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35篇“ 贝母“的相关文章
贝母
本书概括了贝母的现代研究主要成果和著者的科学实践经验。
王文杰主编
关键词:贝母属
包装盒(川贝母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盒(川贝母)。;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药材包装。;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图案与色彩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
张强
一种浙贝母自动切片装置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浙贝母切片等工序仅靠手动操作的方式,工作强度大且效率低的弊端,提供一种浙贝母自动切片装置,属于浙贝母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三机架,第三机架上设有倾斜设置的面板,面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一个安装孔内...
周小军朱丽燕何晓婵宗侃侃王盼
一种简易川贝母穴播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川贝母穴播器,包括调节台,所述调节台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标尺,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工...
郑红丽李想
一种利于种植川贝母的种植大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种植川贝母的种植大棚,涉及川贝母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顶面开放的种植室,种植室的侧壁顶端均安装有第一电磁铁,种植室内底面中心位置安装有竖直伸出种植室的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支撑球,第一支撑球...
王强石菊莲鲜德洪
贝母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贝母是知名川产道地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镇咳平喘的功效,价格高昂,在国内药材市场广泛流通,但长期存在野生资源短缺、伪品混充、药材品质良莠不齐等情况,其质量问题值得关注。目前,川贝母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现存质量标准也有指标单一、方法落后等缺陷,本文主要围绕基原、有效成分含量、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这3个方面梳理了川贝母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思路与方法,指出了现存质量标准的不足,以期为后续标准补充和提升提供参考。
周文迪张聪
关键词:川贝母
一种改性藏贝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藏贝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中的改性藏贝母是将藏贝母置于纤维素酶溶液中,利用纤维素酶破坏藏贝母的细胞壁结构以及保留纤维网状结构,在50℃~55℃反应20min~22min后得到;...
布多陈莉崔小梅程朝霞晋万军何秋瑞
湖北贝母内生真菌Fusarium foetens化学成分研究
2025年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PLC和(半)制备HPLC的方法对湖北贝母内生真菌Fusarium foetens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并结合其物理性质,将其鉴定为:n-苯乙基乙酰胺(1)、fusaric acid(2)、beauvericin(3)、methylp-hydroxy benzeneacetate(4)、fumitremorginx(5)、1-acetyl-2,4,5,7-tetrahydroxy-9(6)、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7)、p-(acetylamino)benzoic acid(8)、gibepyrone D (9)、5-羟甲基-2-呋喃甲醛(10).其中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炎症效应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检测,其中化合物8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IC50=22.91μM).
同舜尧刘晴何瑜徐帆石宝宝艾洪莲
关键词:湖北贝母内生真菌化学成分抗炎活性
贝母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2025年
以铁力市平贝母菌核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铁力市平贝母菌核病菌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以期明确铁力市平贝母菌核病病原及病原菌生长特性,为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铁力市平贝母菌核病的2株病原菌PBJH-1和PBJH-2为Sclerotium denigrans。2株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时停止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H为4.0时菌丝生长最快,最佳碳源为麦芽糖,PBJH-1最佳氮源为蛋白胨,PBJH-2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
徐莹李青峰张睿辰石珂张丽莉陈宇飞
关键词:平贝母菌核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
不同采收时期及烘干温度对浙贝母品质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不同采收时期和烘干温度对浙贝母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于2023年4—6月随机采收5批浙贝母,在50、55、60、65和70℃5个温度下进行烘干,并采用HPLC测定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3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烘干温度对浙贝母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其中4月16日采收的浙贝母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贝母辛的含量最高,其他采收时期的浙贝母中的有效成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流失;5月16日采收的浙贝母的最佳烘干温度为50℃,其他批次浙贝母的最佳烘干温度有待进一步探究。
蔡柳刘香伶王振周利谢进孙梦珊宋荣
关键词:浙贝母采收时期烘干温度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

相关作者

李萍
作品数:715被引量:6,518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中药 天然药物 金银花 贝母
马润娣
作品数:109被引量:399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土贝母苷甲 土贝母 土贝母皂苷 阿魏酸钠 细胞凋亡
于立坚
作品数:108被引量:403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土贝母苷甲 土贝母 土贝母皂苷 阿魏酸钠 细胞凋亡
王曙
作品数:139被引量:744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研究主题:川贝母 藏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 暗紫贝母
吴继洲
作品数:138被引量:911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湖北贝母 生物碱 浙贝乙素 贝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