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93篇“ 谷氨酰转移酶“的相关文章
- γ-谷氨酰转移酶1的功能及相关研究进展
- 2024年
- γ-谷氨酰转移酶1(GGT1)参与调节氧化还原、细胞增殖、肿瘤转移及耐药等过程,在前列腺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总结了GGT1在多种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为进一步探索GGT1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 公海凤张冰纪洪
- 关键词:肿瘤转移
- γ-谷氨酰转移酶和尿酸对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尿酸(UA)对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诊断为子痫前期的患者550例为子痫前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孕妇54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GGT和U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辅助诊断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结果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GGT水平分别为16.00(1.00,31.00)U/L,10.00(3.00,17.00)U/L,血清UA水平分别为449.50(272.00,627.00)μmol/L,329.00(221.00,437.00)μmol/L;子痫前期组孕妇的血清GGT、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187,-16.189,均P<0.05)。单独检测血清GGT、UA及两指标联合辅助诊断子痫前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0.782、0.831。结论血清GGT、UA水平对子痫前期的辅助诊断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
- 张苗郑运伟马增力曾辛
- 关键词:子痫前期Γ-谷氨酰转移酶尿酸
- 血清胆碱酯酶、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E)、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0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HE、GGT水平,并采用Child-Pugh分级评估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比较两组及不同Child-Pugh分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CHE、GGT水平,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血清CHE、GGT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GGT水平高于对照组,CH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C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GGT水平高于Child-Pugh分级A、B级患者,且B级患者高于A级患者,Child-Pugh分级C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Child-Pugh分级A、B级患者,且B级患者低于A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呈正相关(r>0,P<0.05),血清GGT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呈负相关(r<0,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呈正相关,血清GGT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呈负相关。
- 高海燕张美华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胆碱酯酶谷氨酰转移酶肝功能
-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比值与急性STEMI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血小板(GGT/PLT)比值和急性STEMI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沧州市人民医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ST段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6例,根据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情况分为观察组(70例,心力衰竭),参照组(66例,无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院次日PLT,进行血清GGT测定,计算GGT/PLT比值;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多因素分析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GT/PLT比值对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GGT/PLT比值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性别、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最大支架直径、置入支架数目、置入支架长度、术后24 h临床资料、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术后24 h实验室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LR、PLR、血肌酐高于参照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血肌酐、GGT/PLT比值均是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GT/PLT比值预测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98.70%,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P<0.05)。结论血清GGT/PLT比值与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相关,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检测GGT/PLT比值可较好预测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 杨国爱陈晓琳申巧丽许抗抗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Γ-谷氨酰转移酶罪犯血管
- 外周血血小板与γ-谷氨酰转移酶对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与γ-谷氨酰转移酶比值(PLT/GGT)对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识别的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嘉兴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VH-IVUS检查的斑块稳定性分为易损斑块组42例与稳定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LT/GGT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外周血PLT/GGT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PLT/GGT对患者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C反应蛋白(CR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8.07±1.85)mg/L比(7.23±1.57)mg/L、(72.39±10.85)U/L比(67.13±8.57)U/L],PLT水平、PLT/GGT低于稳定斑块组[(180.76±11.75)×10^(9)/L比(187.36±12.47)×10^(9)/L、2.55±0.42比2.8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VH-IVUS识别的斑块稳定性与CRP、GGT、PLT、PLT/GGT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PLT/GGT评估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1,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PLT/GGT与VH-IVUS识别的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
- 王李伟尤曦
- 关键词:冠心病斑块稳定性Γ-谷氨酰转移酶
