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6篇“ 逆行法“的相关文章
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估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16例。利用摸球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以顺行解剖面神经,试验组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术后1、3、7、14天的疼痛情况,术后15天及1、3、6个月时评估患者咀嚼功能;通过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和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SCAR)对患者术后3天和6个月的面部神经功能及美观程度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记录并发症(暂时性面瘫、耳周麻木、涎瘘和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采用SPSS 2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面神经功能、瘢痕美观度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术中采用沿下颌缘支的逆行解剖面神经,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磊陈颖溢袁青潘永海
关键词:腮腺肿瘤面神经下颌缘支生活质量
改良逆行在手指末节毁损离断再植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改良逆行在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伤中的临床疗效。方: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伤断指患者进行再植手术,根据采用手术方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逆行,对照组采用顺行。结果:实验组病例再植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存活27例、坏死3例,存活率为90.00%,对照组存活25例、坏死5例,存活率为83.33%,实验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指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逆行应用在手指末节毁损离断再植中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效率显著提高,手指功能恢复更优。
王自锋关术余东林广宜李日绍吴辛定张海武
关键词:顺行法
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左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股动脉逆行与经房间隔穿刺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左侧房室旁路消融经股动脉逆行与经房间隔穿刺的优劣及评价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性能。方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入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术前行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左侧房室旁路并具有导管射频消融适应证,以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经股动脉逆行组和经房间隔穿刺组。在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olumbus■系统)指导下行左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靶点标测成功率、术后即刻消融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X线辐射剂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靶点标测成功率和术后即刻消融成功率均为100%。经房间隔穿刺组的手术时间[(75.40±22.27)min]、X线曝光时间[384(310,510)s]和X线辐射剂量[93(63,123)mGy]与经股动脉逆行组的[(83.80±39.96)min、369(340,989)s和154(56,184)mGy]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股动脉逆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1/15),经房间隔穿刺组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可清晰显影导管电极,导管操作性能良好,能够顺利定位,贴靠满意。结论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左侧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经房间隔穿刺和经股动脉逆行2种消融策略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与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没有区别。
赵海娟刘超黄松群李珂赵耀黄新苗周炳炎秦爱红郭志福曹江
关键词:左侧房室旁路穿刺术房间隔
改良式逆行与传统再植修复拇指末节离断伤疗效分析比较
2022年
目的 探讨改良式逆行与传统再植修复拇指末节离断伤的疗效。方 便利选择2017年2月-2021年5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拇指末节离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顺序再植,观察组采用改良逆行顺序再植。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成活率、手指功能、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成活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指功能优良率(91.18%)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4.660,P<0.05)。结论改良式逆行在拇指末节断指再植中减少了肢体翻动、易于寻找静脉、易于显露术野、缩短了断指再植时间、减少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手指存活率高,手指外观、功能恢复良好,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自锋关术
关键词:顺行法逆行法断指再植术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顺行逆行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顺行逆行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手术疗效。方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8月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完成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下封堵PDA 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22例。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顺行组60例和逆行组10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即刻成功率100.0%。顺行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逆行组短,但手术时间较逆行组长。逆行组并发症2例,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封堵器脱落,1例假性动脉瘤。两组均随访3~18个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TTE引导下经皮封堵PDA安全、有效;相对于逆行,顺行封堵PDA操作过程虽略显复杂、手术时间长,但适应证更广、下地活动早,可做为PDA封堵的首选方案。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顺行法逆行法超声心动图
