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0篇“ 贫困程度“的相关文章
一种区域的贫困程度确定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一种区域的贫困程度确定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可根据待分析贫困区域的数据进行贫困区域画像得到第一贫困区域画像;对该画像进行数据异常筛查和异常恢复处理得到第二贫困区域画像;对第二贫困区域画像降维得到第三贫困区域画像;利用...
陈娴娴阮晓雯徐亮
一种区域贫困程度分级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贫困程度分级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研究区内各行政村贫困发生率和不同类型的贫困要素数据;对研究区进行空间网格化处理,计算空间网格中每个单元格的贫困发生率和不同类型的贫困要素空间网格数据;根据每个单...
高军波喻超韩勇颜俊郑茜王义民温素平孙健武陈建华
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的相对贫困程度影响研究
孙晗
湖北城镇低收入家庭贫困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缓解低收入群体相对贫困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研究采用扩展的线性消费支出模型(ELES),测算湖北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参考“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目标,将两类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和五类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设置为一低一高两条贫困线,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总支出相比反映其相对贫困程度。考察2001-2021年湖北城镇低收入家庭相对贫困程度的变化,论证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本世纪以来湖北城镇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程度总体为减轻的趋势,但近几年有所加重,提出:适度缩小湖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带动低收入家庭积累金融资本,引导其进入由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获取收入的行列;促进低收入人群就业和提高其就业质量,将就业帮扶嵌入到其它救助措施中;构建城镇“熟人社区”,编织城镇贫困家庭社会网络等政策建议。
李丽萍
关键词:低收入家庭贫困程度ELES模型
模型训练方法、贫困程度信息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方法、贫困程度信息识别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神经网络、特征数据和标签值,执行多轮训练测试过程,直至满足终止条件,确定样本权重集合及各神经网络分别相应的...
奚宇航蔡庆秋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相对贫困程度及影响因素——以陇南山区为例被引量:5
2023年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全球生态系统保护与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区域。农户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的主体,其福祉水平直接关系到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实现。科学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的相对贫困程度,精准识别相对贫困人口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计与生态协同发展至关重要。以地处秦巴山重要水源涵养区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陇南山区为案例区,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相对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系统识别相对贫困农户,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在“家庭-村庄”双重尺度上探索相对贫困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陇南山区农户相对贫困程度存在分化,其中,高山区农户、补贴型农户和高家庭抚养比农户相对贫困程度较高。相对贫困农户占受访户的20.39%,且主要集中在高山区、家庭抚养比较高以及补贴型农户中。(2)农户的家庭属性是导致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脱贫内生动力及生计多样性提升是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因素,而医疗负担和教育负担增加会导致农户陷入相对贫困。(3)村庄特征放大了家庭特征对相对贫困程度的影响,村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对外联系等通过影响家庭特征而强化了对农户相对贫困程度的影响。
李文青赵雪雁何小风
关键词:相对贫困生计资本致贫因素分层线性模型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2022年
为了进一步打造人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社会发展,环境落实好退耕还林已经是国家最基础的生态控制战略体系,但是在退耕还林工程落实的过程中,对于原有农村以耕地为生的部分贫困户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构建了最基础的内生转换模型,以此来验证农户家庭收入和退耕还林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家庭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收入效应。并且建立在农户的角度,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地优化政策以及相关服务,以此来进一步增强退耕还林的人性化以及综合效益。
陈春琼
关键词:贫困户退耕还林影响因素
脱贫山区农户的相对贫困程度及影响因素--以陇南山区为例
进入后扶贫时代,绝对贫困基本消除,我国贫困治理由绝对贫困转变为多维特征的相对贫困,科学地制定相对贫困测量指标体系、准确识别相对贫困群体,明确致贫成因是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基本前提。本文以陇南山区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
李文青
关键词:相对贫困生计资本致贫因素分层线性模型
第三次分配能否减缓贫困程度--兼论互联网发展的赋能作用被引量:5
2022年
选取我国2011—2018年面板数据,从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社会救助和福利彩票四个维度构建衡量我国第三次分配的指标体系,使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第三次分配对贫困减缓的促进、抑制及净效应,并探索了互联网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三次分配具有促进和抑制“双重”效应,二者共同作用将有效减缓我国贫困程度;在初次分配合理性相对较低和清廉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第三次分配能够产生更强的减贫效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能有效提高第三次分配对贫困减缓的促进作用并降低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抑制作用。这将为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减贫效应及释放互联网的赋能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王儒奇陶士贵
关键词:减贫效应互联网发展
县域贫困程度与高速公路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贫困程度与高速公路特征的关系,是评价扶贫成效、优化扶贫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利用OpenStreetMap(OSM)道路网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探讨以密度和多样性为表征的县域高速公路特征与贫困...
梅莹莹
关键词:贫困程度LOGISTIC回归模型县域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廖文梅
作品数:157被引量:1,098H指数:18
供职机构: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农户 林业 影响因素 中央苏区 林业社会化服务
王艳慧
作品数:135被引量:1,118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多尺度表达 道路网 连片 特困 多维贫困
林闽钢
作品数:219被引量:2,965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 社会 社会保障制度 贫困
钱乐毅
作品数:8被引量:198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贫困度量 指标体系 贫困程度 多维贫困 空间化
张衔
作品数:154被引量:637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企业社会责任 马克思经济学 经济增长 企业社会 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