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0篇“ 近断层地震动“的相关文章
基于ICEEMDAN的断层地震识别方法改进
2024年
断层地震严重威胁重要结构的安全,然而地震波形复杂导致断层地震识别困难,经典Baker识别方法因采用小波技术,而存在母小波与潜在脉冲差异过大,致使识别产生误差。针对该问题,利用具有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成经验模式分解(ICEEMDAN)对Baker方法进行改进,改进方法利用白噪声对信号分解过程进行辅助,从而增强了信号分析方法对地震这类复杂信号的应对能力。为提高改进方法的识别效率和质量,对太平洋工程抗震中心数据库中的3 655条地震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由于ICEEMDAN技术的加入改进后的地震识别方法共识别出192条断层地震,比经典Baker方法则识别出的163条断层地震多识别出17.79%的断层地震。为进一步探讨识别出的断层地震断层特性,从地震反应谱和地震损伤入手进行分析,两种方式获得断层地震反应谱长周期反应剧烈、峰值周期高,有明显的断层特征;在地震损伤方面,以一典型钢管混凝土拱桥为案例,对两种方式识别出的断层地震及远场地震进行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断层地震有着极为相似的地震损伤规律,且均较远场地震的损伤有明显的增加。综上,两种方法识别出的断层地震均有明显的断层特性,而基于ICEEMDAN技术的改进方法增加了17.79%的断层地震数量,将ICEEMDAN技术引入可以利用该技术较强的鲁棒性,从而对波形较为复杂的速度脉冲进行识别,进而在不降低断层地震识别质量的前提下,提升Baker识别方法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
刘震吕均琳马兴亮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识别方法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分解地震损伤
断层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加速度分布研究
2024年
断层地震较远场地震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基于中国台湾集集断层地震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模型,分别对高度为40 m、70 m、150 m和200 m的土石坝进行随机力分析,研究坝体的态分布系数。结果表明,断层地震的低频速度脉冲使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谱有较宽的敏感段,易覆盖坝体自振周期,显著增加坝体的加速度。该研究通过总结断层区域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建议了断层脉冲型地震区域的土石坝坝体态分布系数,为断层地震风险情况下土石坝的抗震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
徐斌李思瀚庞锐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高土石坝
断层地震作用下多塔超高层建筑地震易损性分析
2024年
断层地震是一类含有高能速度脉冲的特殊地震,其周期长、破坏性强、能量集中。多塔超高层建筑相比单塔超高层受力更加复杂,自振周期更长,速度脉冲能量更易输入结构,且可能对各塔造成较大的响应差异,但针对此类特殊情况抗震规范并未出台相应条文。对此,以一个三塔超高层建筑为例,以多种断层、非断层地震,及高能速度脉冲为地震输入,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并以层间位移角和最大位移为主要分析对象,对主塔副塔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算例结构在各种地震作用下,均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要求;但断层地震对于结构产生的响应远大于非断层地震;比较各种损伤状态的损伤概率,断层地震较非断层地震平均上升11.79%。进一步分析其中高能速度脉冲发现:速度脉冲是造成断层地震对结构损伤的重要因素,较小的速度脉冲就有可能对主塔产生较为严重的结构损伤。
蒋莉刘震马兴亮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
断层地震组合斜入射下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响应研究
2024年
西部地区水利工程多建于复杂地震断裂带附,因此地震的脉冲效应对水工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断层地震往往由P波、SV波等共同组成,到达地表后明显带有一定角度,垂直入射假定不再适用,因此有必要开展断层脉冲型地震组合斜入射对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影响的研究。基于地表二维地震反演确定P波、SV波斜入射时程,构建断层地震组合斜输入模型,选取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各5条地震记录,研究断层地震组合斜入射对沥青混凝土面板加速度、应力和坝体永久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地震垂直入射相比,面板水平向加速度随P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SV波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竖向加速度及坝体永久变形的规律则相反;面板拉应力随着P波、SV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断层地震的脉冲特性对堆石坝的响应有显著放大作用,其中面板拉应力最大增加了116%。
许斯年宋志强李闯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脉冲效应地震响应
断层地震作用下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响应研究
随着年来抽水蓄能工程的兴建,越来越多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建或拟建在我国西部地区。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断层频繁引起强震,水利工程的选址难以避让,多建于复杂地震断裂带附,这使得地震的脉冲...