- 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黄淮学院附属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5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研究。患者入院后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水平。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诊断急性胆囊炎的价值,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急性胆囊炎的相关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33.16±10.20)、(89.91±19.15)U/L]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32.73)、(164.78±21.1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0、25.820,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59.65±8.76)、(134.71±12.90)U/L]明显低于中度组[(90.47±13.87)、(160.70±12.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90、16.380,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90.47±13.87)、(160.70±12.57)U/L]明显低于重度组[(133.48±13.28)、(197.74±23.8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0、10.040,P<0.05)。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84,敏感度分别为0.714、0.784,特异度分别为0.725、0.812。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急性胆囊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49、0.822。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与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1、0.598,P<0.05)。结论: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在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中显著增加,对重症急性胆囊炎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有效�
- 黄丽南媛媛曾小桃彭飞翁昆仑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急性胆囊炎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
- 2024年
- 目的采用观察性研究及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35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47例CAS患者作为CAS组,107例无CAS患者作为无CAS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采用两样本MR分析探讨GGT与CAS之间的因果关联。MR分析采用血清GGT水平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辅以MR-Egger回归法和加权中位数法(WM),采用异质性检验、多效性检验和逐个剔除检验进一步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CAS组与无CAS组血清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W结果不支持血清GGT水平与CAS之间存在因果效应(GGT→颈动脉内膜厚度:P=0.423;GGT→AS:P=0.345);MR-Egger回归法及WM的结果与IVW一致,也不支持血清GGT水平与CAS之间存在因果效应。多效性检验结果显示,该研究不存在水平多效性(GGT→颈动脉内膜厚度:MR-Egger回归截距=0.00,P=0.262;GGT→AS:MR-Egger回归截距=0.00,P=0.059)。结论观察性研究和MR分析结果均不支持血清GGT水平与CAS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 李茂婷何佩真李睿周广举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 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观察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小板(PLT)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入院时相关检查,包括Child-Pugh分级评估、血清GGT、PLT、GGT/PLT检测;均接受对症综合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GGT、PLT、GGT/PLT水平,探究血清GGT、PLT、GGT/PLT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GT、PLT、GGT/PLT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Child-Pugh B级38例,Child-Pugh C级27例,患者随访期间存活42例,病死23例。Child-Pugh C级患者GGT、GGT/PLT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PLT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检验显示,GGT、GGT/PLT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P<0.05),PLT与患者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P<0.05)。病死患者入院时GGT、GGT/PLT高于存活患者,PLT低于存活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GT、PLT、GGT/PLT预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近期预后的AUC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GGT/PLT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且早期检测患者GGT/PLT水平可用于预测患者短期不良预后风险。
- 杨晓曼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
-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γ-谷氨酰转移酶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 2024年
- 探讨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γ-谷氨酰转移等指标的联合应用在准确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重要价值,并探究该诊断方式是否具备积极的推广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诊的经过病理性分析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0例并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肝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取联合诊断的方式判断患者的疾病现况。结果 根据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研究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相对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极大,P<0.05。结论 通过联合应用各类指标实施诊断工作,能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以多个指标进行联合诊断,单项目指标检验中的局限性问题,能帮助医护人员准确识别患者的疾病,并在第一时间制定针对性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尽可能降低疾病对患者所带来的影响。
- 杜蔚王亚琼栾佳马嘉伟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 谷氨酰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胆道闭锁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谷氨酰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在胆汁淤积性黄疸中诊断胆道闭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1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镜探查、术中胆道造影及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胆道闭锁组(BA)79例和胆汁淤积组(Non-BA)93例。比较两组首诊日龄、性别、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汁酸(TBA)。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诊断界值(约登指数)。结果两组患儿在ALT、ALP及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比略有差异(P<0.05);BA组首诊日龄早于Non-BA组(P<0.05);BA组GGT、TB、DB及AST水平显著高于Non-BA组(P<0.05);GGT诊断BA的AUC最大,为0.897(95%CI:0.848~0.947);当GGT截断值为160.5 U/L,诊断B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9和0.806;GGT+DB、GGT+AST联合诊断BA的AUC分别为0.923(95%CI:0.884~0.962)和0.921(95%CI:0.879~0.964)。结论在胆汁淤积性黄疸中,GGT对胆道闭锁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GGT联合DB、AST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
- 纳钊白强陈莉方辉杨航颜剑宏
- 关键词:胆道闭锁谷氨酰转移酶胆汁淤积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
相关作者
- 王念跃

- 作品数:82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Γ-谷氨酰转移酶 凝集素 人肝癌组织 原发性肝癌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姚登福

- 作品数:609被引量:1,32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癌 肝细胞 肝细胞癌 肝细胞性肝癌 肝癌组织
- 韩国庆

- 作品数:47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MRNA-H亚型 Γ-谷氨酰转移酶 GGT基因 乙型肝炎
- 黄介飞

- 作品数:215被引量:60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癌 原发性肝癌 同工酶 胰腺癌 肝肿瘤
- 秦成勇

- 作品数:171被引量:7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病因 布-加综合征 GGT基因 肝癌 消化性溃疡