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9篇“ 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相关文章
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与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引起的皮肤发型变态反应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注射后引起的皮肤发型变态反应,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门诊与住院治疗的181例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出现皮肤发型变态反应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前均行皮试检查,阴性171例(94.47%),阳性10例(5.53%,行脱敏注射)。181例中男118例,女63例,年龄11~68岁,病程1~7 d,潜伏期4~14 d。注射TAT(130例)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5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12例注射部位发生浸润性红斑,其中10例伴有全身荨麻疹。181例中皮疹泛发全身者163例(90.06%),伴有胸闷、发热等系统症状者56例(30.94%),其中15例(26.79%)既往有过敏史,6例症状较重的患者无过敏史。34例(18.78%)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或尿隐血、尿糖等异常中的单一或多项。抗组胺药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疗程3~10 d,转归良好。结论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皮试阴性或脱敏治疗的患者仍有可能出现皮肤发型变态反应,且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
康莉刘艳郑云燕鞠梅张亚美毕志刚芦桂青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迟发型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型变态反应文献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型变态反应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型变态反应个案和病例系列报道,并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临床处理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13篇有效文献,共计37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型变态反应。51.35%该类不良反应发生在50岁以下患者;72.97%病例临床表现以单纯皮肤反应为主;51.35%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在使用该药物4~21 d;除2例患者快速缓解症状外,35.13%患者转归时间4~14 d,不良反应类型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发型变态反应的个案报道较少,易发人群和发生时间尚不确定,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李丹丹王建莉
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猪小肠抗菌肽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试验被引量:1
2020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质量浓度的猪小肠抗菌肽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和猪小肠抗菌肽的药理活性。选取36只体重在20 g左右的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试验组4、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试验组4小鼠皮下注射多肽含量为0.1 mg/mL、0.3 mg/mL、0.5 mg/mL和原液0.7 mg/mL的猪小肠抗菌肽,注射剂量为0.01 mL/g;对照组及空白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剂量为0.01 m L/g,连续注射7 d,之后将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剂量50μL/只,致敏5 d后,采用DNFB以剂量10μL/只进行二次攻击(空白组未致敏但有攻击),24 h后,以小鼠左右耳片重量之差(肿胀度)代表发型变态反应剧烈程度。结果显示,试验组1、2、3及4小鼠的肿胀度均值分别为9.4 mg、9.6 mg、10.1 mg和10.1 mg,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7.8 mg)和空白组(0.7 mg)。结果表明,猪小肠抗菌肽对小鼠的发型变态反应具有增强作用,猪小肠抗菌液能够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刘小龙赖隆永马绍伟陈盛勇叶盛聪徐磊杨慧余勋信
关键词: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
氯强油搽剂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氯强油搽剂抗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诱发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氯强油搽剂实验动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莫米松乳膏组、模型对照组、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其对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用磷酸组织胺测定小鼠致痒阈。结果:以耳肿胀度为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氯强油搽剂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为指标,氯强油搽剂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强油搽剂高、中、低剂量组磷酸组织胺致痒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强油搽剂局部外用具有良好的抗小鼠发型变态反应和止痒作用,适用于临床具有发型变态反应特征的皮损治疗。
冯萍陈芳陈少秀杜晓陈都红常明泉
关键词:变态反应
妇安消疹洗液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妇安消疹洗液抗Ⅳ型(发型)变态反应的药理作用。方法:C57BL/6/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奈德组和妇安消疹洗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诱发小鼠Ⅳ型变态反应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耳肿胀度、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给药7 d后以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皮肤局部瘙痒模型,观察舔体反应次数;用磷酸组织胺的累计剂量为指标测定各组的致痒阈。结果:妇安消疹洗液局部外用能显著抑制DNCB诱发的小鼠Ⅳ型变态反应;对4-AP导致的小鼠皮肤瘙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磷酸组织胺致痒阈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结论:妇安消疹洗液局部外用具有良好的抗Ⅳ型变态反应和止痒作用,该制剂适用于临床具有Ⅳ型变态反应特征的皮损治疗。
何秀丽景海霞李炯刘文韬杜晓常明泉
关键词:DNCB
牛分枝杆菌CFP-10的发型变态反应抗原表位多肽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牛分枝杆菌CFP‑10的发型变态反应抗原表位多肽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重叠短肽分段表达技术,对CFP‑10进行发型变态反应抗原肽的鉴定,最终鉴定出具有发型变态反应性的抗原肽为C‑P<Sub>C</Sub>...
王君伟刘洪涛高明春
文献传递
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致发型变态反应1例被引量:1
2017年
男性患者,31岁,因右手中指被生锈门把手划伤1 h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可见右手中指长约1.5 cm伤口,边缘整齐、新鲜,周围轻度肿胀。患者进行清创包扎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皮试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然后进行右臂前内侧皮试,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局部反应为0.5 cm硬结,皮肤发白,无红肿,结果为阴性。
姬文晨蒋婉婷李志强
关键词:迟发型变态反应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破伤风杆菌过敏性疾病
大桑菊合剂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大桑菊合剂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抗炎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处理后,予2,4,6-三硝基氯苯2次外涂腹部皮肤致敏,再经皮肝穿刺攻击造模。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大桑菊合剂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ST、ALT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ALT、AST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中药各剂量组较模型组均能减轻肝组织局部炎症浸润与水肿。结论大桑菊合剂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徐嘉辉黄雪君曾巧煌蓝燕娇张晓露余德钊
关键词:迟发型变态反应肝损伤小鼠
白鲜皮水提物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白鲜皮水提物对小鼠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取体重为18~22 g的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鲜皮水提物高(11.0 g/kg)、中(55.g/kg)、低(2.8 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片2.22 mg/kg)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相应药物,空白与模型对照组给予0.015 ml/g 80%吐温20-生理盐水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3 d后,除空白对照外,每只鼠腹部用5%DNCB溶液均匀涂抹进行致敏,第4 d强化一次,于给药后第9 d,将5%DNCB溶液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进行攻击,空白对照组同样涂耳但未致敏,攻击后24 h,测定耳肿胀度和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以耳肿胀度为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较,白鲜皮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白鲜皮中剂量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白鲜皮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以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为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较,白鲜皮高剂量组、白鲜皮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白鲜皮低剂量组胸腺指数较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白鲜皮水提物可抑制DNCB诱导的小鼠发型变态反应( DTH)及抑制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丛欢刘吉成崔红霞王晓丽李文静简白羽郭丽娜
关键词:白鲜皮迟发型变态反应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皮试阴性后发型变态反应21例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皮试阴性后出现的发型变态反应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皮试阴性后出现的发型变态反应,从变态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生及缓解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皮试阴性后发型变态反应的发生率不低于1‰~4‰,1~9岁年龄段患者发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发型变态反应出现时间越晚,患者变态反应的预后时间可能越长;β-内酰胺类有过敏史的患者出现发型变态反应的风险较高。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皮试阴性后出现的发型变态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其易发人群和变态反应发生时间等存在不确定性,医务人员应注意监测,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王云龙
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

相关作者

徐强
作品数:171被引量:926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小鼠 迟发型变态反应 四逆散 中药 炎症性肠病
王蓉
作品数:10被引量:21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迟发型变态反应 肝损伤 接触性皮炎 变态反应 动物模型
陈效友
作品数:146被引量:788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胸腔积液
刘洪涛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迟发型变态反应 CFP-10 牛分枝杆菌 变态反应性 抗原肽
魏伟
作品数:821被引量:4,861H指数:3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褪黑素 芍药苷 小鼠 佐剂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