下肢外展平卧位结合改良逆行在[足母]趾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下肢外展平卧位结合改良逆行在[足母]趾离断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2017年8月至2021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36例[足母]趾离断患者在下肢外展平卧位下结合改良逆行进行再植术。其中女2例,男34例;年龄20~55岁,平均(35.5±13.0)岁;左足10例,右足26例;受伤时间1~10 h,平均(4.3±2.4)h。手术顺序为缝合跖侧皮肤→修复屈肌腱→克氏针贯通髓腔固定趾骨断端并退回至断端(克氏针留在远端备用)→吻合[足母]趾趾底固有动脉及神经→克氏针沿骨道打入髓腔固定骨折端→修复伸肌腱→吻合静脉→缝合背侧皮肤进行再植。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14.0±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8~12周,平均(11.0±1.5)周。成活32例,成活率为88.9%。再植[足母]趾外形良好,功能恢复良好,趾关节总活动度为20°~60°,平均(50.6±8.5)°;趾尖两点辨别觉10~18 mm,平均(14.6±3.2)mm。结论采用下肢外展平卧位结合改良逆行对离断[足母]趾进行再植,操作方便且安全,效果满意。
李金贺辉张波
关键词:[足母]趾离断逆行法再植
逆行再植在多足趾离断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再植治疗多足趾离断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自2013年1月对9例32趾多足趾离断伤患者采用逆行再植。顺序为清创→缝合跖侧皮肤→缝合趾屈肌腱→吻接趾底固有动脉、神经→趾骨复位固定→缝合趾伸肌腱→吻合趾背静脉→缝合趾背皮肤。结果9例32趾再植中成活26趾;其中1例左足1-5趾离断伤术后30h,再植第2趾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术后成活;坏死5例6趾,成活率81.2%。术后8~12周骨折愈合,平均11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1例趾趾甲畸形明显,余趾体外形恢复良好,足趾关节总活动度为20°~60°,趾尖的两点辨别觉10~16 mm,患者行走步态恢复基本正常。结论采用逆行再植治疗多足趾离断伤,术中操作简便,视野暴露良好,效果满意。
刘跃飞徐浩周荣胡昌庆陈鲁成耿超张广亮侯瑞兴
关键词:足趾离断逆行法再植显微外科
超声引导下经皮逆行封堵未闭动脉导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股动脉逆行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 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选择单纯PDA患者98例,其中漏斗型43例,管型55例。男38例、女60例,年龄2~48(9.8±10.4)岁。所有患者均在TTE引导下经股动脉逆行封堵PDA,通过建立股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动脉导管-主肺动脉-右室的轨道,在TTE的引导下由股动脉入路置入合适的封堵伞,封堵后以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诊。结果 98例患者均成功在TTE引导下完成PDA封堵,其中1例成人PDA,因图像质量导致超声对动脉导管内径的诊断有误差,以至多次更换封堵器,但最终成功封堵。手术时间(33.2±5.8)min,选用室间隔缺损肌部封堵器,封堵器腰径(12±6)mm,术后杂音消失,超声示主、肺动脉间无分流,术后住院时间3~4 d。随访1、3、6、12个月均无分流信号。术后左房前后径[(25.8±6.1)mm vs.(30.6±8.4)mm]及左室舒张期末内径[(38.5±9.1)mm vs.(45.2±11.5)mm]明显缩小(P<0.05)。结论 TTE引导下经股动脉逆行应用室间隔缺损肌部伞封堵PDA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避免了X线及造影剂的损伤,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萨达姆·胡赛因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股动脉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器
股动脉逆行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 15~20kg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麻醉开胸后于左室缝制临时起搏电极及记录电极。在X线引导下,将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至主动脉无冠窦,标测定位并射频消融His束。分别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和消融时间,比较消融前后的心率及心律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只犬成功建立完全性AVB动物模型,操作时间17.5(1,25.25)min,消融时间84(10,90)s。所有犬在消融前均为窦性心律,心率(168±13)次/分,消融时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完成后体表及腔内心电图均显示完全性AVB,心率(57±11)次/分。结论通过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方简便可行、成功率高。
王晓莹罗达瞿唯一陈超刘珊余小梅鲁志兵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射频消融动物模型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逆行性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方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因腮腺良性肿瘤接受腮腺切除术的183例患者按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方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133例为Ⅰ组,其余解剖50例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切除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Ⅰ组手术时长短于Ⅱ组[(94.1±4.77)min比(133.6±2.21)min,t=76.193,P=0.000]、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52.3±1.19)m L比(97.2±3.88)m L,t=80.418,P=0.000]、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3例,Ⅱ组11例(χ2=4.767,P=0.029)、术后永久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例,Ⅱ组3例(χ2=2.548,P=0.110)、术后涎瘘Ⅰ组9例,Ⅱ组9例(χ2=3.981,P=0.046)、术后Frey综合征Ⅰ组14例,Ⅱ组10例(χ2=2.862,P=0.091)。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可有效地缩短腮腺切除术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
周瑜叶茂昌王来平王祎朱伟政彭晖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面神经麻痹腮腺肿瘤并发症

相关作者

程贺云
作品数:67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第二趾 止点撕脱骨折 指伸肌腱 皮瓣 锤状指
巨积辉
作品数:996被引量:2,277H指数:2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皮瓣 第二趾 指损伤
张晨
作品数:417被引量:889H指数:17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脂肪移植 隆乳术 整形外科 美容外科 自体脂肪移植
王娜
作品数:491被引量:1,847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遗传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发病风险 贲门腺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
高景恒
作品数:566被引量:1,53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研究主题:美容医学 美容外科 脂肪移植 美容 除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