成因,本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偏光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拉曼光谱仪对3块天然黄色系硅化造 礁 石珊瑚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硅化造 礁 石珊瑚 空腔区与隔片区石 英颗粒的形态、种类及分布特征不同。当隔片和体壁所围成的空腔或是共骨之间的空腔足够大时,沿空腔内壁到中心,石 英颗粒的种类和形态从不规则的细粒→他形的中粒→他形-半自形粗粒;当空腔受到挤压时,石 英颗粒主要为他形或似纤维状的细粒石 英。隔片区的石 英颗粒主要为细粒石 英。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黄色-褐红色的矿物经证实为针铁矿和赤铁矿,其中赤铁矿是黄色系硅化造 礁 石珊瑚 的主要致色矿物。受造 礁 石珊瑚 骨骼结构的影响,微观上针铁矿和赤铁矿总是以色素点的方式存在于极细粒或细粒石 英颗粒的间隙,宏观上富集于隔片区和空腔边缘。 郭逸琳 郭颖关键词:二氧化硅 结构特征
相关作者
黄晖 作品数:218 被引量:643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珊瑚礁 珊瑚 造礁石珊瑚 珊瑚礁生态系统 海域 练健生 作品数:77 被引量:504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造礁石珊瑚 珊瑚礁 珊瑚 礁石 海域 张浴阳 作品数:52 被引量:74 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珊瑚 珊瑚礁 造礁石珊瑚 礁体 生态修复 尤丰 作品数:28 被引量:124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造礁石珊瑚 珊瑚 珊瑚礁 礁石 海域 杨剑辉 作品数:38 被引量:183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造礁石珊瑚 珊瑚礁 海域 珊瑚 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