许斯年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脉冲效应地震响应易损性分析
断层地震作用下浅埋综合管廊地震易损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为准确评估断层地震作用下浅埋综合管廊的地震损伤,利用ABAQUS建立土-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以综合管廊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损伤指标,基于IDA方法进行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重点考察断层地震强度指标和场地土特性对综合管廊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地震加速度型指标的离散性最小,建议选取加速度型指标PGA、Sa作为地震强度指标;以有限元计算数据为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可高效预测综合管廊结构的地震损伤,PGA、Sa及土体剪切模量对综合管廊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影响较大,随着土体剪切模量的增大,超越概率逐渐减小,同时,LS、CP状态的超越概率变化范围要明显大于OP、IO状态;考虑PGA和Sa双参数更能准确反映不同地震参数对结构损伤的影响,而仅考虑PGA或Sa单参数有可能高估结构的损伤程度。因此,对综合管廊等浅埋地下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时,建议综合考虑PGA和Sa的影响。
张海王程西王岱刘中宪孟思博
关键词:综合管廊近断层地震动地震易损性BP神经网络
断层地震引起的公路桥梁车桥分离现象的统计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内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加剧,再加上重卡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机车辆荷载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影响显著增大,也提高了地震发生时桥上有车的概率;另一方面,断层地震具有显著的竖向效应,已有震害表明车辆与桥梁在较强的竖向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车桥分离或碰撞的现象。因此,考虑断层地震作用下车辆对桥梁力响应的影响将有助于准确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文章以一座典型的3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考虑车辆与桥面态接触或分离的模型对实际断层地震作用下的车桥耦合系统的力响应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车辆对桥梁的力放大作用、车桥分离现象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车桥不分离的情况下,考虑车辆影响在80%的工况下会减小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但随着竖向PGA的增大,车辆对桥梁的力作用逐渐趋于不利;其次,车桥之间的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止一次的车桥分离,最大接触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首次分离与二次分离之间,最大可能达到车辆重量的7.9倍,会对桥面局部受力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且车桥分离的时间随着车辆竖向频率的增大而增加,但这种现象与地震的竖向PGA没有直接关系,对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影响也不大。
徐艳林国才崔存玉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公路桥梁地震响应
不同类别场地断层地震平-扭耦合作用对结构力响应影响分析
2024年
为研究不同场地断层地震作用下结构力响应,建立钢框架结构模型,选取I类、Ⅱ类和Ⅲ类场地断层地震波各10条,分析地震分量与扭转分量耦合作用对结构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分量耦合扭转分量相比平分量单独作用,随场地类别由Ⅰ类到Ⅲ类,各层楼面的角柱与边柱力响应均有增大,Ⅲ类场地上角柱力响应的增幅最大,层间加速度增幅22.51%,层间位移角增幅21.68%,柱端剪力增幅10.70%,柱端弯矩增幅22.56%;场地类别相同时,同层楼面的角柱和边柱的力响应增大,角柱增幅最大,边柱次之。结构设计中需考虑断层地震平-扭耦合作用对不同类别场地结构的角柱与边柱力响应影响。
韩淼张浦源杜红凯刘永波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力响应
断层地震斜输入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性能研究
我国西南地区占据全国约1/5的陆地国土面积,河流湖泊等水能资源丰富。由于高山丘陵地形多、海拔起伏大、强震频发等特点,年来,该地区复杂、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使得大坝水库的工程设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愈发困难。如果大...
党贝杰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P波SV波损伤塑性模型易损性分析
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断层地震拟合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断层地震拟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对断层地震的特征分析,建立能够描述断层地震位移特征参数的地震位移模型;基于对断层实际地震记录的统计分析,确定位移模型中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基...
俞瑞芳陈科旭王少卿

相关作者

谢礼立
作品数:468被引量:3,658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动 抗震设计 反应谱 地震动参数 地震
杨迪雄
作品数:123被引量:557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近断层地震动 概率积分法 动力可靠度 可靠度分析 可靠度
韩淼
作品数:204被引量:553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
研究主题:基础隔震 软碰撞 隔震 限位器 隔震层
石岩
作品数:96被引量:458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桥梁工程 近断层地震动 铅芯橡胶支座 减隔震桥梁 地震反应
王东升
作品数:200被引量:1,889H指数:28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钢筋混凝土桥墩 桥梁工程 桥梁 地震反应 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